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谢安  刘建滨  范立新  刘鹏  刘晓云  黄锋  刘宇   《放射学实践》2012,27(9):990-993
目的:总结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为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所有病例的MRI信号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14例中局限性12例,弥漫性2例,肿瘤信号与正常骨骼肌对比,11例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3例以稍低信号为主;T2WI信号呈多样性,8例以稍高信号为主,2例呈稍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14例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病灶。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手、足等肢体远端,且以局限型多见。MRI信号呈多样性,但T1WI及T2WI双向低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且其对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裨益。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臂丛神经鞘瘤,术前均行MRI检查。所有患者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WI(STIR),增强前后横断面、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增强后扫描加脂肪抑制),部分病例增强前加扫冠状面T2WI。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信号、强化及范围作出判断。病变的定位及MRI不同序列中的特征与手术和病理表现行对照研究。结果:臂丛神经的根、干及分支在MRI所有序列中均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36例臂丛神经鞘瘤平均大小为4.9cm(3.0~6.8cm),均表现为沿臂丛神经根生长的肿块。3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纺锤形或长圆形肿块。MRI信号特点:16例表现为均匀的T1WI低或等信号(与肌肉相比),T2WI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度强化;2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区,所谓的“靶征”,增强后明显强化。所有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均遵循肿块内容物的摘除,包膜的剥离与神经的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结论:根据臂丛神经鞘瘤的特征性部位和形态学表现以及MRI信号特点,能对本病作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该病的典型表现有利于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有利于保护有关神经。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77例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全部采用屏气磁共振序列进行扫描。横断位扫描: 2DFlashT1WI/T1WI+FS,TSET2WI+FSHASTE+FS,部分病人加扫Trufisp序列。冠状位扫描: 2DFlashT1WI+FS;其中 34例病人进行了MRCP检查。所有 77例病人均进行了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59例诊断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肿胀,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18例诊断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前述表现外,还可见T1WI斑片状高信号,胰周渗液明显。结论 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神经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了18例经MRI检查并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视神经肿瘤的病例。结果:视神经脑膜瘤8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1例,梭形肿块5例,软组织肿块2例。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视神经胶质瘤6例,表现为视神经梭形增粗2例,椭圆形肿块4例,MR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视神经转移瘤4例,3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累及视神经,MRI表现为眼球内病变侵犯视神经和视交叉,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为乳腺癌转移至视神经,MRI表现为视神经椭圆形增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I是检查和诊断视神经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大多数病变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节细胞神经瘤行CT和MRI检查,9例均做CT平扫加增强,8例患者行MRI,其中4例MRI增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例位于腹膜后,2例位于纵隔,1例位于颈部,表现为椭圆形,所有病变边缘都非常锐利。在CT平扫上均为低至中等密度,在MRI上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呈非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表现为轻度或不均匀的中等度强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节细胞神经瘤的特性,是目前诊断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DWI序列是否可增加不可触及隐睾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隐睾患者影像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隐睾34例,双侧隐睾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T1WI、T2WI)及DWI检查,采用双盲法评估并计算MR常规序列、DWI及常规序列+DWI对于不可触及隐睾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隐睾表现为边缘清晰的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DWI上呈高信号。联合应用T1WI、T2WI及DWI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0.9%与91.7%,均高于单独应用T1WI、T2WI或DWI(P<0.05)。结论:联合应用T1WI、T2WI与DWI序列有助于提高不可触及隐睾的准确定位和诊断。  相似文献   

7.
