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氟化钠对非特异性酯酶NAE活性抑制试验,探讨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0个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对2060份骨髓涂片标本进行抑制前后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强度观察。采用王氏改良α-醋酸奈酯酸测定非特异性酯酶(NAE)组化法,观测NAE的阳性率和阳性指标。[结果]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均不能完全抑制各类骨髓细胞所呈现的不同强度的NAE反应。仅有部分细胞呈现轻度或中度部分抑制。氟化钠处理前后两组的NAE活性阳性率和阳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氟化钠抑制前后NAE组化染色的大量实验结果,说明氟化钠抑制试验对骨髓细胞种类和白血病类型鉴别无大参考价值。本实验结果也为重新评估NAE的价值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中胆碱酯酶(CHE)活性的测定,国内外已有将其应用于痴呆,脑梗死的报道[1~3].为了探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本文测定了40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和26例对照者脑脊液中CHE的活性及葡萄糖,总蛋白,氯化物的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二乙基 -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paraoxonase ,PON 1)活性与中国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 ,CRF)发病及PON 1在体内血清中发生作用时与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性地检测了年龄、性别均相匹配的慢性肾衰病人组 (n =6 2 )和健康对照组 (n =6 2 )血清PON 1活性、丙二醛 (MDA)及血脂水平。结果慢性肾衰病人血清PON 1活性 ( 36 3 .34U /ml± 10 5 .6 3U /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 5 5 8.38U/ml± 16 1.5 0U /ml) ,慢性肾衰病人组血清MDA水平 ( 5 .93nmol/ml± 1.74nmol/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 4 .0 3nmol/ml± 0 .99nmol/ml) ,两者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血清PON 1酶活性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呈显著正相关 (r =0 .472 ,P <0 .0 1) ,与血清MDA、TG、CHO或LDL -C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PON 1活性降低与中国人CRF发生有密切关系 ,其在体内发生作用时与HDL -C有关 ,与体内脂质过氧化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四种不同的底物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观察结果间的差异。方法将160例血清标本和英国朗道公司两种不同水平的质控血清,用四种不同底物的试剂盒同时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参照各自的参考范围。结果两个水平的质控血清测定均值均在标示的范围以内。其中生化仪测定胆碱酯酶降低的52例患者血清,用试纸条法测定同样降低;生化仪测定胆碱酯酶108例正常的血清,用试纸条法测定同样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不同底物的试剂盒测定结果均能反映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检测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水平检测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探讨两者在肝硬化时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血清胆碱酯酶以速率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以溴甲酚绿法(BCG)在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与胆碱酯酶比值(Alb/CHE)分析优于常规肝功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白蛋白水平测定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抢救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者经综合对症治疗达到阿托品化后,每日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80 ml,分2次应用.结果 治疗组88例患者,治愈86例(98%),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值的时间、呼吸衰竭发生例数、中间综合征发生例数、死亡例数、阿托品用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恢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脑尔康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及保护神经元的抗痴呆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 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6组 ,除空白组外,连续造模 50 d后,每组随机取 3只,用苏木精-伊红( 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 CA1区细胞数量及形态,其余动物迅速断头取脑,冰台分离海马及皮质,检测各自的胆碱酯酶活性. 结果 模型组胆碱酯酶活性明显增高 [脑皮质、海马模型组( 3.0± 0.1) ,(2.7± 0.1) mol/s;空白组( 2.2± 0.1) ,(2.2± 0.1)mol/s]( q=16.7,48.2,P< 0.01),用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除小剂量组外胆碱酯酶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q=7.9~ 37.9,P< 0.01);模型组 [(47± 4)个 /200 μ m]海马 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空白组 [(101± 11)个 /200 μ m]( q=5.39,P< 0.01),可见神经元脱失 ,并有胶质细胞增生.用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仅有中药大、中剂量组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模型组( q=3.4,P< 0.05或 q=4.3,P< 0.01). 结论 脑尔康能明显降低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皮层及海马胆碱酯酶活性,并有保护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63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100例健康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单纯糖尿病患者胆碱酯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结论 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是反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良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氟化钠对三种干化学法测定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胜英  袁谦  徐克 《检验医学》2005,20(6):597-598
血中葡萄糖测定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测定的标本可选用全血、血浆或血清,由于血标本中红细胞仍在进行糖酵解,因此在长时间的转运或处理过程中葡萄糖浓度会大幅度降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使用草酸钾-氟化钠作为血糖测定的抗凝剂,但这仅仅是针对湿化学方法而言的,对干化学测定血糖究竟有否影响还是未知数,为此我们作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血中葡萄糖测定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测定的标本可选用全血、血浆或血清,由于血标本中红细胞仍在进行糖酵解,因此在长时间的转运或处理过程中葡萄糖浓度会大幅度降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使用草酸钾-氟化钠作为血糖测定的抗凝剂[1],但这仅仅是针对湿化学方法而言的,对干化学测定血糖究竟有否影响还是未知数,为此我们作了初步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肝素抗凝剂每管加6 250 U/m l的肝素钠注射液5μl,37℃烘干备用。2.肝素-氟化钠抗凝剂氟化钠4 g,加水溶解至100m l,吸取0.1 m l到管内,再加6 250 U/L的肝素钠注射液5…  相似文献   

11.
