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双向骨延长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外固定架固定延长骨断端 ,是一种损伤小 ,骨愈合快 ,并发症少的方法。我科自 1994年开展此项目 ,已经成功实施 16例 ,近日我科成功为 1名 5岁男童实施保留骨膜的胫骨近侧段截骨延长术 ,46天延长胫骨缺损达 8cm ,突破了实施胫骨延长术的最小年龄界限 ,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刘某 ,男 ,5岁 ,18个月前因车祸致双小腿骨折 ,左小腿软组织碾挫、坏死 ,胫骨缺损达 8cm ,经治疗左小腿骨折愈合。11个月前行左股外侧皮瓣修复 ,8个月前行异体骨 (母亲 )移植 ,入院前 1周自诉…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统计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例中90%出现下肢长短失衡。1927年Abbott介绍了胫骨延长术,经过半个世纪反复实践,现已较多使用。许多学者认为胫骨延长并发症多,应尽量少选用。我科1985年1月~1986年12月收治下肢残疾病人162例次,其中施行胫骨延长术26例。我们在截骨方式和部位上作了一定的改进,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经过6个月到2年的随访,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胫骨上端骨骺牵开延长术治疗下肢不等长18例孟祥西224600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患肢延长术是一种下肢均衡的手术。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腿骨延长、股骨延长、骼骨截骨延长等,但这些方法均须行切开截骨,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容易发生截骨端的感染,骨折...  相似文献   

4.
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是治疗骨骺板已融合的青少年或成人下肢短缩畸形的一种较理想的下肢延长手术。为减轻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提高功能效果,术后护理极为重要。本文介绍108例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后在延长前、后及延长期的护理要点,重点是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预防针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是治疗骨骺板已融合的青少年或成人下肢短缩畸形的一种较理想的下肢延长手术。为减轻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提高功能效果,术后护理极为重要。本文介绍108例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后在延长前、后及延长期的护理要点,重点是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预防针道惑染。  相似文献   

