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驻疆某炮兵部队高原驻训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方法该部队军医通过门诊和巡诊等方式进行训练伤的监测与诊断,对发生训练伤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填写"高原训练伤个案调查表"。结果该炮兵部队高原驻训期间,训练伤发生人次率为10.5%,发生类型以软组织伤为主,其他依次为特殊环境损伤、骨与关节伤和器官损伤;发生时间在开拔后第3-4周达到高峰,发生人群以士兵和士官为主;损伤部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上肢、头部、下肢、腰腹部及骨盆。结论新疆炮兵部队高原训练伤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其他高原及平原部队;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训练伤种除急性高原反应外,其他还是以炮兵专业训练多发伤种为主;在防范时间上,以到达高原展开训练后2周内、中期实施昼夜机动进行实战训练期、进入10月天气转冷及考核验收前为重点;在防护策略上,要突出训练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强对高原特殊环境认知、防护知识、技术动作规范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西南某部军事训练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部队训练伤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军队军事训练伤监测信息系统资料,使用统计软件对该部队驻高原和内地部队训练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4年度该部共报告训练伤1 671例,其中驻高原部队359例,驻内地部队1 312例,士兵为训练伤主要人群。5 km越野、3 000m跑和超越障碍等共同训练科目为主要致伤科目,训练伤受伤部位构成由高到低为下肢、上肢、腹(腰)部及骨盆(会阴)、头面部,其中损伤类别以关节扭伤、急性骨折和挫伤为主。客观训练环境及条件对高原部队训练伤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对内地部队训练伤影响较大的因素更多在于参训者身心素质、技术动作掌握程度、防护措施等主观环节上。结论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控工作,要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要求落实科学组训,同时各组训单位要完善训练环境条件,加强训练伤监测和训练伴随卫生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高原边防部队训练伤预防知识教育开展情况,为今后做好高原边防部队的训练伤预防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高原边防部队官兵的训练伤预防知识教育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原边防官兵70.0%回答训练伤预防知识专题教育年开展≥6次,27.8%回答年开展≥3次;84.9%的人认为教育内容针对性强,13.8%的人认为一般;66.4%的人回答经常有卫生人员给予现场指导,8.8%的人回答从来没有卫生人员现场指导;97.1%的人认为开展预防教育有必要且有帮助。另对教育的方法、教育效果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论高原边防部队应重视训练伤预防知识及高原常识的宣传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军官要带头参加学习;对少数民族集中的单位应实施分别教育。  相似文献   

4.
1507例训练伤伤类与致伤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某部参加全训战士18765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新兵训练期间共发生训练伤1507例,其中骨关节损伤671例,软组织损伤562例,下腰部损伤138例,炎症136例。训练伤的发生与入伍年限有一定关系,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训练伤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兵龄超过一年的老兵(3.1%,P<0.05)。同时分析了训练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预防措施,为武警部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内通用的标准对武警某总队3367名官兵在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为31.2%,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3.9%,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2.4%;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4月、5月、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月、7月、8月、9月;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内,非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外。结论武警官兵伤害发病率较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均有一定的规律;武警部队应将伤害预防工作列人议事日程,建立伤害预防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军队伤害监测体系,及时总结伤害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驻疆某部队高原驻训期间训练伤与疾病发生的基本情况。方法由该部队医疗保障单位军医通过门诊和巡诊等方式进行伤病的诊断,并按"门诊信息登记表"对病例信息进行资料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该部队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伤发生率为35.2%,从高到低依次为软组织损伤(占67.5%,以擦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为主)、骨与关节损伤(占16.7%,以关节扭伤为主)和特殊环境损伤(占11.7%,以急性高原反应为主);训练伤以进入高原后的前8周较高,尤其第3-6周为发病高峰,后6周逐渐下降,撤离前2周发病最少。疾病昼夜发生率为12.7‰,从高到低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40.4%)、五官科疾病(24.2%)、胃肠道疾病(19.4%)和皮肤病(8.8%);发病的时间分布为以前2周最高,然后逐渐下降,最后2周又稍有上升。结论部队急进高原训练期间,训练性伤病发生率高,医疗机构要做好部队进驻高原后训练性伤病的预防及药器材的卫勤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7.
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部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施训和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医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训练伤登记数据,分析训练伤发生原因,提供预防策略。结果参加全训新兵1 250人,发生训练伤263人次,发生率为21.04%;训练伤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踝关节、小腿、膝关节、上肢等,其中下肢训练伤发生较频繁,膝关节以下部位训练伤发生181人,占68.82%;在各种训练科目中,致伤课目分别为5 km越野、器械训练、投弹训练、体育锻炼等;在全训的第1-12周中,训练伤的发生高峰出现在第4-6周,共发生训练伤126人次。结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因素,某部训练伤的发生与个体因素、训练强度、训练环境以及训练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部队预防训练伤在组织领导、科学训练、综合保障、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某军校新学员强化训练中致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搞好军校新学员的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强化训练期间训练伤的发生率,对某军校1995~1997连续3年强化训练期间发生训练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强度大、训练方法不当、新学员的心理素质和体质状况等因素有关。提示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高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9.
