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化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玺炜  赵子仪 《中国药房》2006,17(18):1408-1409
目的寻找对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因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的7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次/d,连用3wk。结果治疗1、3wk后,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化疗引起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2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时间、X线胸片肺部阴影吸收消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有抑制病毒复制、保肝降酶、抗炎、抗渗出作用 ,毒副作用小 ,可用于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相似文献   

3.
翟爱荣  文晓飞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51-2453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60 mL和丹参20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甘草酸单铵100 mg和门冬氨酸钾镁20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患者症状、体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可明显缓解CHB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晓华  杨振斌  高鹏  杨丰 《中国药房》2005,16(20):1568-156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8%、36%(P<0·05)。治疗组无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占10%,程度轻;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占38%,消化道反应占44%,程度重(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可提高疗效,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减轻消化道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10例:复方甘草酸苷60ml和丹参20ml分别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甘草酸二铵30ml和门冬氨酸钾镁20ml分别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患者症状、体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草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TBil)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可明显改变慢性乙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联合。  相似文献   

6.
孙薇薇  李定坤  邱洁 《中国药房》2007,18(26):2046-204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5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组均为1次.d-1,连用4wk。对腹水患者均适当使用口服利尿药。1mo后观察症状和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症状和肝功能氨基转移酶的下降上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腹水的消退时间上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用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邵寿祺 《医药导报》2006,25(6):521-521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代偿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护肝降酶作用.方法 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患者6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对照组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 mL,均静脉滴注,qd,用药4周后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有明显护肝、降酶、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伟  董涛  栾春燕  赵存新  张银华 《中国药房》2011,(11):1035-103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复方甘草酸苷、葛根素、联合治疗4组。检测治疗4周前后各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L-6、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ALT、AST、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NAFLD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均给予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观察组予以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观察治疗8周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叮一谷胺酰基转移酶(GGT)等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ALT,AST,GGT等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乏力、纳差、消化道症状、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疗效较复方甘草酸苷更优,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在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中的护肝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辅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55例,100mL/d,与化疗同步;对照组45例,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均无明显损伤,对照组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在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有明显的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春芳 《中国药房》2010,(28):2633-263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并发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2例)仅予以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肝损害的疗效。结果:2周后,治疗组肝功能各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明显,总有效率达95.3%,与对照组(78.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薄芝糖肽降低消化道肿瘤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8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薄芝糖肽联合化疗,8 mL/d,静滴,于每周期化疗第1天始,连续14 d。对照组:单纯化疗。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血液学、胃肠道、肝功能、变态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变态反应毒性及周围神经系统毒性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肝脏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薄芝糖肽不仅可以减轻化疗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变态反应毒性、周围神经毒性,不增加肝脏毒性,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低毒的化疗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3.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注射液)对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治疗组41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44例行单纯化疗,化疗方案相同。2~6个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1)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主要系统的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轻(P<0.05);(3)化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在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意义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30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常规采用FOL-FOX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65例(FOL-FOX方案基础上加用黄芪联合丹参注射),对照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BC)、癌胚抗原(CEA)、体重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化疗毒性反应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WBC)、癌胚抗原(CEA)、体重比较(t=3.21、3.44、3.45,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白细胞(WBC)、癌胚抗原(CEA)、体重水平比较(t=5.66、6.23、6.77,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化疗毒性反应度比较(t=4.31、4.56、6.11、5.33、5.4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应用于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可以减少患者化疗毒性反应,增加白细胞水平,具有增效减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16-317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联合消化道肿瘤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采用OCT联合消化道肿瘤常规化疗方案化疗;对照组22例,采用消化道肿瘤常规化疗方案化疗至少用药2周期,对骨髓的抑制程度、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在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以及Ⅲ、Ⅳ度抑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生存质量变化上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曲肽(OCT)联合消化道肿瘤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可提高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便潜血阳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消化道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8例,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20 d后观察比较2组便潜血转阴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儿童晚期肿瘤患者中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作为化疗辅助药物的疗效。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化疗加复方苦参注射液组(治疗组)29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化疗相关消化和血液系统急性毒性的发生、外周血的恢复和疼痛症状的变化。结果:ⅡI、IV级消化和血液系统急性毒性的发生,治疗组为21%和41%,低于对照组的39%和57%。外周血ANC和plt恢复时间治疗组为11.3天和12.6天,短于对照组的13.9天和15.7天。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化疗相关消化和血液系统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47)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TACE治疗(碘油栓塞+局部化疗+对症治疗等),联合组在接受常规TACE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监测患者的体温,肝、肾功能,血常规与甲胎蛋白含量变化情况,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性反应的差异。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甲胎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和8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恶心、呕吐、腹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的发热、肝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后的相关毒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艾迪注射液是否能完全替代化疗药物及其药理学作用机理。方法将13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简单随机化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化学药物治疗)、观察组65例(艾迪注射液治疗),对照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A-199、白细胞(WBC)、血小板(HB)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毒性反应指数变化随访两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CEA、CA-199、WBC、HB水平比较(t=3.12、4.01、3.98、4.03,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CEA、CA-199、WBC、HB水平比较(t=5.12、5.01、4.98、4.5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期间毒性反应指数比较(χ2=4.66、4.67、4.76、5.1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迪注射液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可代替化疗药物较化疗药物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对照组23例,单纯用G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近期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37.5%,对照组为30.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KPS)好转率为54.2%,对照组为3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后外周血WBC、Hb、BPC均降低,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有减毒增效、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