急性轻、重型胰腺炎的MRI表现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轻、重型胰腺炎的MRI表现与价值.方法:对114例采用腹部屏气磁共振序列进行扫描的急性胰腺炎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诊断为急性轻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肿大,花边样轮廓消失.T1 WI胰腺信号降低,可低于肝脏信号,而与脾脏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16例诊断为急性重型胰腺炎,T1WI可呈斑片状高信号,T2WI可出现低信号环.结论:MRI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L)的MRI特点,以及MRI对该病的诊断与早期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12例经临床和MRI证实为RML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在臀中肌者5例,臀大肌者3例,四肢肌肉者4例.5例常规T1WI、T2WI均表现为等信号,其余7例T2WI为稍高信号,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所有病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区有不同程度片、絮状强化;5例磁共振血管成像示病变区供血动脉走行自然.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RML的MR信号改变、部位及累及范围,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对于早期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GCT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0例GC-TO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0例术前MRI诊断正确16例(80%)。MRI平扫主要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形态较规整、包膜完整的囊性、囊实性、实性肿块。6例为囊性肿块,其中1例为单一大囊性肿块,多囊性肿块内见厚薄不一分隔,以较厚为主,囊内壁光滑,囊内容物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为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内壁光滑;5例为实性肿块,T1WI和T2WI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合并症:12例子宫增大,内膜增厚,3例合并子宫内膜癌(1例同时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子宫肌瘤。增强扫描20例GCTO患者的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能清晰显示其合并症,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四肢关节隐性骨损伤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四肢关节隐性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X线平片及MRI检查的价值。方法 :搜集 3 4例有外伤史且临床检查提示有四肢关节骨损伤的病例。所有患者外伤后 1天内行X线摄片检查。随后行MRI检查 ,2周内行MRI检查 5例 ,2周后行MRI检查 2 9例。采用矢状位T1WI (TR 45 0msTE 12ms)、矢状位T2 WI加FS (TR 3 0 0 0msTE 96ms)及冠状位ME 2D (TR 775msTE 2 7ms)等序列成像 ,层厚为 4mm ,层间距为 0 .1mm。结果 :所有 3 4例患者 ,常规X线检查结果均为阴性。MRI检查 3 4例患者共发现 44个骨挫伤病灶 ,其中T1WI上 3 1个病灶 ( 70 .5 % )为较低信号 ,T2 WI加FS上 44个病灶 ( 10 0 % )全部表现为高信号 ,ME序列上 44个病灶 ( 10 0 % )全部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结论 :在隐性骨损伤的诊断中 ,MRI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方法。对于外伤后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 ,而临床上仍疑诊为骨损伤者 ,有必要进行MRI检查 ,以T2 WI加FS和ME序列对隐性骨损伤的诊断最具价值。  相似文献   

11.
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骨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骨内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55~-120 HU,病灶边界不规则,伴有厚薄不一的硬化缘,5个病灶中心可见结节状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信号受抑变低,边缘见长T1短T2信号,其内见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的纤维分隔及长T1长T2的液性囊腔.结论:结合发病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和CT、MRI的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MR平扫、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及MRI特异性对比剂铁羧葡胺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验证铁羧葡胺在病灶检出方面的优势。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选择怀疑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例59例,根据相对金标准判定共133个病灶。所有病例均先行梯度回波(GRE)T1WI、去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动态梯度回波Gd—DTPA增强MRI,48h后行铁羧葡胺动态GRE增强扫描及去脂FSE T2WI与GRE TW^*W延迟扫描。统计各序列对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结果 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序列、动态GRE增强扫描、GRE T2^*W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病灶数分别为130、115、127个;平扫GRE T1WI序列、去脂FSE T2WI检出病灶分别为84和106个;Gd—DTPA动态GRE增强检出123个病灶。对于其中44个的微小病灶(〈1cm),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检出率达到932%(41/44),铁羧葡胺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27%(32/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GRE T2^*WI检出率为886%(39/44),Gd—DTPA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95%(35/44),平扫去脂FSE T2WI检出率为545%(24/44),平扫GRE T1WI检出率为34.1%(15/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显著提高了对于微小病灶(〈1cm)的检出率,与平扫MR(包括去脂FSE T2WI和GRE T1WI)及Gd—DTPA动态增强M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序列优势主要为提高肝微小病灶(〈10cm)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跟腱断裂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跟腱断裂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跟腱断裂的MRI表现.7例均行常规MR轴面T_1WI、T_2WI,矢状面T_1WI、T_2WI和频率敏感脂肪抑制(SPIR)序列扫描.