军队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经验,为提高训练效率,探索减少训练伤的方法。方法:对1997年,1999年体系部队部分全训团队随机抽查753人参训士兵,对实行医疗体系联合预防训练伤前后发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997年未实行联合预防前调查的452人中,389人有伤病发生,占调查参训总人数的86.06%,1999年实行联合预防训练伤后调查301人,162人有伤病发生,占调查参训总人数的53.82%,前后对比减少发病率32.24%,结论:军队医疗体系实行军事训练伤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对减少训练伤及训练相关伤病的发病率是一种较好方法,对基层医疗单位预防训练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436例战士训练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某部1993年12月 ̄1995年12月战士训练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训练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占总发病率的21.9%,居第二倍,训练伤高发于新兵,同训练课目和训练强度有直接关系。结果提示,在训练中,就加强科学训练,以预防和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查明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部807名男性武警新兵随访1年。军事训练伤的诊断依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进行。结果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6.1人次/100人年,骨骼骨肉系统的过劳性损伤占77.7%,应力性骨折最多,占各种损伤的63.8%。开始训练的前5个月是训练伤的高发期,发生的损伤占全年损伤的90%。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损伤项目以5公里跑最多。全年人均训练日损失12天。受伤新兵就诊率低,仅为60%。结论 武警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低于解放军,但训练伤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空降兵某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预放训练伤的必要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空降兵某部1 165名参训官兵进行训练伤情况调查。结果空降兵某部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为28.8%,训练伤发生率随官兵服役年限增加而降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占训练伤的55.1%;跳伞动作地面训练、升空跳伞训练的训练伤发生率分别为32.7%和25.3%。结论空降兵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消防员训练伤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寻找防止训练伤的对策和方法,为训练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部消防员为对象,从思想、心理和防护措施上分析消防员发生训练伤的原因,进而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训练伤的防控工作.结果 通过加强训练伤的防治,消防员的健康防护水平明显提高,训练伤发生率得到有效遏止.结论 消防员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特种部队某部官兵在特种技术科目训练中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特种技术科目所致训练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特种部队某部693名参训官兵进行训练伤情况调查.结果 特种部队某部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为36.4%,发病率随官兵服役年限增加而降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占训练伤的49....  相似文献   

15.
3 141例特殊环境驻训期间训练伤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合成兵种部队在特殊环境下驻训训练伤发病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训练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机中调阅训练伤资料,翻阅放射科影像检查记录,并进行分类训练伤发病率高;训练伤中,发生腰部损伤最多(24.38%)。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占总腰痛人数的12.40%,疲劳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的29.47%。结论:因地制宜地实施训练,坚持预防为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驻军医院定期下部队巡诊指导与提高官兵自我防护意识相结合,是特殊环境下驻训部队训练伤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规律,为制订有效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某部门诊登记和巡诊初诊人员提供的有明确诊断的训练伤发病人数,结合病历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某部战士训练伤发生率为34.5%,受伤部位以上肢为主,损伤性质以骨折最多;损伤发生人数最多的科目是军事体育。407例训练伤中,318例在卫生所治疗。25例住院治疗,治愈353例,治愈率为86.7%。[结论]在军事训练中应提高干部和战士对训练伤防治的认识,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训练时做到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部2015-2016年期间训练伤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科学组训和有效预防训练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训练伤登记数据,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共收集到训练伤病员404例;训练伤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腰椎等处。膝关节训练伤发生159人,占39.4%;腰背部损伤121人,占30.0%。致伤科目主要为5 km、400 m障碍、专业训练与器械训练。训练伤的高发期在3月份与10月份。结论训练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训练强度、个体因素、训练环境及施训科学性密切相关,建议从组织领导、组训计划、综合保障等方面入手更加科学地做好训练伤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为有效地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保障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回顾国内外军事训练伤的有关报道,从训练伤发生的频率、类型、部位和时间等方面论述了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了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就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提出了军事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军事训练伤之间的关系,为减少军事训练伤发生提供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以某军校新兵265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用PASS-Q量表测量新兵的领悟社会支持,分析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对军事训练伤有预测作用。结果有军事训练伤的学员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低于无军事训练伤的学员,并存在统计学上差异;精神支持、尊重支持和有形支持与军事训练伤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性负相关,信息支持与军事训练伤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精神支持、尊重支持能够负向预测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有形支持和信息支持对军事训练伤没有预测作用。结论军校学员领悟社会支持与军事训练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领悟社会支持的两个分量能够负向预测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因此在军事训练中要让学员感知较多的社会支持,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特种兵100 km越野集训期间训练伤的发生状况及特点,探讨训练期间常见病的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参加集训的特种兵训练伤发生情况及特点。结果训练伤发生部位分布在全身各处,膝、踝关节训练伤情明显高发于身体其他部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种兵100 km集训期间训练伤发生率高,特殊的任务要求,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方式是训练伤高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