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提高儿童健康素质,降低儿童死亡率是儿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将我院儿科1981年1月至1987年12月住院死亡的175例(含36例尸检病例)按年龄、住院日、疾病种类分析如下。一、年龄:此期间住院患儿7396人次,死亡175人(男116例,女59例),病死率为2.37%,男:女=1.97:1。死亡病例入院时年龄最小者为生后6h,最大者为11岁。各年龄期死亡病例统计见表1,半岁内死亡110例,占63.4%,1岁内死亡122例,占69.71%。二、住院日分析 175例死亡病例中,入院至死亡之住院日最短2小时(3例),最长394天(1例),入院至死亡住院日分析累计死亡病例占总死亡数之百分比分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统计我科1947~1979年32年期间19,452例出院病例中死亡的84例情况。一、死亡84例占出院人数的0.43%。32年中,除1947、1948、1950、1952及1965年没有死亡病例外,以1957年死亡9例(1.5%)最多,1966年死亡1例(0.08%)最低。男性53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80岁,10岁以下31例最多,10~20岁19例其次,30~40与40~50岁均为10例, 20~30岁仅7例,50岁以上共7例。死于耳病者42例(占50%),死于咽病13例,死于喉病12例,死于鼻病与气管病均为6例,死于  相似文献   

3.
1985年1月至1989年10月间住院麻疹病例42例现就其临床及预防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7个月~29岁;其中5岁前占52.4%,15岁以后占14.3%41例治愈,1例死亡。发病呈流行性质,发生于1985年及1989年各20例,1986年2例。37例发病于3~6月份内。全部病例有典型皮疹,科氏斑阳性34例(占81%)。有麻疹疫苗接种史仅8例(19.1%)其中1例麻苗在常温下存放10天。无麻疹疫苗接种史12例(28.6%),其他不详。本组一家兄弟先后患病的有7例。 本组麻疹并发症28例(66.7%)。其中以麻疹并发肺炎最多。1例因并发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死亡。尚有部分并发肝肾损害(属自限  相似文献   

