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黄体剥除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57-3558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剥除妊娠黄体的临床意义。方法:12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2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时,术中皆剥除妊娠黄体,B组97例单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结果:A组术后血β-HCG下降快,阴道流血时间短,无1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经时间及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程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剥除妊娠黄体可快速、有效降低血β-HCG水平,缩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有效预防PEP的发生,而对月经恢复及输卵管的通畅程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方法。方法:对14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甲氨蝶呤20mg注入患侧输卵管近端残腔;B组同时行妊娠黄体剔除术;C组术后口服宫外孕Ⅱ号中药。术后监测3组血β-HCG下降情况和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3组血β-HCG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天C组血β-HCG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β-HCG水平、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和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黄体剔除或宫外孕Ⅱ号中药可以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是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异位妊娠预防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最佳方法。方法将具有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高危因素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病人109例,分为术中剥除黄体组、术后肌注MTX组及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剥除黄体组术后无1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即给予蝶呤肌甲氨注组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5例,1例二次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确诊前未给予甲氨蝶呤肌注组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17例,2例二次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结论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性手术,术中剥除妊娠黄体是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巢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81-682
目的探讨黄体剥除联合术后米非司酮预防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输卵管妊娠病例,分为2组,观察组28例有生育要求,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同时行黄体剥除术,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22例无生育要求,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结果二组术后无1例发生P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β-HCG恢复到正常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剥除联合术后口服米非司酮能成功预防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PEP的发生,扩大了保守性手术治疗的范围,术后口服药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甲氨蝶呤(MTX)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性手术患者168例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保守性手术86例(A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局部注射MTX20mg82例(B组);术后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并分析患者术后转归。结果A组中有6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B组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β-hCG下降较快,术后第1、7、10、14天下降累计百分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局部注射MTX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甲氨蝶呤(MTX)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性手术患者168例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保守性手术86例(A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局部注射MTX 20 mg 82例(B组);术后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并分析患者术后转归.结果 A组中有6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B组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βh-CG下降较快,术后第1、7、10、14天下降累计百分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局部注射MTX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保守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时血β-HCG的下降幅度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42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药物治疗组190例,保守性手术治疗组235例。治疗后监测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宫内妊娠率与再次异位妊娠率。结果: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药物治疗组为(19.9±6.1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药物治疗组为55.8%,保守性手术治疗组为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异位妊娠率药物治疗组为12.1%,保守性手术治疗组为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保守性手术治疗组6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均为输卵管伞端胚囊挤出术后。结论:监测血β-HCG是判断保守治疗成功的指标,保守性手术具有术后宫内妊娠率高的优点,是保守治疗的首选,但应尽量避免行输卵管伞端胚囊挤出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同时剥除妊娠黄体对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的影响及对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保守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性手术(经腹和腹腔镜)同时行妊娠黄体剥除的患者作为研究组,余61例行输卵管保管手术(经腹和腹腔镜),术中予甲氨蝶呤 20 mg注射于患侧输卵管系膜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幅度、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的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对照组为5例;研究组术后第3天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u=59.50,P<0.01),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u=-5.35,P<0.01),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u=-14.20,P<0.01).结论 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同时剥除妊娠黄体,可有效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监测血β-HCG的变化来探讨不同保守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47例,其中药物治疗组15例(A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输卵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20mg组20例(B组),单纯保守手术组12例(C组)。治疗后定期监测β-HCG。结果A组有14例治疗成功,另1例因治疗后血β-HCG明显升高,并出现腹痛而中转手术治疗;B组20例均治愈;C组12例成功,1例发生持续输卵管妊娠。B组术后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术前血β-HCG浓度高者,术后降至正常所需要时间长,但在A组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治疗后监测血β-HCG极为重要,手术中采用输卵管局部注射MTX可加快术后血β-HCG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0.
贾黎明  郭麦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79-2880
目的:分析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27例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7例腹腔镜手术中,214例患输卵管妊娠其中94例行患侧输卵管妊娠切除术,120例行患侧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后者4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7例间质部及宫角部妊娠行宫角切除中,2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4例卵巢妊娠行卵巢部分切除术;2例(未婚)术中未探及异常,1例术后确诊为宫内孕行人工流产,1例术后失去监控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2次入院手术切除输卵管。结论:腹腔镜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应复查血β-HCG至正常,以便诊断治疗持续性异位妊娠,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孙运明  施晓  杜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39-414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145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患者中发生PEP者19例,发生率为13.1%。PEP组有异位妊娠史者明显高于非PEP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非PEP组(P<0.05),术前β-HCG水平明显高于非PEP组,黄体切除率明显低于非PEP组,盆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EP组(P<0.05),而两组年龄、停经时间和包块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PEP的发生与患者的异位妊娠史、术前血β-HCG水平、黄体切除和盆腔粘连密切相关,术后监测血β-HCG水平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对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在腹腔镜下行胚胎清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的基础上行黄体剥除,同时术中局部使用甲氨蝶呤20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5、10、15 d的血β-HCG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血β-HCG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0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治疗有效率达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黄体剥除结合甲氨喋呤(MTX)局部注射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单纯腹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相比,可明显降低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治疗价值及如何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方法分析254例异位妊娠腹腔镜的诊断及治疗,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输卵管开窗、伞端挤出、卵巢部分切除等。结果254例中除1例中转为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手术。其中输卵管妊娠247例(97.24%),卵巢妊娠6例(2.36%),阔韧带妊娠1例(0.39%)。输卵管妊娠者行输卵管切除术201例、保守性手术46例。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1例。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手术过程中彻底清除妊娠物,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及术后监测β-HCG浓度可预防及早期诊断持续性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14.