6.
肢体延长术已广泛应用于矫正肢体长度不等,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修复各种骨缺损与骨不连[1]。通过矫正肢体短缩畸形,从而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科2000年2月~2007年2月共为14例小腿短缩畸形患者,应用外固定延长器进行肢体延长,术后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0年2月~2007年2月对14例下肢短缩患者行胫骨延长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7~32岁,平均23.5岁。采用Ilizarov延长术9例、Wasserstein5例。全部病例于术后7~10天开始延长,以1~1.5mm/天的速度开始牵伸延长。2个月后停止延长。手术方法以胫骨结节稍下定为截…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延续护理在下肢骨延长术患者出院后骨延长及康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10年3月~2013年7月,我科采用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短缩畸形患者21例。通过电话随访、网络信息化等手段指导和评估患者出院后骨延长家庭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重点关注延长过程中下肢力线有无偏离,指导内容有正确的针眼护理及针道感染后的处理;患者的康复训练,避免膝关节屈曲畸形、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鼓励患者下肢负重功能锻炼及安排合理的膳食营养,促进延长区域骨形成过程。结果本组患者在接受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得到了不间断的专业骨延长指导及积极的康复功能训练,各种并发症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早期控制,获得了预期的骨延长效果。结论延续护理在下肢延长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普通X光片和B超检查在肢体延长中的作用,讨论两种检查方法在肢体延长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作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干截骨延长模型,术后7天开始延长,速率为1mm/d,延长到30%后停止延长矿化5周。利用普通X光片、多普勒超声观察肢体延长过程中延长区域骨痂及血运生长情况。结果:X线片:延长到第10天之前,延长区域看不到新生的骨痂,延长到30%,骨痂量明显增加,在截骨端开始出现骨皮质。矿化3周时开始出现髓腔。超声观察,延长初期延长区增生的血管及血流速度都有增加,以后逐渐较少,在延长1周左右开始有骨痂生成。延长到30%时,超声波已经很少能透过延长区域。结论:肢体延长过程中,普通X光片和超声检查各有优缺点,但是都必不可少,将两者联合应用,将是肢体延长术成功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9.
肢体延长术,是克服两侧肢体不等长的一种手术。传统上大腿短缩用股骨延长;小腿短缩用胫骨延长。近年来又采用骨盆截骨延长、骨骺牵拉延长等。不论采用何种办法,术后护理的关健在于防止并发症。常见有神经牵拉后麻痹,甚至瘫痪,足下垂;血管受牵拉后肢体远端循环障碍;其次是针孔感染、骨迟愈合或不愈合、肢体畸形或再骨折等。目前肢体延长术在我国众多医院已开展。1982年以来。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骨科共施行胫、股骨逐步延长、股骨一次延长、骨盆截骨延长、骨骺延长术共59例,延长长度最高达9厘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施行骨骺牵伸下肢延长术70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佟杰 《中国康复》1991,6(3):97-98
1986~1990年,我们采用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和骨骺延长治疗下肢短缩畸形19例。由于不仅注意了这种延长术的实际操作,同时也注重了手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措施。所以,在绝大部分病例中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组19例患者中,脑性瘫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1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在19~23岁进行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14例,年龄在11~14岁进行骨骺牵伸延长5例。一、延长术后功能锻炼与康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曹扬  张起南 《中国康复》1996,11(2):93-94
双下肢长度不均衡是一种常见的病变,常由小儿麻痹症后遗症、骨折或骨髓炎等因素造成。下肢短缩>2cm可出现短肢跛行、代偿性骨盆倾斜、脊柱侧弯、足下垂、髋膝关节屈曲或挛缩。 1967年Coleman报告了胫骨延长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结果后,骨延长手术被广泛应用。我院1979~1989年采用常用的几种手术方法治疗71例,现对术后患者进行总结及评价。 1 胫骨干截骨廷长术 胫骨干“Z”字形延长术15例,均为儿麻后遗症。年龄13~27岁。平均20岁;肢体短缩3~8cm,采用牵引架逐步延长法,延长2.2~5.5cm,平均3.8cm,但并发症较多 ①感染6例,其中形成骨髓炎1例,骨皮质外露3例;②骨延迟连接4例,均行植骨内固定术后愈合;(3)延长处骨折2例,1例经外固定、1例再次植骨而愈合;④成角畸形2例;⑤其他并发症为马蹄足加剧3例,均再次作跟腱延长。腓总神经麻痹1例,针孔感染6例。鉴于手术并发症较多,肢体功能恢复较慢,应尽量少采用为宜。 2 胫骨干皮质剥离截骨延长术 是胫骨干截骨延长术的一种改良方法,骨膜与皮质不作剥离,而是皮质下作倒“V”字形截骨,使之截骨面呈袖套状,在骨延长中上端骨膜与骨皮质就覆盖于下端截骨面  相似文献   

12.
胫骨骨骺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是均衡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畸形的有效措施之一.我院于1984年11月开展了胫骨骨骺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治疗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畸形取得了满意效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53例病人无一例并发血管、神经损伤。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骨骺牵伸延长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前者在儿童骨骺未封闭前,后者在成人骨骺封闭后采用的一种较  相似文献   

13.
自1927年Abbott首次报告了胫骨延长术后,由于术式和延长器不断得以改进,尤其是近年来儿麻后遗症矫治工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后,该术也广泛为临床采用。但胫骨延长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跟腱挛缩致足下垂的防治,目前国人报告和论述的多为补行跟腱延长术加以纠正,而有效的防止方法却报告或论述得较为简单,故跟腱延长术常被视为胫骨延长术后的“姐妹手术”。  相似文献   