4.
1980年8~10月,我院共收治登革热患者110例,以9月份为高峰期,10月呈散发。现将临床分析如下。一、资料分析: 1.性别:男63例,女47例,男女之比为1.3∶1。 2.年龄:以青壮年占多数,尤其是21~30岁最多。其中15~20岁22例占20%,21~30岁56例占51%,31~40岁12例占11%,41~50岁11例占10%,50岁以上9例占8%。 3.病程:最长为20天,最短8天,平均13.3天。 4.分型:本组病例中,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分为下面三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2009年保山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卫生部下发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保山市甲型H1N1流感各暴发点的所有病例进行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这些流感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9月12日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至12月31日,保山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68例,重症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最初的病例可能为输人性病例感染所致。研究期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12月最多,共报告36例,占52.9%;地区分布以隆阳区最多,共52例,占76.5%;发病人群分布以学生为主,共56例,占82.35%,5~19岁年龄组55例,占80.88%,男女性别比为1.43: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81%)、咳嗽(45%)、咽痛(30%)、畏寒(30%)、肌肉酸痛(27%),其它症状主要涉及头疼、乏力、鼻塞、流涕。结论保山市首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感染所致,高发于青少年学生,今后应抓好学校内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7~70岁,平均39.6岁。误诊病例中属消化科疾病7例,占45.75%;妇科疾病6例,占37.5%;泌尿科疾病1例,占6.25%;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占6.25%;传染科疾病1例,占6.25%,治愈15例,死亡1例(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术后2天死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我院自1971年1月至1995年12月发生的66例院外、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资料均符合198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猝死诊断标准。现将猝死的死亡原因,诱因、防治等分析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最小11岁,最大82岁,平均为48.8±12.2岁,其中以41~60岁为最多,共41例占62.12%。见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年和2016年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的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2012年和2016年收治并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点,比较患儿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结果 2012年和2016年死亡的患儿分别为122例和119例.2012年死亡病例中,男71例(58.2%),女51例(41.8%);其中0~28 d的新生儿20例(16.4%),29 d至1岁70例(57.4%),>1~3岁13例(10.7%),>3~6岁10例(8.2%),>6岁9例(7.4%);死亡原因以先天性疾病(53/122,43.4%)最多,感染性疾病(38/122,31.1%)次之,意外伤害(17/122,13.9%)居第3,血液病和肿瘤(14/122,11.5%)居第4.2016年死亡病例中,男70例(58.8%),女49例(41.2%);其中0~28 d的新生儿24例(20.2%),29 d至1岁60例(50.4%),>1~3岁20例(16.8%),>3~6岁8例(6.7%),>6岁7例(5.9%);死亡原因以先天性疾病(55/119,46.2%)最多,血液病和肿瘤(47/119,39.5%)次之,感染性疾病(11/119,9.2%)和意外伤害(6/119,5.0%)居第3和第4.2012年因血液病和肿瘤死亡的总人数为14例,其中,0~1岁、>1~3岁、>3~6岁、>6岁分别为1例(7.1%)、2例(14.3%)、4例(28.6%)、7例(50.0%);2016年因血液病和肿瘤死亡的总人数为47例,其中0~1岁、>1~3岁、>3~6岁、>6岁分别为29例(61.7%)、10例(21.3%)、4例(8.5%)、4例(8.5%).与2012年比较,2016年感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显著减少,血液病和肿瘤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2012年相比,2016年感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所致死亡比例明显下降;血液病和肿瘤占比显著升高,且年龄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院1960~1987年共收治的乳癌387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将其中术后已满5~10年的264例女性单侧乳癌,就其可能影响其疗效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该组术后总的5年和10年生存效为57.6%和47.0%。1 临床资料女性单侧乳癌246例中,年龄自20~76岁,以41~60岁组最多(67.8%)。绝经前、后各占65.9%和34.1%;妊哺期乳癌17例,占总病例数的6.4%。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2天至5年8个月,病程在2个月内者约占15.5%,2~6个月占39.0%,7~12个月占34.1%,1年以上占11.4%。病变部位以乳腺外上象限最多(72.0%),其次是中央区及内上象限。  相似文献   

10.
我院内科1974年1月至1978年4月收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下称肺心病)634例,死亡142例,病死率22.4%。142例中,51—70岁共95例,占总数的66.9%;死亡季节以冬(56例)、春(39例)多见,占66.9%;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最多(116例,占81.7%);心力衰竭(下肢浮肿起算)至死亡时间,在5年以内109例,占76.8%。  相似文献   

