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军英 《海南医学》2001,12(11):77-77
我院于1997年1月~1998年10月对收治的8例患儿采用丙种球蛋(以下简称丙球)和阿斯匹林(临床药名叫巴米尔)联合治疗,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确诊川崎病后即应用阿斯匹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阿斯匹林急性期按50-60mg/(kg.d),持续3个月,IVIG按2000mg(kg.d)稀释至3%-5%浓度,于10-12小时内一次滴完。结果:28例川崎病患儿全部治愈。结论:联合用药能迅速控制川崎病急性期病状,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自 196 7年川崎病在日本报道以来 [1 ] ,川崎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它可引起全身中小动脉受累尤其是冠状动脉受损。 80年代日本首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 [2 ] ,但对丙种球蛋白的用法及用量意见不一 ,现将我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0年 12月~ 1998年 11月间收治的 75例川崎病患儿 ,男 46例 ,女 2 9例 ,年龄 73天~ 12岁。均符合1985年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3]。1.2 方法 将上述病例随机分成 2组即单纯服小剂量阿斯匹林 (30~ 5 0 mg/kg· d- 1 )组 ( 组 ) 5 1例 ;服小剂量阿斯匹林伍以静脉…  相似文献   

4.
开始用药至热退时间(h)川崎病(Kawasakidisease)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特点的幼儿高发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对本病的治疗,既往多采用在支持疗法基础上,以阿司匹林为主,加用潘生丁或激素等药物疗法。近年来随着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下称丙球)的普遍应用,本品已逐渐成为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犤1犦。为进一步明确丙球在治疗川崎病的优点,我们纵向地观察了接受阿司匹林组与丙球组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丙球治疗组:共16例,其中男8…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一般认为与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近2年我们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最优方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观察对比3组患儿临床结局、症状消退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B组(每日1g/kg组)及C组(每日2g/kg组)治愈率均高于A组(每日400mg/kg组)。②B组及C组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A组。③C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④B组及C组患儿治疗期间心血管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日2g/kg治疗1d与每日1g/kg连用2d两种方案治疗川崎病能更快速控制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有助于恢复,且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陈志珊 《嘉兴医学》2002,18(1):48-49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川崎病患儿予以精心护理如心理护理,高热护理,饮食护理,并加强病情观察及用药后的观察。结果:29例痊愈,平均住院20天。结论:川崎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精心护理,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朱俊芳 《吉林医学》2014,(9):1899-1899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择180例川崎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接受治疗后,总热程、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而且冠脉病变的发生率较低。结论:丙种球蛋白的单次、大剂量使用有利于川崎病的有效治愈,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回顾性分析2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得出:用丙种球蛋白(IVIG+ASP)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8.3%,用阿斯匹林(ASP)组为50%。冠状动脉损害前者呈轻度扩张,后者表现为多发性扩张和巨大动脉瘤,提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预防CAD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0.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一般认为与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近2年我们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的影响及与患者冠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川崎病患儿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分析血培养阳性与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及与冠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21.43%,其中革兰染色阳性菌5例(7.14%),革兰阴性菌10例(14.26%);血培养阴性的55例中,丙种球蛋白治疗总有效率76.36%(42/55),显著高于15例血培养阳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37,P〈0.01)。血培养阳性患儿超声心动图提示冠脉损伤9例,损伤率60%(9/15),血培养阴性患儿冠脉损伤率为30.91%(17/5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结论感染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并影响患儿丙种球蛋白的疗效.增加患儿冠脉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与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肌酶谱(包括CK、CK-MB、AST、LDH和HBDH)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5例川崎病患儿在治疗前和治愈后进行血清CRP、IgG、IgA、IgM和心肌酶学检测,并通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川崎病患儿在急性发病时血清CRP、IgG、IgM、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治愈后上述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和IgM水平明显高于没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血清CRP、IgG和IgM水平与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和IgM的升高与患儿急性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作为预测患儿心肌损伤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双嘧达莫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儿予阿司匹林+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于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炎症因子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手足肿胀、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KD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LH-75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38例川崎病惠儿(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8例(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L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PCT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崎病患儿恢复早期PLT、PC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MPV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KD恢复早期PLT、PCT高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KD恢复早期MPV、PDW低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5名川崎病患儿及同期健康儿童 2 6名进行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和血小板压积 (PCT)测定。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DW较对照组有差异 (P <0 0 5 ) ,PCT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 ,PLT、MPV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恢复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急性期较恢复PLT ,PCT有显著差异 (P <0 0 1) ,MPV有差异 (P <0 0 5 ) ,PDW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和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范国贞  蔡文仙 《吉林医学》2009,30(5):415-416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肾脏体积的变化。方法:观察24例川崎病患儿,测定其急性期肾脏体积,于川崎病恢复期测定16例患儿肾脏体积。选择24例健康儿童做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期患儿肾脏体积明显增大,恢复期患儿肾脏体积无明显增大。结论:川崎病患儿存在暂时性肾脏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17.
刘寰忠  郑毅  崔永华 《安徽医学》2005,26(3):171-172,170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研究组和对照组。每月随访一次,评估临床资料和症状的演变,分别在基线期和加重期采集血样,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结果无论在基线期还是临床症状加重期研究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不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补体、C反应蛋白在基线期和临床症状加重期均未发现异常,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冠脉损伤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63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不同类型川崎病患儿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合并症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KD患儿中,典型KD 41例,不完全KD 22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L)19例,其中典型KD为34.15%(14/41),不完全KD为22.73%(5/22),两组患者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KD的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显著高于不完全K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中性比例、HGB、PLT、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本组患儿1~3岁患病最多,共59例(占60.2%);临床表现中发热最多见,占98.0%,口唇皲裂、杨梅舌占82.7%,颈部淋巴结肿大占74.5%,眼球结膜充血,占67.3%,皮疹占46.9%,手足硬肿及蜕皮占35.7%;可合并其他系统损伤,以支气管肺炎最多见,共55例(56.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83例(84.7%),白细胞降低5例(5.1%);病程2周血小板增高93例(94.9%);C反应蛋白升高78例(79.6%);血沉增快66例(67.3%);血红蛋白110 g/L,32例(32.7%),血白蛋白降低18例(18.3%);冠状动脉扩张12例(12.2%)。结论儿童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应提高认识,做到早期诊治,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单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3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次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Ⅰ组予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天;Ⅱ组予单剂量静滴丙种球蛋白1g/kg,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Ⅱ组的疗效优于Ⅰ组(P〈0.05),两组的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显著,采用单剂静滴丙种球蛋白1g/kg是一种更为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