孙萍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8-29,33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行保守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4例经腹腔镜证实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未破裂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腹腔镜胚胎吸出联合甲氨蝶呤注射组(75例);B组:单纯腹腔镜胚胎吸出组(69例);C组:单纯甲氨蝶呤注射组(6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β—HCG水平、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血清β—HC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下降较B组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C组血清β-HCG水平较A、B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下降速度缓慢,下降幅度小,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0%,B和C-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2.8%和5.0%。A、B两组患者附件区包块消失的平均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三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A、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胚胎吸出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术后血HCG下降显著,持续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输卵管通畅率高,为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MTX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娱飞  李惠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3012-3013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方法。方法:将130例行腹腔镜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72例采用甲氨喋呤(MTX)30 mg注入患侧输卵管残腔;B组58例除用MTX外,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3、14天检测血β-HCG值,并观察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30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PEP,发生率为2.31%,其中A组1例(1.39%),B组2例(3.45%),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β-HCG值均较术前大幅度下降(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第3天血β-HCG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第14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B组明显高于A组(P<0.01),且B组出现的毒副反应明显多于A组。结论:异位妊娠者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单用MTX预防PEP要优于MTX加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对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妇产科实施的279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措施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69例。对照组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静脉滴注甲氨蝶呤,观察组术中行输卵管注射甲氨蝶呤+卵巢黄体剥除,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PEP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β?HCG恢复时间、PEP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14d血β?hCG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7、14d两组血β?hCG值均较术前呈现出降低趋势(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进行输卵管系膜注射甲氨蝶呤+卵巢黄体剥除具有较好的预防PEP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白华  蒋丽  韦妙成  黄飞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19-4520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的可能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9例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89例异位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1.02%。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后有发生PEP的风险,应正确选择保守手术的病例,改良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彻底清除病灶;避免采用输卵管伞部挤压术;术前血β-HCG>3000IU/L,术后常规肌内注射MTX50mg;术后严密观察血β-HCG的下降,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治疗价值及如何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方法分析254例异位妊娠腹腔镜的诊断及治疗,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输卵管开窗、伞端挤出、卵巢部分切除等。结果254例中除1例中转为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手术。其中输卵管妊娠247例(97.24%),卵巢妊娠6例(2.36%),阔韧带妊娠1例(0.39%)。输卵管妊娠者行输卵管切除术201例、保守性手术46例。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1例。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手术过程中彻底清除妊娠物,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及术后监测β-HCG浓度可预防及早期诊断持续性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手术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前使用米非司酮,对减少保守手术中绒毛着床创面出血的作用以及预防持续宫外孕。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B超下附件混合性包快<4cm,个别可见心管搏动,血β-HCG≥2000U/L,生命体征平稳,有腹腔镜保守手术指征的患者87例分为A、B两组,A组:术前1天口服米非司酮300mg,次日上午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继续服米非司酮300mg;B组:单纯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毕手术创面给予局部注射MTX20mg;观察两组间绒毛着床创面出血的量,术前、术后β-HCG下降情况及再次妊娠结局情况。结果:A组中38例(86·36%)保守手术成功,6例(13·63%)因输卵管绒毛着床面出血多,止血困难行输卵管切除术;B组中32例(74·42%)保守手术成功,11例(25·58%)因输卵管绒毛着床面出血多,止血困难行输卵管切除术。术后随访:A组再次宫内妊娠22例(62·85%),再次异位妊娠5例(14·28%);B组再次宫内妊娠23例(62·16%),再次异位妊娠6例(15·7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异位妊娠患者在血β-HCG≥2000U/L,腹腔内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下,先用米非司酮治疗24h后行腹腔镜下的保守手术,其保留输卵管成功率更高。术后再用米非司酮继续治疗可防止持续宫外孕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宫外孕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0月~2004年10月行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宫外孕150例,手术方法为输卵管切开取胚术。随机将病人分为A、B组,A组术前全身性使用MTX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B组未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B超提示附件包块的大小,术前及术后1、4、7、12d动态监测血HCG值,术后月经复潮后回访并行B超介入下输卵管通液术。结果:A组术后有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23%,B组有8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11.59%,有统计学差异;A、B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术前使用MTX能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术前血HCG水平、停经时间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