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用于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杏萍  桂静 《现代护理》2001,7(4):28-28
10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病人 ,其中胃镜检查 6例 ,结肠镜检查 4例。用异丙酚 1.6~ 2 .0mg/kg麻醉 ,其麻醉过程平稳 ,恢复快。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 (92 .6± 8.9)Sec ,收缩压 ,舒张压下降约 12 % ,5~7min内恢复正常 ,潮气量减少 ,呼吸频率减少 4~ 5次 /min。麻醉期间吸入 10 0 %纯氧 ,血氧饱和度(SPO2 )维持在 98%以上 ,睁眼时间为 (8.8± 2 .3)min ,恢复定向力时间为 (9.7± 1.4)min ,术后无恶心 ,呕吐和头痛。  相似文献   

2.
曹卫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3):1696-1697
目的对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阿托品及丙泊酚对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以2012年6~10月在该院自愿要求进行无痛胃镜检测的980例患者为研究组;2011年11~12月在该院自愿要求进行无痛胃镜检验的患者42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检查前2min,静脉推注布托啡诺0.33mg,5min后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2mg/kg。对照组检查前2min,静脉推注芬太尼0.05mg,5min后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2mg/kg。严格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检查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检查前、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意识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比较,研究组Ⅰ级镇痛效果比例明显增加(87.3%),Ⅲ级明显减少(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3 min,研究组MAP及HR分别为(81.05±10.96)mm Hg和(70.45±11.25)次/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阿托品联合丙泊酚对无痛胃镜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身体状况的恢复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8例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 5μg/kg,10 min输注完毕,术中以0. 3μg/(kg·h)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松效果指标(顺式阿曲库铵用量,起效时间,15%、30%、45%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觉醒评分(OAA/S)]、不良反应、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磷酸化JNK(p-JNK)水平。结果 T1、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HR分别为(85. 71±9. 08)次/min、(99. 27±6. 32)次/min、(102. 35±10. 03)次/min、(94. 17±7. 44)次/min,小于对照组的(80. 12±10. 62)次/min、(112. 59±8. 05)次/min、(119. 12±8. 79)次/min、(105. 81±8. 15)次/min(P 0. 05),T1、T2时刻,观察组MAP分别为(70. 85±4. 13) mm Hg、(81. 15±5. 41) mm Hg,高于对照组的(67. 91±5. 05) mm Hg、(87. 62±7. 26) mm Hg,T3、T4时刻观察组MAP分别为(88. 67±5. 25) mm Hg、(82. 02±7. 18) mm Hg,低于对照组的(95. 19±7. 08) mm Hg、(90. 27±9. 07) mmHg(P 0. 05),观察组T1、T2、T3、T4时刻SOD分别为(302. 94±32. 46) U/L、(290. 52±30. 52) U/L、(281. 05±32. 95)U/L、(274. 59±28. 91) U/L,高于对照组的(272. 61±40. 19) U/L、(257. 54±35. 97) U/L、(249. 98±33. 28) U/L、(235. 66±30. 07) U/L,MDA分别为(4. 29±1. 12) nmol/ml、(4. 55±1. 24) nmol/ml、(4. 69±1. 17) nmol/ml、(4. 74±0. 93) nmol/ml,低于对照组的(4. 82±0. 97) nmol/ml、(5. 21±1. 13) nmol/ml、(5. 48±1. 08) nmol/ml、(5. 78±1. 11) nmol/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顺式阿曲库铵用量为(9. 65±2. 04) mg,低于对照组的(11. 32±3. 11) mg,起效时间为(101. 86±30. 25) s,短于对照组的(119. 75±26. 93) s,15%、30%、45%恢复时间分别为(37. 18±7. 55) s、(42. 19±6. 30) s、(46. 98±5. 36) s,长于对照组的(28. 64±8. 01) s、(34. 19±7. 52) s、(41. 53±6. 29) 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期OAA/S评分为(3. 56±0. 52)分,高于对照组的(3. 14±0. 43)分,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5. 38%,6/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后MMSE评分为(26. 98±0. 87)分,高于对照组的(24. 12±0. 82)分,血p-P38MAPK、p-JNK表达分别为(14. 25±4. 19) pmol/L、(17. 97±3. 71) pmol/L低于对照组的(16. 79±5. 05) pmol/L、(22. 46±4. 39) 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与术中肌松,提高麻醉苏醒期质量,抑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P38MAPK、p-JNK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54例患几年龄(10.24±1.16)岁,体重(26.32±3.51)kg,检查前15 min皮下注射东莨菪碱0.04mg/kg,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2~4 μg/kg及丙泊酚2 mg/kg,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以2%利多卡因喷喉,即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检查,平均操作时间为(8.46±2.78) min,以麻醉效果评级为评判标准.