结果 完全性跟腱断裂6例,部分性跟腱断裂1例,跟腱断裂部位发生于跟腱附着于跟骨部位上方2.6~11.0 cm,平均5.4 cm.跟腱断裂的MRI表现为跟腱肿大增粗(7例)、变形,呈波浪状(2例).跟腱纤维部分或完全不连续和腱内信号强度增强(7例),完全性跟腱断裂的裂隙宽度为3.0~8.0 mm,断端水肿、充满血液,于MR T_2WI和SPIR呈高信号.7例跟腱断裂在T_1WI均呈中等信号;在T_2WI 1例呈中等信号,3例呈中-高信号,3例呈高信号;在SPIR 2例呈中-高信号,5例呈高信号.跟腱前脂肪垫模糊,见于6例完全性跟腱断裂.结论 MRI能较好显示跟腱断裂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MR 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174例MR I诊断为肝癌的病例的信号、假包膜、瘤外征象的特点及它们与分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手术病理组MR I诊断准确率及误诊加以分析。结果所有肝癌在T2W I都具有稍高信号的特点,而T1W I以稍低信号或低信号为主。肝癌不均匀的T2W I信号、静脉癌栓及假包膜的出现几率在各分型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在T1W I假包膜显示率明显高于T2W I和脂肪抑制序列。MR 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达91.42%。结论肝癌的MR I信号极具特征性,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楠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24-1026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的MRI表现及其术后病理标本。结果: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中,11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下颈段脊髓内,均为单发,病灶处脊髓增粗9例,萎缩2例,正常2例。病灶呈爆米花状或桑椹状,瘤巢较小,一般不超过脊髓横径。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且T2WI病灶周围呈低信号环10例,占76.92%;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T2WI均为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7例病灶中心有中等强化。MRI信号改变与瘤巢反复出血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胶质增生密切相关。结论:MRI能反映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变化,对术前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表现。方法:维生素B_(12)缺乏及临床诊断为SDC患者9例,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SE T_1WI、FSE T_2WI、T_2-FLAIR及横轴面T_2WI,其中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MR图像上所有病例均显示颈髓或胸髓侧索或后索对称性病变,T_1WI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上为高信号,T_2-FLAIR上为高信号,病灶范围显示清晰,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和随访观察,尤其是T_2-FLAIR序列,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盛华强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84-1087
目的:探讨MRI推断侵袭性垂体瘤质地、侵袭性的价值。方法:35例行MR检查侵袭性垂体瘤病人,测量T1WI及T2WI肿瘤信号与脑白质信号的比值和强化前后肿瘤T1WI信号强度比值,与其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对照,术中据肿瘤硬度分为质软、中等、硬;术后瘤体送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值与瘤体质地有明显相关性(P<0.01);MRI所示垂体瘤海绵窦及鞍周侵袭与术中及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85.3%。结论:MRI可以在术前准确预测侵袭性垂体瘤的质地、侵袭性。  相似文献   

18.
结节性硬化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成德 《放射学实践》2006,21(7):657-659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表现,10例均行头部CT平扫,CT增强1例,膝关节CT平扫1例,2例行头部MRI平扫。结果:CT表现中,所有病例均见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并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有皮肤血管纤维瘤。2例MRI均见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结节,T1WI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2WI则为低信号。结论:CT和MRI检查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脏与肾脏周围占位性病变的MRI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1例肾与肾周占位病变患者均经PHILIP 1.0NT型MR机行常规横断面T_1WI和T_2WI检查,加扫冠状位T_1W及冠状位T_2W压脂,MRI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结果:神经母细胞瘤1例,病灶呈长T_1,长T_2信号,内有坏死、囊变、出血;肾透明细胞癌3例,病灶呈等T_1、等T_2信号,有假包膜征;血管肌脂肪瘤2例,病灶呈短T_1长T_2信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病灶呈稍长T_1、长T_2信号,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肾血管瘤14例,病灶呈长T_1、长T_2信号,分叶状。结论:肾与肾周占位病变MRI检查具有特异性,MRI信号反映了占位病变的组织成分,从而可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并能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11例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其中7例经病理证实,男4例,女7例,年龄9~62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性背部疼痛、肢体疼痛、感觉、运动障碍.MR扫描行矢状位T_1WI、T_2WI,横轴位T_2WI,冠状位T_1WI,增强扫描6例.结果 9例病灶为单发,2例为2个病灶,病灶位于颈段脊髓内8个、胸段脊髓内5个.11个病灶呈类圆形、卵圆形,2个病灶呈梭形.病灶均呈稍长T_1、长T_2信号,其中1个卵圆形病灶、2个梭形病灶内见点条状稍短T_1、短T_2信号分隔,周边均绕以形态不一的短T_2信号环,1个病灶周围有稍长T_1、长T_2信号水肿.6例增强检查,2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4例病灶显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MR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