14.
胫骨上端截骨延长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胫骨上端截骨延长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对592例胫骨上端截骨延长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主要并发症10种84例,占14.19%。计有胫骨上端关节面劈裂、胫骨平台后倾、同筋膜室综合症、髌腱止点下移、骨迟缓愈合、病理性骨折、马蹄足、骨端提前融合、膝关节屈曲畸形、神经牵拉症状等。结论 术前认真设计、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肢体延长从国际医学上说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1921年Corairilla在世界上第一次施行了股骨延长术,由于并发症多,未能得到推广;1936年以来Mcmullali等医学工作者进行了10年的刻苦研究,并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虽然对延长手术做了很多方面的改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难关;1958年Sofila对肢体延长术再次进行了改进,并对自己曾经做过的手术进行了随访和严密的观察,认为肢体延长手术的并发症较多,提出延长手术需慎重、严肃考虑后方可进行,这对肢体延长手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使一般临床医师不敢轻易涉及;直到l967年Colemah、Noohah、Kawamnr等学者认真的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并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后,认为肢体延长手术有着很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可行性,所以再一次提出肢体延长的必要性,从此才扎实地奠定了肢体延长术的手术基础。接着世界上才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医学科学家陆续零星开展此项手术,其中以原苏联的医学专家Illizarov和意大利的Monte charlie在临床上应用的最为成功。我国直到1974年才开始进行临床研究,直到1987年在国内才真正地得到发展。目前国内采取肢体延长的方法有几种,如胫骨干延长术,在国内最早开展,因损伤大、出血多、愈合慢、容易发生骨成角及骨不连,已被专家淘汰;骨骺牵开延长,虽然能大幅度的延长肢体,但它只适用于12~14岁左右的骨骺未闭的青少年,在年龄上受到限制,同时在骨骺分离时容易产生旋转应力。使分离线呈螺旋形穿越骨骺,容易使儿童出现骨骺早闭;股骨延长术,延长幅度小。而且需要植骨。为避免上述弊端,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国内几种延长手术进行考证,认真吸取了几种不同手术的优点。尽量克服其缺点,采取胫骨上端干骺端截骨延长术。经过十几年反复临床实践,总共为367例患者施行了延长手术,其中286例患者得到了随访或者信访。  相似文献   

16.
下肢长短不均若超过2.5cm,就可以出现跛行步态。据文献报道,小腿短缩一般占下肢短缩量的2/3,大腿短缩占总长的1/3弱,因此解决下肢短缩问题,首先考虑延长胫腓骨。现报道本院骨科1984年7月~1991年12月所施行胫骨上端牵拉延长术49例。 资料与方法 49例下肢短缩患者,男30例,女19例;年龄12~33岁,平均19.5岁;儿麻后遗症4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例;短缩范围均在2.5cm以上。 行胫骨上骨骺牵伸分离延长术4例;胫骨上干骺端截骨牵拉延长术45例。最长延长11cm,最短2cm,平均5.1cm。  相似文献   

17.
根据骨缺损的程度,患者年龄等综合分析,采取自身髂骨、腓骨移植或截骨搬移加压延长术。本组176例感染迅速控制,肢体长度得以恢复,全部病例均达骨愈合。病灶清除,自体骨或截骨搬移加压延长术治疗胫骨骨不连、骨感染、骨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下肢延长术式,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我院1989年~1992年采用胜骨延长术治疗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103例。本文通过X线片观察,报告术后骨骼康复情况。1资料和方法本组103例中,男53例,女50例,平均年龄19.4(8~34)岁。左侧51例,右侧52例。患肢短缩2.0~10.0cm。平均4.1cm。平均住院时间15~25d。103例术前均拍摄胫骨正侧位片,并作穿针位置标记,术后转入病房即拍摄床边片。此后于出院前及出院后每月摄片1次;停止延长后一般干拟拆延长架前摄片证实骨质生长情况,以确定拆架与否。2结果由于术后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或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胫骨骨髓炎或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用物准备;术后做好外固定架护理,协助并指导患者控制骨搬移速度,加强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1例较重马蹄足患者行跟腱延长术予以矫正,其余9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恢复良好.结论:认真执行骨搬移护理常规,严格控制搬移速度,使骨髓炎或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患肢愈合良好,达到延长标准.  相似文献   

20.
儿童胫骨延长主要用于双下肢不等长患儿,胫骨延长术,一般针对于下肢短缩3.5 cm以上的患儿,主要目的是让不等长的双下肢变的等长。在延长的过程中,随着患肢每天的延长(每天0.5 mm或1 mm),要求对二脚的高度差做精确的调整。目前,我院为全国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规模最大的团队,也是收治最多的,且收治人数呈上升趋势。我院2018年开展儿童胫骨延长术55例,2019年开展49例。而其中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占到80%。整个延长期间,需配戴伊式支架。胫骨延长容易出现患肢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足下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