结果 54例病例中,1级为39例,2级为14例,而3级1例.芬太尼用量为(3.45±0.78)μg/kg,丙泊酚用量为(2.64±1.48) mg/kg.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支气管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的合理用量.方法:120例择期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年龄18 ~ 55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C组为对照组;E1组为0.5 mg/kg的艾司洛尔组;E2组为1.0 mg/kg的艾司洛尔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均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总量;BIS、HR、MAP、SpO2的变化;不良反应;检查后5 min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患者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结果:C组丙泊酚用量(3.2±0.3)mg/kg、瑞芬太尼(0.4±0.0) μg/kg明显多于E1[(2.1±0.2) mg/kg、(0.3±0.0)μg/kg]、E2[(2.0±0.2) mg/kg、(0.3±0.1)μg/kg]组(P< 0.05);HR、MAP、BIS的变化C组与E1、E2组及基础值比较显著升高(P<0.05);E1组与基础值比较升高明显(P<0.05),E2组与C、E1组及基础值比较显著降低(P<0.05);术毕5 min OAA/S评分中C组清醒时间(5.3±0.0) min明显低于于E1[(2.6±0.0)]min、E2[(2.5±0.1)min]组;C组留观时间(50.1±6.5) min显著长于E1[(30.2±6.5) min]、E2[(30.4±5.9)min]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联合应用于无痛胃肠镜的镇静麻醉中能减轻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其合理用量为1.0mg/kg,并能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2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药起效时间[(5. 25±2. 98) min、(5. 73±3. 43) min]、麻醉阻滞时间[(8. 07±3. 07)min、(8. 32±3. 71) min]均少于全身麻醉组[(10. 42±2. 73) min、(13. 22±2. 47) min];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VAS评分[(3. 21±0. 13)分、(4. 33±0. 15)分]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5. 32±0. 32)分],Ramsay评分分数评分[(4. 98±0. 64)分、(4. 52±0. 87)分]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2. 22±0. 16)分],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 38%、6. 25%)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28. 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镇静度,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部并存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 0 0 3年 1月 36例伴肺部合并病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LC组 16例 ,OC组 2 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伤口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分别为(2 4± 6 .8)h和 (6 8± 16 .3)h ,恢复饮食时间分别为 (2 6± 8.4 )h和 (6 8± 2 2 .4 )h ,住院时间分别为 (4.4± 2 .2 5 )d和 (10 .6± 5 .38)d。腹胀发生率分别为 6 .7% (1/ 16 )和 35 .0 % (7/ 2 0 ) ,切口感染 (和 /或裂开 )率分别是 0和15 .0 % ,肺部感染率分别为 6 .6 %和 2 5 .0 %。结论 肺部并存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多汗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多汗症患者5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研究组28例,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5 mm单孔胸腔镜下进行双侧胸T3~T5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研究组:在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采用5 mm单孔胸腔镜下进行双侧胸T3~T5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手术时间(57.73±12.3)min,麻醉时间(81.33±9.90)min,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41.59±12.73)min,住院费用(8 556.69±1 006.53)元,术后出现咽喉部不适23例(82%),手汗缓解率100%。研究组:所有患者术中非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时间(56.36±11.97)min,麻醉时间(60.95±11.17)min,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11.59±4.73)min,住院费用(7 831.73±664.95)元,术后咽喉部不适2例(7%),手汗缓解100%。两组比较:手术时间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430.05),研究组麻醉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住院费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术后咽喉部不适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多汗症的方法是可行、安全的,较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同时可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术后咽喉部不适。  相似文献   

9.
