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某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钙制剂治疗,观察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NBA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5%(39/42)较对照组73.81%(31/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NBA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血清NBA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骨密度检查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铁岭县中心医院儿科健康体检的0~3岁小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取超声骨密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查,对比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骨密度组总异常率高于血清25羟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递增,骨密度结果异常率随之降低,早产儿的骨密度结果异常率高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密度检查可有效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许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5-76
早产儿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人群,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3普遍较低,随着维生素D制剂的应用,3~6个月可逐渐接近正常,采取合理的补充方法是防治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研究肌注维生素D_3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中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7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_3组)37例和观察组(肌注维生素D_3组)3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a~(2+)及25-(OH)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注维生素D_3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中的疗效较好,在本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斌成  周琼 《北方药学》2016,13(3):73-7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55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顺序随机分为早产儿A组27例与早产儿B组28例,两组患儿均于出生后给予维生素D3治疗,早产儿A组患儿剂量为每日800IU,早产儿B组患儿剂量为每日400IU.对比两组早产儿治疗后的佝偻病发病率.结果:早产儿A组佝偻病的患病率低于早产儿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组骨质改善情况优于早产儿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早产儿出生后应用日均800IU剂量维生素D3治疗,可以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对于预防佝偻病发病及改善骨质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400 IU/d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一次性大剂量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临床体征改善时间、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0,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分别为(2.47±0.21)mmol/L、(2.24±0.54)mmol/L、(314.34±31.21)IU/L、(2.16±0.35)、(27.19±2.50)n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2.22±0.18)mmol/L、(1.67±0.45)mmol/L、(414.66±31.21)IU/L、(1.76±0.32)、(19.21±3.26)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X线拍片显示正常时间、鸡胸消失时间、肋外翻消失时间分别为(6.34±1.46)、(5.21±0.24)、(4.78±1.78)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8.58±1.75)、(7.90±0.56)、(6.72±1.7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比例10%、乳牙萌出延迟比例2%、身材矮小比例0,均低于对照组的28%、16%、14%,身长标准差比值(-0.85±0.23)高于对照组的(-1.15±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良好,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病情,改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和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儿具有明显活动性佝偻病症状、体征、血生化及X线骨片改变者,而用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无效,必须用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才能有效者,过去称为顽固性佝偻病或称难治性佝偻病,现在统称为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简称抗D佝偻病)。如低血磷性抗D性佝偻病、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假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肾性骨营养不良)、范可尼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性佝偻病、脑、眼、肾、综合征(Lowe氏综合征)、肝性佝偻病、抗癫痫药物性佝偻病以及与本质不同的低碱性磷酸酶症等均属抗D佝偻病范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滴剂囗服预防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葡萄糖酸钙片。观察组使用葡萄糖酸钙片联合维生素D3滴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LP正常率88.57%优于对照组6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滴剂能有效治疗及预防佝偻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维生素D3 和葡萄糖酸钙对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把佝偻病患儿分为非药物治疗对照组 (Ⅰ )、维生素D3治疗组 (Ⅱ )和维生素D3 加葡萄糖酸钙治疗组 (Ⅲ )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钙 (Ca)、磷 (P)、镁 (Mg)、碱性磷酸酶 (TALP)。结果 :佝偻病患儿Ⅱ、Ⅲ组治疗后 ,血Ca、P、Mg有所提高 ,TALP明显降低 ,并以Ⅲ组为明显 ,Ⅰ、Ⅱ、Ⅲ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 :维生素D3 葡萄糖酸钙对佝偻病都有较好治疗作用 ,两药联合使用 ,效果更好。维生素D3 和葡萄糖酸钙在防治佝偻病方面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Vit 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多汗、睡眠不安以及骨骼改变,生化改变足低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而血钙降低可影响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佝偻病的疗效.方法 200例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97例,治疗组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2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D滴剂每天1粒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5%高于对照组的8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生素K 对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骨钙素羧化率的影响,探讨维生素K 对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佝偻病激期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服用维生素D 400 IU,每天1次,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4 4 mg/d,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血清骨钙素、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及骨钙素羧化率的变化。结果:因家长不配合以及抽血困难、溶血等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部分患儿退出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治疗组33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母乳喂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骨钙素、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及骨钙素羧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骨钙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骨钙素羧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骨钙素羧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后骨钙素水平、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羧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K可以提高佝偻病患儿骨钙素的羧化率。  相似文献   

13.
补充维生素D对COPD患者骨密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维生素D缺乏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骨化三醇胶丸(0.25μg·d-1)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差别。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血钙、25(OH)D、骨密度和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磷、TNF-α和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第l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l秒用力呼气容积/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EV1/FVC)、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COPD患者骨密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防治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分蜂的产妇2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补充常规的营养物质。观察组:在对照组补充营养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产妇,并给予产妇充足的阳光和鱼类食品。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DS评分41.56±11.3、VAS评分4.70±0.68、自然分娩率为87.00%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SDS评分56.25±12.5、VAS评分6.12±0.53、自然分娩率为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能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the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calciferol) deficiency has increased and rickets has re-emerged in the UK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fants, toddlers and adolescents in 'at risk' ethnic minorities (e.g. Asian, African Caribbean and Middle Eastern) are particularly likely to be vitamin D-deficient or to have rickets. Also at particular risk are babies and toddlers who have been exclusively breast-fed during infancy without receiving vitamin supplements, or whose mothers did not have vitamin D supplements during pregnancy. Here we discuss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primary vitamin D deficiency (i.e. that due to nutrient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早期诊断及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观察31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预后。结果:15例坚持正规治疗,血生化、骨X片基本正常,16例未坚持治疗者症状体征加重。结论:治疗的关键早期诊断,坚持长期应用磷酸盐治疗。  相似文献   

17.
蒋宏玲  黄辉 《中国药师》2014,(11):1904-1906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方法: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化疗方案为D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6周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P〈0.05);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NK细胞、CD8+/CD4+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免疫功能,减少骨髓抑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坚骨胶囊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1.0 g,口服,bid;塞来昔布胶囊0.2 g,口服,bid。观察一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伦磷酸钠70 mg,每周1次。观察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坚骨胶囊1.75 g,口服,tid。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体征,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指标,骨代谢生化指标,各部位骨密度值和足跟骨强度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二组患者总有效率>观察一组>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指标、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双氢嘧啶脱氢酶(DPD)、I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均低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脊柱前弯受限、脊柱活动度、甲状旁腺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各部位骨密度值及足跟骨强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一组与观察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坚骨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