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乱是由0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或0139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39)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地表水以及海、水产品的带菌或污染是霍乱传播的主要媒介[1].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霍乱流行季节5~ 10月实施主动监测,主要采集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流、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各种水样、生鲜(冷冻)食品等样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检验.通过对十堰市2008-2012年霍乱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霍乱弧菌对外环境水体和生鲜食品等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O139群霍乱疫情发生的比例不断上升,疫情的发生主要跟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特别是甲鱼有关。2013年5月9日,麻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上级主管部门通知,该市熊家铺一男子因剧烈腹泻在武汉协和医院被临床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实验室复核诊断为O139群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阳性,对病因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2005年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5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以及霍乱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疫情分离的菌株与海、水产品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编码脂多糖基因(LPS)和霍乱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6株霍乱弧菌14株LPS阳性,为O139群霍乱弧菌;另2株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2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1株O139群霍乱弧菌ctxAB阴性,其余13株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6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5个型别.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流行株与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PFGE型别一致,且同为产毒株.结论:甲鱼等海、水产品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严重,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海、水产品的监测是近期霍乱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衡阳市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预防衡阳市霍乱制订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霍乱弧菌手册》(第五版)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采集水产品593份,污水36份,从甲鱼肛样中检出2株O139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从甲鱼内脏中检出1株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2006年5-10月份衡阳市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阳性率较低,只检测出4株且均从甲鱼中来,但仍需对外来甲鱼进行监测,预防霍乱在衡阳市发生。  相似文献   

5.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水体、水(海)产品,开展水体、水(海)产品霍乱监测有助于了解自然环境受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及霍乱弧菌的菌群变异情况,对于分析和预测人群中霍乱暴发原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霍乱是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1].为了解霍乱在广西梧州市的流行与污染状况,掌握其菌型特征,本研究于2009- 2010年对该市海(水)产品、养殖水、外环境水和食品开展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新都区从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市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4年5月开展的霍乱常规监测工作中,首次从甲鱼涂抹物标本中检出0139霍乱弧菌。甲鱼标本取自新都区市场和酒楼的甲鱼表面涂抹物16份,采样及检验方法按《霍乱防治手册》进行。试剂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提供,霍乱弧菌诊断血清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均在有效期内。  相似文献   

8.
2005年衡阳市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分析2005年衡阳市霍乱流行状况,了解霍乱流行规律。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霍乱内、外环境监测结果分析。结果农村地区聚餐及不良卫生习惯和市场甲鱼被霍乱弧菌污染是引起霍乱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疫情监测,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该病为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武汉市青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5月31日从长江水中分离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现报道如下.1 标本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2010年5~10月采集长江水及医院污水池塘水240份.  相似文献   

10.
从进口活甲鱼中检出霍乱弧菌小川型9K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播快,感染源多,在人群中流行的持续时间长,属三大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口水产品越来越多。霍乱弧菌可能因此传入国内,为此,我们加强了进口水产品霍乱弧菌的带菌状况监测,并于1998年1月12日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活甲鱼中检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小川型9K,现将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材来源 由花都卫生检疫局送检的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活甲鱼,送检号为:G05201.2培养基 庆大毒素琼…  相似文献   

11.
靖怡 《药物与人》2003,(6):12-13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危害严重等特点,全世界均有发病,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霍乱的传染源是霍乱病人和带菌者。霍乱的传播途径有水、食物、生活接触及苍蝇等。历次大的流行多与水源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6日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送检的11只走私甲鱼进行霍乱弧菌的检测时,从其中5只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为45.45%.甲鱼的霍乱弧菌携带率特别高,若食之不当,极易造成霍乱的暴发或流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进口甲鱼,特别是走私甲鱼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在夏季,异常活跃的病菌黑名单中,霍乱是肯定少不了的。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因其发病猛、传播快、影响大,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其列为应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广西霍乱病例及霍乱弧菌在水体、海水产品、外环境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选择2个国家监测点,8个自治区级监测点按相关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结果2007年共检测腹泻病人11385例,重点人群17771例,未发现阳性;检测水体2045份样品,检出阳性2份,阳性率0.09%;海水产品4311份,检出阳性9份,阳性率0.20%;阳性均为O1群霍乱弧菌污染,霍乱毒素基因检测11株菌均为非产毒株。结论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和管理,做好群众安全食用海水产品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峥  胡培玉  张岭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1):539-540
霍乱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和检疫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隆回县城区市售外来水生动物霍乱弧菌污染情况及菌型特征。方法用直接肠内容物采样法采样,样本按《霍乱防治手册》方法,对城区销售的外来甲鱼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从188份甲鱼样本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1株,菌落特点、血清学试验、制动试验、生化反应和肠毒素基因(CTX)PCR检测均与O139群霍乱弧菌相符。结论霍乱弧菌可通过外来甲鱼等水生动物的运输而传播,直接肠内容物采样可提高霍乱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6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分析疫情分离的菌株与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进一步研究本菌的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PCR检测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8株霍乱弧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8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4个型别。结论首次从牛蛙中分离到产毒株。甲鱼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传染来源之一,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海、水产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2002-2009年霍乱监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及时发现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采取全省常规监测和疫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湖南省2002-2009年共发生37起霍乱疫情,报告病例86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2.44%;常规外环境监测样品320279份,检出霍乱弧菌阳性211份,均为海水产品;疫点检测人粪便样8655份,检出带菌者102例,阳性率为1.18%;检测外环境样1599份,阳性55份,阳性率为3.44%;来自病人、带菌者、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高度同源。结论甲鱼等水产品被污染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并做好农村聚餐的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南省O139群霍乱的流行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生态学研究分析湖南省O139霍乱高发区的流行因素;评估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1997年以来湖南省共发生48起O139霍乱疫情中28起疫情与农村集体聚餐有关,就餐和使用就餐剩菜者O139霍乱弧菌检出率较高。农村聚餐中使用甲鱼和食品制作生熟不分的比率、人均甲鱼消耗量、甲鱼中O139霍乱弧菌检出率高发区均高于低发区,病人和带菌者分离到的O139霍乱弧菌和甲鱼中菌株的PFGE图谱相同,具有同源性。采取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措施后,高发区未发现疫情,农村厨师和就餐人群的卫生习惯改善。结论湖南省O139霍乱疫情的发生与农村集体聚餐中使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特别是甲鱼有关;农村集体聚餐中制作食品生熟不分和带剩菜回家食用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霍乱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疫情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策略,为今后实施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聚餐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采集病例与聚餐者大便(或肛拭子)、剩余食品、疫点环境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用生化反应、血清分型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追踪调查聚餐者和密切接触者747人,采样检测503人,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6例,其中4例病例检出O139霍乱弧菌3例,检出健康带菌者3例;检测疫点环境与食物样本93份,其中生活污水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1份,剩余食物和甲鱼销售点甲鱼样本未检出霍乱弧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该次疫情是1起农村聚餐引起的O139霍乱暴发疫情,其原因可能为聚餐时使用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且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致。加强甲鱼等海、水产品检疫和养殖场所的消毒,完善农村大型聚餐活动的监管,是当前预防农村O139霍乱暴发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