冯娅妮  付珊珊  马虹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200-120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年龄25~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经静脉输注20 ml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0.3、0.5、1.0 μg/kg,输注时间15 min.记录麻醉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及术后2h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麻醉恢复时间为(8.5±3.5) min,高 剂量组为(20.6±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麻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躁动发生率均为4% (1/25),与对照组(36%,9/25)比较明显降低(x2值均为5.444,P均<0.05).结论 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不影响麻醉恢复时间,并可降低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近日节律对行急诊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行急诊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日间组(8∶00~18∶00)和夜间组(19∶00~7∶00),分别有71例和53例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泵入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泵入麻醉药。观察两组麻醉药使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30 min(T2)、术毕(T3)]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1、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夜间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715.50±77.76)、(2.20±0.24) mg,明显低于日间组[(754.43±81.12)、(2.4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氯普鲁卡因在婴幼儿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在单次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一次性注入2%氯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8~10 mg/kg.观察记录患儿的HR、NBP、RR、SPO2和阻滞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术中HR、MAP、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1.53±0.72)min vs.(3.97±0.78min)]和痛觉消失时间[(4.08±0.83)min vs.(5.94±1.58)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68.51±5.88)min vs.(73.98±6.67)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感觉阻滞神经节段相同.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2%氟普鲁卡因能安全用于婴幼儿单次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加小剂量麻黄碱应用于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拟行肠镜检查的108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异丙酚 + 瑞芬太尼 + 麻黄碱组)、B组(异丙酚 + 瑞芬太尼组)和C组(单纯异丙酚组),每组36例.比较3组患者诱导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中镇痛效果;诱导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短.结果:A组诱导后循环稳定,SBP、HR、RR、SpO2无明显变化,B、C两组患者给药诱导后SBP(mmHg)(B组105.5 ± 8.6,C组106.4 ± 9.2)、HR(次/min)(B组71.5 ± 14.5,C组71.8 ± 13.2)、RR(次/min)(B组18.34 ± 4.12,C组18.62 ± 4.38)、SpO2(%)(B组94.07 ± 3.12,C组93.92 ± 2.27)均显著降低;A、B组与C组比较,在诱导时间(min)(A组1.51 ± 0.24,B组1.48 ± 0.55,C组2.14 ± 0.56)、术后清醒时间(min)(A组3.16 ± 0.38,B组3.28 ± 0.24,C组5.02 ± 1.26)及住院时间(min)(A组16.26 ± 3.08,B组16.38 ± 3.15,C组20.52 ± 3.27)方面,均明显减少(P < 0.05); A、B组镇痛优良率为100%,C组优良率为87.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伍用小剂量麻黄碱应用于肠镜检查血流动力学平稳、诱导迅速、苏醒快、可控性强.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液动力学、牵拉反应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经L2~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经L3~4间隙穿刺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产妇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牵拉反应、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总有效率(74.0%vs. 92.0%)及新生儿娩出后5 min Apgar评分[(9.61±0.29)分vs.(9.82±0.25)分]显著增加(P <0.05),产妇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08±0.55) min vs.(3.52±0.26) 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9.17±0.57) min vs.(4.88±0.80) min]、感觉恢复时间[(18.67±2.27) min vs.(10.79±0.74)min]、心脏指数、加速度指数、左心做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心排血量显著降低,胎儿娩出时间[(16.10±3.58) min vs.(11.13±1.60) min]明显较短,探查清理腹腔时产生的牵拉反应[(5.48±2.46)分vs.(1.96±1.28)分]较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6.0%vs. 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于L2~3间隙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较好,对产妇血液动力学、牵拉反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等均优于L3~4间隙穿刺。  相似文献   

14.
