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 11月 ,浙江省温州市爆发流行广州管圆线虫病所致的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1] 。本病在中国大陆十分罕见。我科共收治 2 2例此类病人 ,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 ,以疼痛为主要主诉 ,周围血象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发病前有食淡水螺肉史。集体进食 ,集体发病。经用肠虫清 (阿苯哒唑 ) ,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后 ,所有病例均逐渐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2 7~ 5 7岁。1.2 临床表现 头痛 18例 ,表现为全头痛 ,或前额痛 ,或枕部疼痛 ,呈持续胀痛 ,或搏动性疼痛 ,阵发性…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6月24日起,北京市多家医院收治了一些皮肤异常、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病例,所有患者均称近期曾吃过“凉拌螺肉”或“麻辣螺肉”。经调查,这起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是潜藏在福寿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广州管圆线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疾病。该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脑脊液中,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等。该病潜伏期为3~36天,平均16天,少数患者在进食螺肉数小时即有腹痛、恶心,有些病人首发症状为发热、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症状,个别患者出现皮肤斑丘疹或荨麻疹,…  相似文献   

3.
周健萍 《护理学报》2009,16(3):46-48
总结55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护理体会.(1)做好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在饭店生食凉拌福寿螺肉后发病,情绪波动大,易激惹,向患者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安排患者与之一起住院的朋友在同一病房,组织他们集体听健康知识讲座,帮助患者疏缓情绪.(2)做好腰椎穿刺护理:为患者演示腰椎穿刺时的正确卧姿,穿刺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头痛情况.(3)做好症状护理:密切观察头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随恶心、呕吐,有无意识障碍及瞳孔改变;观察有无全身性游走性蚁走感、游走性针刺样、烧灼样肌肉疼痛、触摸时疼痛加剧等肢体感知觉障碍;做好眼部胀痛、复视或视力模糊有爬虫感等眼部症状护理;密切观察阿苯达唑药物不良反应,如头痛、肝损害、皮疹、发热等.(4)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交叉感染,做好卫生宣教.55例患者住院治疗10~32 d全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李洁  王惠贤 《护理研究》2008,(2):465-466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但它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终末宿主主要为野生的啮齿动物,如鼠类,中间宿主主要为陆生的螺类和蛞蝓,转续宿主包括蛙类、虾、蟹、鱼、蟾蝓等。人体食用了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甚至被污染的水、蔬菜等均可致病。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幼虫在数小时内即穿透肠壁进入血液,经肺、左心至全身各器官,当天即可进入脑及脊髓,由此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且症状复杂。有研究认为,广州管圆线虫在人体内可能移行途径为:胃肠道→肺→脑→肺。  相似文献   

5.
李洁  王惠贤 《护理研究》2008,22(5):465-466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但它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终末宿主主要为野生的啮齿动物,如鼠类,中间宿主主要为陆生的螺类和蛞蝓,转续宿主包括蛙类、虾、蟹、鱼、蟾蝓等.  相似文献   

6.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因生吃含有第Ⅲ期幼虫的淡水螺类而被感染。它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幼虫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可使人致死,致残。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时,护理极为重要。我院今年3月份收治9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其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内广州管圆线虫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州管圆线虫在1933年由我国学者陈心陶在广州的家鼠肺部发现并命名。自1984年何竞智报道了第一例大陆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以来,先后在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相继报道了该病。近年来,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病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大量养殖及食用,其分布的范围扩大,病人也有增多趋  相似文献   

8.
庞静 《现代护理》2007,13(14):1287-1289
目的增强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发病前有生吃螺肉的流行病史,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僵直感、皮肤异常感觉等临床症状,血液、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针对本病的特点,尤其要强调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用药护理、腰穿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论加强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9.
庞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4):1287-1289
目的 增强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发病前有生吃螺肉的流行病史,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僵直感、皮肤异常感觉等临床症状,血液、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针对本病的特点,尤其要强调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用药护理、腰穿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论 加强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0.
《疾病监测》2011,(5):414+416+418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指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幼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为主要特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一、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主要为鼠类。成虫寄生于黑家鼠、褐家鼠及多种野鼠等肺动脉或右心室中,雌虫产出虫卵,在肺  相似文献   

