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通滞苏润江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冷却温度、滴头口径、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1∶1.5,滴头内/外径2.5/3.0 mm,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10℃,药液温度90℃,滴速40滴/min,滴距6 cm。结论:优选的通滞苏润江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芪天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和丸重差异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配比,药料温度,滴速及滴距等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85℃,冷却液管口温度为25℃,底部温度为5~10℃,滴速50~60滴·min-1,滴距8cm。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吴藿降压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立志  文雅萍  桂卉 《中成药》2011,33(3):527-529
目的:确立吴藿降压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吴藿降压滴丸的最佳滴制工艺条件为:以泊洛沙姆-188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药液温度90℃,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1)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为10℃,滴制121径2.5 mm,滴速为20 d/min,滴距4 cm为最佳条件.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5,(8)
目的研究影响蒺藜防白缓释滴丸(蒺藜、防风、白芷、丹参等)成型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缓释基质,PEG-6000为速释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蒺藜防白缓释滴丸。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丸重差异和体外释放度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为: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为1∶4,单硬脂酸甘油酯和PEG-6000的质量比为1∶2.5,药液温度85℃,滴距7 cm,滴速50滴/min,滴头的内外径为3.0 mm/4.0 mm,冷却液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10℃。该缓释滴丸12 h的最大累计释放百分率可达90%。结论本法使蒺藜防白缓释滴丸制备易于进行且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复方益肝灵片进行剂型改进,确定复方益肝灵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外观、表面光滑度、水飞蓟宾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工艺条件为PEG6000:药物=3.0:1.0,药液温度90℃,滴距4cm,冷却柱长90cm,冷却液温度15℃.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6.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外观、黏连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滴丸的成型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EG6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药液温度为90℃,冷却液的温度为6℃,药物∶基质=1∶3,滴距为7 cm.结论 该方法确定的穿心莲内酯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复凝聚法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以包封产率做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法优选微囊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和挥发油按1∶1∶0.4(g∶g:ml)配比,成囊温度为50℃.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易,收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抗病毒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圆整度、硬度、耐热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抗病毒滴丸的成型工艺的较优成型条件.结果:确定工艺为挥发油包合物与基质(PEG4000:PEG6000=1∶2)混匀,再加入浸膏粉,浸膏基质比为1∶1.5,混合均匀,甲基硅油作为冷却液,冷却液温度为20℃,用石油醚(30~60℃)洗除粘附在丸上的剩余的甲基硅油.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滴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影响清脑降压滴丸成型的因素,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清脑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滴制温度为75℃、冷却液温度为10℃.结论优选的清脑降压滴丸成型工艺简便易行,成品得率高,丸质量差异、崩解时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泽泻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与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含药量、药液温度和滴距等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泽泻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是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含药量30%,基质比例PEG4000-PEG6000 1∶3,药液温度(85±1)℃,滴距2 cm,冷凝液温度(6±0.2)℃,冷却距离70 cm,滴速40d·min -1,滴管口内外径分别为1.64,2.22 mm.结论:优选的泽泻滴丸成型工艺简明可行,滴丸成型性好,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血塞通滴丸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滴丸的重量合格率为考察指标和外观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基质和冷却液进行筛选,对滴速进行单因素考察,用正交设计试验法考察基质与主要配比、滴头温度、冷却液温度和滴距四个因素,从滴丸的重量合格率及外观质量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血塞通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使用基质为PEG 4000,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滴速控制在40~50滴·min~(-1),基质:主药=2.0:1,滴头温度为85℃,冷却液温度为15℃,滴距为5 cm,制得的滴丸外观质量好,滴丸的重量合格率高。结论该成型工艺制得的滴丸成品得率高,符合《中国药典》中滴丸剂的质量标准,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复方红景天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滴制情况、平均丸重为评价指标,对基质种类、药粉与基质的配比、冷却剂、滴头内,外径、冷却液温度进行筛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滴丸的丸重差异和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对料液温度、滴速和滴距进行筛选。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为1:2.0,滴口内,外径2.5/3.5mm,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采用梯度冷却方式(15℃-20℃),药液温度95℃,滴速50~60滴/min,滴距8cm。结论: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加味藿香正气滴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加味藿香正气滴丸提取工艺参数,提高有效成分提取率.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加味藿香正气滴丸进行提取工艺研究.结果:广藿香等5味药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用10倍水浸泡0.5h后加热蒸馏6h;厚朴的最佳工艺为用8倍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半夏等7味药与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混匀进行提取,最佳工艺为加6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h.结论:该优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野坝子挥发油微型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野坝子挥发油微型胶囊。以微型胶囊的包封率和收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野坝子挥发油微型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正交实验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与挥发油的配比为1∶1∶0.5,成囊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80r/min。结论:通过实验研究的制备工艺,微型胶囊的包封率和收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优化牙疼口含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从基质配比、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却剂、滴距、滴速的选择和温度的确定等方面探索牙疼口含滴丸的制备方法,并利用正交设计优选滴丸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以PEG6000-PEG4000(1∶2)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药液温度为60℃,滴距4~7 cm,滴速为40滴/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却液,冷却剂温度为5℃。结论本工艺简单可靠,稳定性与重复性均好,符合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6.
艾附暖宫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艾附暖宫软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流动性、均匀性和沉降体积比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内容物的最佳工艺处方;以胶皮韧性和胶液黏性为指标,优化软胶囊囊皮处方;考察制备工艺,确定工艺参数。[结果]确定大豆油为分散介质,浸膏粉、大豆油、蜂蜡比例为1∶2.2∶6.25%,膏粉粒度为120目,制得的内容物混悬效果最好,以明胶、甘油、水比例为1∶0.4∶1的比例制备的囊皮效果最佳,胶盒温度50~60℃、喷体温度35~37℃,制冷温度为16~18℃,胶囊成形率和得率最高。[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制剂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芍红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HPLC法测定滴丸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为1∶2,药液温度80℃,滴速40滴/min,滴距8cm;芍药苷在12.96~129.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8%,RSD为1.25%(n=9)。结论: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8.
林玉红  杨娟英  谢伟 《陕西中医》2011,32(4):478-479
目的:考察影响滴丸成型工艺的参数,最终确定稳心滴丸合理可行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成型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对基质与冷却剂的选择、冷却剂温度、滴头口径、滴距、滴制速度的选择,优选出最佳滴制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主药:基质(1∶1.2),料温70~80℃,用内径为4.3mm、外径为5.1mm的滴头,滴距为3~7cm,以每分钟30~40滴的滴速滴入20~30℃二甲基硅油冷却液中进行滴制,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稳定可行,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中医》2021,39(6):41-46
目的:优选蓬莪术挥发油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醋莪术中的挥发油。以成品的丸重差异系数、外观评分、溶散时限和吉马酮、呋喃二烯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星点试验考察滴距、基质与挥发油质量比、药液温度和冷凝液上部温度对莪术滴丸制备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二项式方程和三项式方程拟合,建立回归模型,通过效应面法确定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试验。结果:醋莪术挥发油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基质PEG 4000,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滴距为6cm,基质挥发油(4:1),药液温度85℃,冷凝液上部温度1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醋莪术挥发油滴丸的制备工艺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为醋莪术挥发油新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蓟贞滴丸的制备及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蓟贞滴丸进行制备工艺优选,确定最佳制剂工艺,并对其进行溶出度考察.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样品的溶出度.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用复合PEG作为基质,基质一药物配比为4.0:1,料罐温度为85℃,冷却液温度为16℃,滴距为4cm.结论 筛选出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滴丸溶出度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