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简称隐脑 )是一种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 ,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过去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死亡率高。我科自1992年 3月~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隐脑病人 2 4例 ,采用了脑脊液 (简为CSF)置换疗法配合药物治疗 ,以及结合精心的科学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4例 ,男 13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 47岁。 2 4例病人均经CSF墨汁涂片新型隐球菌试验阳性确诊。主要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头痛伴呕吐、发热、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发病特点,及时给予诊治护理,提高生命质量.方法 在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同时,针对药物副作用及病情变化,进行专门护理.结果 2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经复查各项检查指标均接近正常.自觉症状减轻,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本病对人类危害甚大,致残率、病死率较高.但是通过医护合作、综合护理,可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1].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部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者或难以行腰穿检查者,采用了腰椎椎管置管术治疗,并针对该项治疗制订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侵入机体而发病,每年发病率有日益增高之趋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为隐球菌感染临床主要表现,其治疗特殊,病程较长,因此在身心护理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将一例治愈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近况--感染性疾病(4)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晓红  肖杰生 《新医学》2004,35(11):708-710
1引言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艾滋病等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者易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未经特效治疗者几乎全部死亡,治疗有效率为75%~90%,但20%~25%的初步治愈者可复发.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必须能不同程度地透过血脑屏障,以往可供选择的药物很少,近年来这方面药物的研究开发带动了治疗的进展,现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的近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疾病,其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1,2]。临床上目前尚未有根治的方法,两性霉素B(AMB)是迄今药效最强的抗真菌药物,但其毒副作用多且严重,患者很难耐受整个治疗过程,影响治疗效果[3]。两性霉素B是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用药,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多[4]。本研究旨在观察该药物在治疗新型脑膜炎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部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者或难以行腰穿检查者,采用了腰椎椎管置管术治疗,并针对该项治疗制订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黎  张爱芳 《现代护理》2001,7(4):63-64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侵入机体而发病,每年发病率有日益增高之趋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为隐球菌感染临床主要表现,其治疗特殊,病程较长,因此在身心护理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将一例治愈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例误诊为肺癌的罕见肺隐球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 《护理研究》2009,(9):2348-2349
原发性隐球菌肺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新型隐球菌属酵母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肺,单独侵犯肺部者称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肺炎,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20%。隐球菌为机会性致病菌,故该病发生率不高,以往国内报道不多,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以及慢性病病人如糖尿病、艾滋病等易感染该病。我科于2008年6月收治1例误诊为肺癌的罕见隐球菌肺炎伴全身散在多发皮疹病人,经过积极的氟康唑(大扶康)抗真菌序贯治疗及保肝调节免疫治疗后好转并出院,现将该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隐球菌脑膜炎主要是由隐球菌属中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它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正规治疗和护理,死亡率仍高达25%~60%。我院1985年以来收治了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heoformans)所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该病为隐球菌感染的主要类型 ,发病率占真菌性脑膜炎首位。在肝硬化基础上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为少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 ,喷射样呕吐 ,尿潴留 ,口腔粘膜改变及肝功能不全。本院于 1999年 4月 12日收治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5 4岁 ,患乙型肝炎 10年 ,肝硬化 6年 ,曾因…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对3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隐球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其发病率正在迅速升高.脑膜炎是隐球菌感染的最常见部位,占95%以上,二性霉素B(AMB)是目前治疗隐球菌感染的唯一首选药物.由于AMB静脉用药不仅副作用多,而且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感染部位[1].因此,鞘内注射AMB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重要方法,有时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但是,由于反复腰穿鞘内注射,不仅烦琐,而且总体的给药量低.近年来,我科在应用腰椎置管后每日鞘内注射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3]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方法进行了广泛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隐球菌脑膜炎主要是由隐球菌属中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 ,它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 % ,预后严重 ,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正规治疗和护理 ,死亡率仍高达 2 5%~ 60 % [1,2 ]。我院 1985年以来收治了 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 ,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5例 ,全部男性。年龄 0~ 1岁 1例 ,6~10岁 4例 ,入院前病程 18d~ 3个月 ,平均 1.75个月。入院时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脑膜刺激症阳性4例。 (2 ) 1例患儿为全身播散型隐球菌感染 ,表现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饮食护理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低血钾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饮食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饮食护理能有效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血钾浓度。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属深部感染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发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此病10岁以下儿童少见,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情复杂,疗程长,护理难度大,病死率高。1995~2002年本院共收治23例该病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误诊或漏诊,传统的治疗药物是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是新型抗真菌药物,但用于CM治疗的报道很少.2006年1~12月,我们对8例CM患者应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并比较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少见的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国内少见报道,临床难于诊断,易误诊为肺癌、肺转移性肿瘤或结核等.现对本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PC进行病理学分析,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和利于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13例患者住院时间4~137d,中位住院时间78.6d;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11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病情未愈主动要求出院,转外院继续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护士应配合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以下简称隐脑 )是一种难治性的中枢神经感染 ,若未及时诊治 ,其预后凶险。目前国内外首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但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困扰其临床应用[1,2 ] 。我院对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30例隐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应用AMB联合氟康唑及地塞米松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探讨护理上早期预防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3~ 2 0 0 0年的隐脑 30例均符合隐脑入选标准[3 ] :在脑膜炎的基础上 ,腰穿放脑脊液直接检查到新生隐球菌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