11.
广州管圆线虫病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较罕见。本文报道我院数年来3例临床误诊 ,尸解资料证实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资料例 1,女 ,11个月。因化脓性脑膜炎治疗 2 4d ,体温正常 ,患儿右侧面神经瘫痪 ,右上下肢肌张力略升高 ,转我院。体检 :体温 38~ 39.5℃ ,意识模糊 ,右眼裂增宽 ,右鼻唇沟变浅 ,口角左歪 ,右上下肢肌张力稍高 ,肌力Ⅱ度。脑膜刺激征(- ) ,病理神经反射 (- )。室验室检查示 :白细胞 9.2× 10 9/L ,N 0 .6 1,L 0 .36 ,E 0 .0 3;脑脊液 :黄色混浊 ,白细胞 2 5 2×10 6/L ,N 0 .5 ,L 0 .5 ,蛋白定性 (+) ,葡萄糖 3.7mmol /L ,氯化物 12 3…  相似文献   

12.
广州管圆线虫病误诊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06~2006—09北京小范围局部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我院共收治广州管圆线虫病住院患者81例。发现首诊时延误或漏诊53例,误诊率65.43%。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广州管圆线虫病五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病例资料【例1】男,42岁。因头痛、低热1周,数小时以前突发肋间剧烈烧灼样痛,以左侧为著,一般止痛药治疗效不佳,来院就诊。查体:胸部皮肤轻触即剧痛,无皮疹,无压痛,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胸部CT、腹部B超、心电图均正常,考虑为顿挫型带状疱疹引起肋间神...  相似文献   

14.
总结急诊科在应对突发性广州管圆线虫病过程中的护理管理经验,认为完善的工作制度,科学的组织管理,对医护人员的严格培训,重视各种因素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影响,适时的心理干预,通过传媒的力量缓解医院的压力,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是医院成功应对此次疫情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大理地区出现的35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头痛35例,恶心、呕吐20例,发热13例,自觉颈硬15例,皮肤感觉异常、有触摸痛8例,肌肉震颤、咳嗽、皮疹各2例;血白细胞升高11例,嗜酸细胞升高24例;脑脊液嗜酸细胞升高29例;临床误诊18例(48.5%)。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为临床少见的传染病,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应提高认识和警惕性,重视流行病学资料和脑脊液检查,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静  谢雯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0):26-27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偶或成虫)侵人人体,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人多因接触幼虫寄生的中间宿主和螺类等而感染。随着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不断扩散蔓延,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广州管圆线虫病如不加以认识并进行控制,该病将会成为我国最具潜在危险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2004年广州管圆线虫病被卫生部列为我国新发传染病,表明该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已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人体后有症状患者的头颈部MRI表现.方法 对74例有症状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T2-FLAIR序列以及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T1WI增强扫描.脑部CT检查均为平扫, 分析CT和MRI所见.对影像表现异常的患者,MR 随访1~3次.结果 33例患者MRI表现异常,包括单纯软脑膜异常强化17例,单纯脑实质异常信号3例,单纯脊髓异常信号1例,脑实质与软脑膜同时受累11例,脊髓与软脊膜同时受累1例.脑实质与脊髓内病变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灶性分布;T1WI增强扫描时病灶多呈结节状强化.5例脑实质和脊髓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无强化表现.结论 头颈部MRI检查有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变程度,但绝大多数MRI所见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正>广州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引起,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终末宿主是鼠类,中间宿主为软体动物。该虫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其幼虫和童虫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9.
69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脑脊液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 gyliasis cantonensis)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是因进食生的或不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皮肤异常感觉等,可伴有面部或肢体麻痹、畏光、复视等,重症患者可有持续高颅压,脑部、肺部定位性损坏造成的相应表现,  相似文献   

20.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9月北京局部小范围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北京市卫生局指定北京友谊医院为定点医院。进行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负责临床医师的培训工作。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于2006年8月组织专家编写了《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以指导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正确识别和规范诊疗。本方案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