郑浩  郑浏璞  徐旭仲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75-3876
目的:比较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在女性行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女性60例,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罗库溴铵0.3mg/kg(1 ED95)、0.45 mg/kg(1.5 ED95)、0.6mg/kg(2ED95).记录拇指肌诱发颤搐反应的抑制过程和恢复过程,评价给药后肌松起效时间及程度,肌松维持时间,TOP=70%的时间等指标,记录插管时声门暴露等级(Grade分级)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Copper法).结果:(1)各组Th抑制的最大程度分别为Ⅰ组(76±5)%,Ⅱ组(91±3)%,Ⅲ组(98±6)%;(2)起效时间Ⅰ组(289±56)s,Ⅱ组(183±50)s,Ⅲ组(100±36)s:(3)临床作用时间Ⅰ组(12±8)min,Ⅱ组(20±5)min,Ⅲ组(32±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OP=70%的时间Ⅰ组(25±7)min,Ⅱ组(38±9)min,Ⅲ组(52±11)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插管时声门暴露等级(Grade分级)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条件评分(Copper法)Ⅰ组明显差于Ⅱ、Ⅲ两组(P<0.01).结论:在女性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诱导中,0.45mg/kg(1.5 ED95)的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能够提供较好的气管内插管及手术条件,并可缩短患者肌力恢复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对顺式阿曲库铵(简称Cis)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全组7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3组.即氯胺酮K,组(1 mg/kg)、氯胺酮K2组(1.5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比较3组间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和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K2组Cis起效时间明显快于C组(14.3%,t=2.3518,P<0.05).95%恢复时间K2组明显快于C组(分别为54.9和61.3 min,P<0.05);肌松完全恢复时间(T4:T1≥0.75)K2组明显快于C组6 min,5%~95%恢复指数K2组明显快于C组4 min(分别P<0.05~0.01).K2组在插管时1 min MAP和HR明显增加(P<0.05);C组在插管即刻和插管时1 min MAP和HR明显下降(P<0.01).插管条件K2组明显好于C组(P<0.05).结论: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诱导时辅用1.5 mg/kg氯胺酮可有效缩短Cis起效时间和95%恢复时间,同时能够改善气管插管条件,增强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阻滞效果及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2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 300%,B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 375%,C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 500%,均为皮下注射,每组患者90例。对比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效果;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24 h时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分析其对心肌的影响;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A组、B组、C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13. 19±1. 14) min、(8. 16±0. 91) min、(5. 16±1. 01) min,A组最长; A组、B组、C镇痛维持时间分别为(6. 87±1. 23) h、(8. 97±1. 26) h、(7. 23±1. 05) h,A组最短; A组、B组、C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 46±1. 02) h、(7. 16±0. 93) h、(12. 30±1. 22) h,A组最短。三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C组麻醉效果优率(100. 00%)较B组(88. 89%)和A组(83. 33%)高,C组良率(0. 00%)较B组(11. 11%)和A组(27. 78%)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3)给药24 h后,三组患者血清cTnI、CK-MB均显著升高,其中A组最低,之后依次为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其浓度为0. 375%时较合适,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发挥好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对心肌的影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髋部骨折患者的睡眠状态和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接收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骨折部位的情况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翻身方式进行术后的恢复,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位进行恢复。