11.
厉庆德  龚良 《上海医学》2000,23(4):247-248
我院神经外科自 1993年 1月至 1996年 7月共进行颅内肿瘤手术 5 6 0例 ,术后死亡 40例 ,手术死亡率为 7.1% ,我们将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以期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进一步提高颅内肿瘤手术的成功率。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 2 3例 ,女 17例 ,年龄 7~ 6 9岁 ,平均年龄5 2岁 ,3天内死亡 19例 ,占死亡病例的 40 .75 % ;4~ 7天死亡者 10例 ,占死亡病例的 2 5 % ;8~ 14天死亡者 7例 ,占死亡病例的 10 .75 % ;2周后死亡者 4例 ,占死亡病例的10 %。二、肿瘤性质及部位40例死亡病例肿瘤性质见表 1。表 1  40例死亡病例肿瘤的性质病…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88年7月以来,共收治乙脑161例以清热解毒中药,辅以西药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0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男性111例,女50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37天,发病时间以7、8两个月为最多。全部病例85%来自我县边远农村,郊区占12%,城市占3%。 1.2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季节、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3.
石宝星  范忠才 《重庆医学》2016,(33):4691-4694
目的 通过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 670例死亡病案,了解疾病分布及死因变化规律.方法 疾病分类2000年及2001年以ICD-9为标准,其他年份以ICD-10为标准,应用Excel2007、SPSS17.0软件系统对该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住院死亡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来男女死亡性别比例约为1.92∶1,心脏病死亡男女性别比例为1.3∶1.15年来住院患者人数在迅速增加,而病死率逐年下降.死亡高发年龄段为60岁及以上(4 281例,占49.38%),尤其是60岁以上的心脏病患者死亡人数占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61.9%.其次是45~59岁年龄段(占20.30%),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心血管系统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冠心痛、高血压和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死因的前三位依次为肺癌、白血病及肝癌.按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死亡人数最多(2 362例,占27.24%).从住院天数来看,以住院时间小于或等于1d的住院患者死亡人数最多,为2 625例,占30.28%.结论 分析住院患者死因、疾病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院管理方案改革,提高该地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院普通外科自1973年1月1日至1982年12月31日十年间共收住院病人8354例,死亡164例,住院死亡率为1.96%。回顾总结死亡病例的病种及原因,对改进今后工作是有益的。十年间全院患者共死亡1242例,普外死亡病例为全院的13.1%,同期外科死亡511例,普外占32.1%。164例中男性108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者85岁,最小者10岁。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3例,占32.3%。疾病种类按顺序为(1)各种原因的急腹症;(2)恶性肿瘤;(3)急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宣武医院1989~1997年间职工死亡病例,分析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评价院内职工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将1989~1997年院内死亡病例进行分类,找出致死原因。将恶性肿瘤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编码统计,讨论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并找出肿瘤发病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结果宣武医院9年间共有职工死亡病例40例,其中因恶性肿瘤致死的病例最多,为22例,占死亡人数的55%。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有肺癌、肝癌和胰腺癌。从肿瘤的发病情况看,9年来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52例,其中以胃肠道肿瘤为最多,共18例,占肿瘤发病的34.62%。在本组肿瘤中,7例胃癌患者全部为男性,而11例肠癌患者中有8例为女性。从年龄结构看,肿瘤高发年龄为50~69岁年龄组,共34例,占肿瘤发病人数的65.38%。结论引起职工死亡第一位的原因为恶性肿瘤。肿瘤发病最多的是胃肠道肿瘤,而肿瘤死亡率最高的为肺癌、肝癌和胰腺癌。  相似文献   

16.
<正>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以下简称“功血”)属于祖国医学的“崩漏”,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我们将近几年治疗观察44例总结如下: 资料分析 1、年龄:16—20岁5例,21—40岁31例,41—52岁8例。以26至40岁者为最多,占总数的70.40%。 2、经期:9天至15天者9例,16至20天7例,21至25天者10例,26至30天者6例,31至40天者5例,41至50天者4例,51至63  相似文献   

17.
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三大重急症之一。本文对我科自1980年至1990年收住院治疗的5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分析,以1~3岁发病率最高占44.6%,成人仅占8.93%;异物种类以植物性异物最多占85.7%;病史长短3天以内占62.5%。96.4%的病例有明确异物吸入史,结合临床表现即呼吸困难、肺部听诊以及胸部x线检查,100%的病人都能得到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支气管镜直视下钳取异物,成功率达100%。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鸣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88-189
目的:增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死亡原因的认识,以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月11例HFRS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及分析。结果:死亡病例年龄20~7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最多,占死亡病例总数的90.9%。结论:患者病情重、早期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治疗不利等,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自1973年至1981年九年中眼外伤住院总人数为723例,其中球内异物103例,占14.1%,今就100例记录较完整的进行分析。病例分析 1.性别与年龄:100例球内异物全为单眼,男94人占94%,女6人占6%,男女比为16:1;年龄6岁-61岁,其中11~40岁最多,共81人,占81%;致伤性质多为工作中自伤为90人占90%。  相似文献   

20.
2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跳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情急剧恶化、死亡率高。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所发生反跳的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17例,男女之比为1:3.4,年龄最小的为13岁,最大的为55岁,平均年龄为29.5岁,中青年女性占54.5%。反跳发生时间最短的在中毒后。15小时,最长的为17天,多发生在中毒后3—8天。死亡9例,占40%。全部病例均为口服中毒,其中敌敌畏10例、乐果6例、马拉硫磷3例、16053例。服药最多的250ml,最少的50ml,平均160ml。反跳发生前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