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旭贞  方芳  王奇  冯为民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57-115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颅脑CT确诊的ACVD患者100例,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77例,并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观察记录各组对象在入院后24 h、3 d和7 d cTn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ACVD患者cTnT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且随着病情缓解而逐渐下降。轻型与中重型ACVD患者cTn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情越重,其血清cTnT水平检测值越高;且cTnT升高组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ACVD患者部分存在着cTnT的异常,并与ACVD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cTnT对临床辅助判断ACVD病情和预后,以及对疗效判定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早期连续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耿 《海南医学》2012,23(7):75-7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46例,均为发病<24h,采用颗粒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于入院次日连续3d行空腹血清hs-CRP检测。同期选取40名健康人作正常对照。记录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转归。结果在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2例于入院48h病情稳定,8例于入院48~72h病情稳定,另6例合并脑出血或梗死面积扩大,入院72h病情仍进展。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h3次血清hs-CRP的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入院72h病情稳定的40例患者连续3次检测血清hs-CRP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于第2次检测值最高;而6例病情进展患者3次检测血清hs-CRP水平呈持续升高;经两因素重复方差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病情和时间对血清hs-CRP值均有影响(P<0.0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hs-CRP动态水平的变化能够及时反映病情的进展情况,对合并脑出血或梗死面积扩大有预警作用,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D-Dimer)和hs-CRP的检测和意义。方法测定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水平分别为(1.32±0.89)μg/L、(2.96±1.02)mg/L、(10.48±2.11)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值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血清cTnT检测水平与D-二聚体、hs-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0例VMC患者cTnT、hs-CRP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BM)水平.结果 VMC组人院时血清cTnT、hr-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cTnT、hr-CRP和CK-MB明显降低(P<0.01);入院时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治疗2周后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P<0.05).结论 检测血清cTnT和hs-CRP足诊断VMC的敏感指标,cTnT和hs-CRP对VMC病情预测亦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二者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脂联素与hs-CRP水平,并探讨二者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轻度、中度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而hs-CRP水平依次升高(P<0.05);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hs-CRP水平达到高峰,在入院后第3d脂联素水平最低;患者脂联素水平与格拉斯哥评分(GCS)呈正相关,hs-CRP水平与GCS呈负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脂联素与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做为评估病情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屠明锋  黄赛忠  张磊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308-23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片三种联合用药在早期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17例早发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稳定型脑梗死57例和试验组进展性脑梗死60例.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7 d后减为100 mg)、氯吡格雷75 mg及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7 d后减为100 mg)、氯吡格雷75 mg及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分别在入院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监测患者血清hs-CRP和D-二聚体含量,第7天、第14天和第8周评估NIHSS评分,而第14天和第8周评估改良Batherl评分.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hs-CRP在梗死后第7天达到高峰,D-二聚体在梗死后第14天达到高峰,阿托伐他钙片在梗死后14 d时可显著减少血清hs-CRP及D-二聚体水平,且在8周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可降低早期进展型脑梗死患者hs-CRP及D-二聚体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2例患者检查明确诊断的HI住院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在入院后第1,7,14天分别测定血清MMP-9和hs-CRP含量。结果 1 d、7 d、14 d血清MMP-9和hs-CRP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 d相比,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MMP-9和hs-CRP含量均在7 d时显著增高(P<0.05或P<0.01),14 d时出现下降趋势;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MMP-9和hs-CRP含量均在7 d时非常显著增高(P<0.01),14 d时则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或P<0.01)。血清中MMP-9与hs-CR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MP-9和hs-CRP可作为HI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胡波  万顺 《吉林医学》2013,34(5):825-82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清hs-CRP含量,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1,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吴松笛  韩仰东  夏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08-1310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5、14天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测定,评价其与脑梗死灶体积、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发病第1、3、5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在第3天达峰值,在第14天下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同水平;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梗死灶体积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测定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对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ACI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Hcy、hs-CRP和D-D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梗死范围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之间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65、11.42,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61、0.74、0.96,P<0.05);小梗死、中等梗死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6、2.45、10.87,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0.65、0.86,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Hcy、hs-CRP和D-D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ACI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对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同时进行Hcy、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将脑梗死组分为两个亚组:有斑块组、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Hcy、hs—CRP浓度明显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两组浓度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hs—CRP升高具有一致性。结论Hcy、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Hcv、hs—CRP之间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水平变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好转。结论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在脑梗死的治疗、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脂联素也可以作为脑梗死的预防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迭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发病24h内入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谯。两组给予了长达拉奉静脉滴注14a,观察组加用32-34℃的低温治疗72h,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的,治疗了a1及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7d、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取得更佳疗效,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hs 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重型>中型>轻型,二者呈正相关(r=0.252,P<0.05)。结论:hs 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in T,cTnT)、中介素(intermedin,IMD)、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大鼠房颤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用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房颤1日组、房颤4日组、房颤7日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房颤组通过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每日1次,分别连续注射1、4、7d,建立3组房颤实验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房颤组大鼠均于造模成功当天心脏取血,对照组与房颤1日组同日心脏取血,采用ELISA测定血清cTnT、IMD、hs-CRP和Hey的水平.结果 房颤1、4、7日组hs-CRP、cT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房颤4、7日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房颤4、7日组IMD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房颤7日组IMD水平高于房颤1、4日组(P<0.01).结论 cTnT、IMD、hs-CRP和Hcy共同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和维持,通过干预上述因素可能会对临床房颤的预防和诊治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并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7例(33.75%)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3、7、14天外周血IL-6、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5),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当天IL-6、CRP水平与入院时体温、血白细胞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0.66、0.51,P均〈0.01),IL-6、CRP是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CRP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血清IL-6、CRP水平对于监测疾病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全妮  何平 《海南医学》2014,(16):2368-2370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不同阶段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基础用药均为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00 mg,1次/d,生理盐水250 ml加入血栓通0.45 g静脉滴注,1次/d。其中治疗组除上述基础用药外另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入尤瑞克林0.15 PNA,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并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血清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81.39%)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CRP水平、NIHSS评分在治疗后3 d、7 d、14 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血清CRP水平、NIHS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就开始出现血清CRP水平、NIHSS评分降低,明显早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尤瑞克林能够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程度,从而减轻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组织损伤程度,可作为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