动态监测慢性肝炎病程中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ChE活性正常(慢性肝炎I组)或一度减低但逐渐恢复正常者(慢性肝炎Ⅱ组),除极少部分转归肝炎肝硬化(4/93)、极个别转归重症肝炎死亡(1/29)外,大多数预后较好(89/93,28/29);ChE活性持续减低且呈不断下降趋势(慢性肝炎Ⅲ组)者15例,均预后不良;长期低于3 000U/L者病死率极高(5/9).动态观察ChE活性对于慢性肝炎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库存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库存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留取当日采集健康志愿供血者血液12袋,全部在6h以内制作分离出新鲜血浆,记录采血后新鲜血浆保存时间,先存入-80℃冰箱冻成冰块后,再转入-30℃冰箱保存。供血者年龄20~53(平均35)岁,男;女为1:1。  相似文献   

13.
朱芳  吴林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32-103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诊断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肝硬化组90例患者平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321±845)U/L和(31.2±6.3)g/L,而健康对照组平均水平为(8726±911)U/L和(44.6±2.8)g/L,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hitd A、B、C三级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均明显下降,各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降程度为ChildC级〉ChildB级〉ChildA级,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结论】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了解肝组织受损的程度,以协助判断肝硬化发展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3—01/2005-01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的原位肝移植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2~65岁。其中4例为肝炎后肝硬化,2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术前、术中及术后3d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选择正常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2例,对照组及其他患者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检测。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纳入肝移植受者6例,肝硬化患者22例,正常体检者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6例原位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对照组低(P〈0.01),在新肝期渐渐升高,术毕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d继续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新肝期开始升高,术后第1天升至峰值,第2,3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范围。肝硬化患者组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为(41.592&;#177;14.603)μkat/L,与正常对照组(132.526&;#177;18.654)μkat/L比较明显偏低(P〈0.01)。结论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联合其他指标用来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氟化钠、茶多酚对牙釉质再矿化效果。方法 选人体离体牙24颗,随机均分为4组。A组电镜观察未脱矿釉质表层,B、C、D组脱矿后分别涂抹去离子水、NaF溶液、茶多酚溶液。再矿化完成后,用肉眼、电镜观察样本并记录脱矿指标,同时用显微硬度计测量各样本表面的硬度。结果 氟化钠组和茶多酚组均可见釉质有多边形不规则沉积物覆盖于釉面微孔隙表面,但茶多酚组能观察到明显微孔隙。再矿化后各组釉质块的显微硬度平均值均有所上升,氟化钠组升高最多,茶多酚组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化钠与茶多酚均能促进再矿化的形成、恢复牙釉质,氟化钠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弄清N-t-BOC-Leu-Ser-Thr-Arg-pNA作为激肽释放酶测定的发色底物的基础参数并建立血浆(前)激肽释放酶测定的程序。方法:以激肽释放酶及其他相关因子的制品及缺乏血浆测定其Km,max,Ki,回收率,对比试验,并确定最适测定条件。结果:该发色底物受激肽释放酶作用的Km和Vmax分别为235μmol/L和337 nmol(pNA).S-1.U-1(KK);该底物的酰基水解活性不依赖因子、、和蛋白C,而明显依赖于激肽释放酶,且对AT-和LBTI的抑制均不敏感。用该多肽建立了血浆激肽释放酶活性测定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无论是活性测定或抗原定量均有很强的可比性,线性范围6.25%~300.0%。结论:B3644作为激肽释放酶测定的发色底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选择性,是建立PK活性测定的理想发色底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性氟中毒与甲状腺肿的流行有很大的重叠性。探讨氟化钠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5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室中心完成。①实验方法:在猪死亡1h内取其甲状腺组织,去除甲状腺组织包膜及外层活性差的组织,选取中央活性高的部位,剪成1mm3组织块,用胰蛋白酶、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得到含猪甲状腺细胞的消化液,沉淀悬于含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1U/L牛促甲状腺素、80万U/L庆大霉素的F12培养基中,过滤,调整细胞浓度至5×105L-1,接种培养,每3d更换培养液。常规培养48h的猪甲状腺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按氟化钠终浓度不同分为0,40,80,160mg/L组。②实验评估:染毒48h后,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量,采用改良愈创木酚法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①氟化钠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存活量的影响:与0mg/L氟化钠比较,40mg/L氟化钠染毒后猪甲状腺细胞的存活量基本相似;80,160mg/L氟化钠染毒后猪甲状腺细胞的存活量均明显下降(P<0.01)。②氟化钠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与0mg/L氟化钠比较,40,80,160mg/L氟化钠染毒后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氟化钠对原代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型磷酸二酯酶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PDE5表达,并探讨PDE5表达与BPH患者的前列腺体积、PSA值、残余尿、年龄I、PSS、Qmax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前列腺组织PDE5表达极弱,BPH中PDE5高表达。BPH组织中PDE5的表达与前列腺体积I、PSS、残余尿、PSA成正相关,但与年龄、最大尿流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DE5在BPH组织中有较强表达,可能对BPH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3-01/2005-01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的原位肝移植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2~65岁。其中4例为肝炎后肝硬化,2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术前、术中及术后3d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选择正常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2例,对照组及其他患者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检测。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纳入肝移植受者6例,肝硬化患者22例,正常体检者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6例原位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对照组低(P<0.01),在新肝期渐渐升高,术毕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d继续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新肝期开始升高,术后第1天升至峰值,第2,3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范围。肝硬化患者组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为(41.592±14.603)μkat/L,与正常对照组(132.526±18.654)μkat/L比较明显偏低(P<0.01)。结论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联合其他指标用来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AT)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T-Ⅲ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SA组、UA组、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T-Ⅲ活性分别为68.2士10.1、55.7±9.8、44.5±6.9和76.6士10.8.SA组、UA组和AMI组的AT-Ⅲ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UA组和AMI组的AT活性均显著低于SA组(P<0.05).结论 AT活性降低与冠心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检测AT对于预测冠状动脉急性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