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成人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监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心病(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是先心病外科手术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曾成功完成1例成人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手术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的。术中测肺动脉压收缩压(PAP)13.3~18kPa(100~135mmHg)。经过医护密切配合,使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渡过术后恢复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婴儿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心电监护,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给予有效的镇静,维持良好的心功能,合理的应用降低肺动脉压的药物,保持气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结果3例死亡,病死率5.9%。结论做好术后的监护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有利于患儿心功能的恢复,促进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发生率约占10%,先心病并发肺高压后,将不同程度地损害心肺功能,使术后并发症增多,死亡率明显升高,肺高压的主要并发症在肺部,脊柱侧弯又使肺容积明显下降而损害肺功能,增加了术后监护难度。我院于1996年9月成功地救治了一位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伴有脊柱侧弯的患者,我们体会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是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的关键。1 病例介绍患者,女,20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脊柱呈侧弯畸形,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室大劳损,X线示肺野充血,肺动脉明显增粗,… 相似文献
5.
总结22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重症监护措施。19例术后应用漂浮导管的患者重点检查管路是否正确、通畅,每天做好管道维护工作;术后进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避免较长时间中断辅助呼吸,尽量缩短吸痰时间等;口服降肺压药物后密切观察肺压以及血压情况;尽量避免所有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因素,如缺氧、低血压、镇静不足患者躁动、各种侵入性操作时间过长等。经精心治疗与加强患者的术后重症监护,22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 相似文献
6.
总结8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体会.护理重点是术后监护期间要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防治术后心律失常及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以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病例:女,6岁。自幼易患呼吸道感染,活动后心慌气短,剧烈活动后紫绀。体检。BP12/8kpa,心率96次/分,体重16kg,发育中等,鸡胸,两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Ⅲ/6级全收缩期杂音。Hb128g/L,WBC6.9×10~9/L,Ht0.48。ECG 为窦性心律、右心室肥厚。胸片:肺血多,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左心缘向左扩大,心胸比值0.56。右心导管:右室血氧含量较右房高1.49mmol/L。提示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占肺循环血量的88.9%。右室压力17.3/0.7kpa。诊断: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VSD)伴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体外循环(CPB)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本科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行CPB手术的45例CHD伴重度PH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讨论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有严重低氧血症(13.33%)、缺氧发作(11.11%)、低心排(6.67%)。住院死亡率6.67%,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主要为右心室功能失代偿。多因素分析显示,低温CPB(OR=0.56;95%CI0.35-0.89)是严重低氧血症的一个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由术后PH为基础的心肺功能不全所导致,对术后高危患者动态监测肺动脉压、右心功能和延长呼吸机支持,有助于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6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本组均为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术后患者,术后入住ICU监护,带呼吸机时间最短10 h,最长72h,平均38h。常规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呼吸机支持呼吸及加强呼吸道管理,心功能的维护及减少肺渗出。结果术后并发肺动脉高压危象5例,心律失常3例,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2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术后患者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控制肺动脉高压和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对提高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血管外科专业的发展,心血管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监护技术逐步在提高,特别是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近年来有了较大的突破。我科自1986年3月~1993年12月,共收治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46例,现将术后监护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手术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5个月,平均年龄2.3岁,平均体重10.4kg,PP/PS均为0.75~1.0,术后痊愈39例,死亡7例。2监护体会2.1肺功能监护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属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术前大量血涌向肺部,患儿术前多有反复发作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62-63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病术后监护一直是心外科监护领域的一大难点 ,手术后合并症多、死亡率高。肺动脉高压危象是术后死亡最重要的原因。术后监护的重点就是调整和提高心脏功能 ,降低肺动脉压力 ,减轻心脏负荷 ,现综述如下。呼吸管理1.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在充分镇静、肌松的基础上 ,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保证供氧 ,防止躁动、疼痛 ,氧耗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常用药物有 :芬太尼 1mg +阿端 8mg ,5~10 μg (kg体重·min) ,间断给吗啡 0 .1~ 0 .2 mg (kg体重·次 ) ,咪达唑仑 15mg +5 %葡萄糖 2 0ml 10 0~ 2 0 0 μg (kg体重·h) ,非那根…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1999年7月收治1例大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现介绍如下。1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16岁,以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活动后紫绀4年入院。口唇、甲床紫绀,心前区隆起,震颤(+),心界向右扩大,心律齐,L2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及轻度舒张期杂音,P2不亢。心脏片示右室增大,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心脏彩超示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室缺直径2.0 cm,肺动脉收缩压86 mmHg,有双向分流,测血氧饱和度83%。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缺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入院后经间断吸氧、静滴硝酸甘油降肺动脉压3…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讨论85例先天性心脏病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监护主要措施为:(1)手术前吸氧法及应用心肌极化液可以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2)手术后要做好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改善气体交换预防呼吸衰竭发生。作者强调呼吸机使用中为避免呼吸机与呼吸对抗,应定时给予镇静药物,必要时采用肌松剂。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3岁。胸闷、心悸8年余,加重10余天。体检:体温35.2℃,脉搏88次/min,血压105/85mmHg。无紫绀,听诊心率120次/min,心律不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亢进,肝脾不肿大,双下肢水肿。心电图为快速性心房纤颤,右室高电压,左室高电压。胸片示肺纹理增多,肺门增大,肺动脉段突出3cm,右下肺动脉直径2.5cm,右室扩大。股动脉血氧饱和度93.9%,经胸超声心动图全心扩大,肺动脉增宽,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起始部之间可见异常交通,宽约15mm,长约10mm,呈窗型,多普勒检查示分流以左向右为主,跨导管压差7mmHg,偶见微量右向左分流,压差0.6mmHg,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85例先天性心脏病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监护主要措施为:(1)手术前引吸氧疗法及应用心肌极化液可以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2)手术后要做好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改善气体交换预防呼吸衰竭发生。作者强调呼吸机使用中为避免呼吸机与呼吸对抗,应定时给予镇静药物,必要时采用肌松剂。以维持病人通气状态良好。(3)手术后血液动力学监护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硝普纳的应用,要强调预防低心排的发生,护士必须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以确保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