统计2种不同体位方式对患者睡眠状态指标(负性情绪阳性、睡眠时间减少、严重疼痛)、康复知识评分、肺部感染和感染恢复天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睡眠状态指标中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8. 89%(4/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17. 78%(8/45)、严重疼痛比例22. 22%(10/45),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24. 44%(11/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55. 56%(25/45)、严重疼痛比例51. 55%(23/45),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 44%(2/45)、康复知识评分为(92. 14±4. 47)分,感染恢复时间(3. 1±1. 1) 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4. 2±1. 3)分;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7. 78%(8/45)、康复知识评分为(78. 51±5. 02)分,感染恢复时间(7. 0±3. 0)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8. 3±2. 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舒适位进行康复后,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减轻,负面情绪改善,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肺部感染比例降低,感染恢复时间缩短,是临床上用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体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颈总动脉间断性结扎术建立大鼠痉挛型瘫痪模型时的最适麻醉剂量及方式。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均行双侧颈总动脉间断性结扎术。A组予10%水合氯醛5 ml/kg皮下注射,B组予10%水合氯醛4 ml/kg皮下注射,C组予10%水合氯醛4 ml/kg腹腔注射,D组予10%水合氯醛3 ml/kg皮下注射,E组予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F组予10%水合氯醛2 ml/kg皮下注射。比较每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术中死亡率。结果 A组在麻醉中全部死亡,F组无深度麻醉。B组起效时间(6.5±0.7)min,维持时间(121.4±3.9)min,死亡率0;C组起效时间(5.5±1.1)min,维持时间(122.0±3.6)min,死亡率30%;D组起效时间(9.6±0.8)min,维持时间(106.7±3.7)min,死亡率0;E组起效时间(7.4±1.2)min,维持时间(105.3±3.5)min,死亡率20%。皮下注射总体死亡率0,腹腔注射总体死亡率25%。结论双侧颈总动脉间断性结扎术建立大鼠痉挛型瘫痪模型时,采用10%水合氯醛4 ml/kg皮下注射麻醉,大鼠麻醉死亡率低,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与芬太尼、阿托品、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人工流产。方法 :妊娠1~ 3月孕妇 ,要求人流病员 2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 10 0例 (对照组 ) ,丙泊酚、芬太尼、阿托品静脉复合麻醉 10 0例 (治疗组 )。对照组丙泊酚以 2 0秒种内 2mg/kg的速度缓慢推注 ,至患者神志消失 ,再持缓慢推注 0 5~ 0 75mg/kg后开始手术 ;治疗组先缓慢推注芬太尼 0 0 6 7mg,阿托品 0 33mg ,0 9%生理盐水2ml,继后再推注丙泊酚至神智消失。两组均在神智消失后持续推注丙泊酚 0 5~ 0 7mg/kg开始手术。麻醉中观察心率 (HR)、呼吸 (R)、血压 (BP)、脉搏 (P)、血氧饱和度 (SPO2 )、心电图 (EEG)变化 ,恢复时间 ,副作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4~ 6分钟。治疗组丙泊酚用量 12 0mg± 2 5mg,对照组丙泊酚用量190mg± 32 5mg。治疗组术中HR减慢 9例 (9% ) ,R减慢 7例 (7% ) ,BP下降 12例 (12 % ) ,SPO2 下降 13(13% ) ;对照组 :HR减慢 16例 (16 % ) ,R减慢 2 4例 (2 4 % ) ,BP下降 17例 (17% ) ,SPO2 下降 13例 (13% ) ,对照组和治疗组满意率分别为 98%、 99% ,麻醉后均清醒快 ,定向力恢复迅速。结论 :丙泊酚联合用药进行人工流产术效果确切 ,副作用小 ,丙泊酚用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汁淤积伴或不伴肝细胞损伤患者罗库溴胺药效学的变化.方法:6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胆总管结石切除术、Roux-en-Y分流术或胃切除术患者,分成3组(n=20),Ⅰ组为伴有肝细胞损伤的胆汁淤积患者,Ⅱ组为不伴肝细胞损伤的胆汁淤积患者,Ⅲ组(对照组)为肝功能正常惠者.全身麻醉诱导后,静注罗库溴胺0.6 mg/kg,肌松后气管插管,间断追加罗库溴胺0.15 mg/kg维持肌松.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肌松程度,记录罗库溴胺首剂的起效时间、首剂和重复追加剂量的维持时间及停药后的恢复指数.结果:3组间罗库溴胺首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与第1次追加后作用维持时间相比,Ⅰ组第4、5次追加后作用维持时间分别从(22±4)min延长至(31±8)min、(38±11)min,Ⅱ组分别从(2l±4)min延长至(28±5)min、(33±9)min(P<0.05),Ⅲ组则无明显变化.与Ⅲ组比较,Ⅰ、Ⅱ组第4、5次追加后作用维持时间与恢复指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与肝功能正常患者比较,胆汁淤积患者使用罗库溴胺时,首剂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无明显改变,多次重复用药维持时间则明显延长.胆汁淤积伴与不伴肝细胞损伤患者之间罗库溴胺药效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