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应用输液贴拔针按压止血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拔针后应用输液贴按压止血的方法.方法 将门诊输液患者460例按输液日期分为两组,均用医用输液贴按压,单号输液采用鱼际按压为观察组(248例),双号输液采用手指按压为对照组(212例),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结果 两组出血、淤血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鱼际按压止血可有效降低出血、淤血及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茵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 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不当,或者献血后局部针眼过大,容易造成穿刺局部淤血、血肿及疼痛等情况。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按压止血带,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止血器用于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轻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方法将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的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静脉采血后,对照组于拔针后由护士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处10 min,观察组使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压于穿刺点上方5 mm处,拔针后顺时针拧止血器的螺旋帽至底端,10 min后解除。结果观察组淤斑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按压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有效减轻了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按压法。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法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目的 观察病人对两种不同拔针法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瘀血情况。方法 对1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左侧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 对照组疼痛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结论 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周围静脉输液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液配制、排气中气泡残留问题、静脉准备及穿刺方法、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等方面综述了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静脉输液拔针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了避免静脉输液拔针后造成的皮下瘀血 ,作者于 1999~ 2 0 0 1年对四肢输液的病人采用常规按压的同时上举肢体的方法 ,获得较好效果。方法 :输液毕 ,按常规拔针 ,顺血管走向按压皮肤及血管穿刺点 ,同时协助病人上举肢体约 2 min。应用此法拔针 12 0 0例次 ,均未发生出血现象。可能机制 :上举肢体 ,利用重力及心脏泵的作用 ,促进穿刺点近心端的血液回流 ,在单位时间内减少了局部静脉压 ,从而避免了穿刺点皮下出血介绍一种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荆州434001@宋玉莹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荆州43400…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菌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静脉输液后常发生局部皮肤青紫,主要是由于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或是按压点不准确所致。鉴此,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笔者对住院患者均采用一种新的拔针方法,防止拔针后局部肿胀、青紫的现象,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瘦型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37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瘦型手背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左手采用传统按压法74例次,即拔针即刻以中等力度按压5 min;右手采用改进按压法74例次,即拔针前先用左手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置于患者掌侧穿刺静脉下部位,将掌侧蚓状肌和骨间肌向背侧顶压,间接将位于掌骨间隙的静脉顶压...  相似文献   

11.
自制棉棒用于静脉穿刺点加压止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方法 将入选患者2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传统的指压法;双日采用自制的棉棒按压,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出血和淤血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按压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压式棉棒按压法止血效果优于指压法.  相似文献   

12.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现象,特别是老年人更常见.老年人的静脉血管多有硬化,管壁厚而无弹性,腔隙窄,脆性大,缺乏皮下脂肪,皮肤松弛,又加之所用某些药物可降低血液粘稠度,稀释血液,使血管渗透性增高,又因经验缺乏、错误操作等原因,致静脉穿刺拔针后,血液渗入皮下组织,造成皮下瘀血,给病人造成恐慌、痛苦,给下一步的静脉用药造成穿刺困难,掌握老年人血管特点,掌握拔针后止血要领,熟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预防皮下瘀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药液配制、排气中气泡残留问题、静脉准备及穿刺方法、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等方面综述了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动度等各项凝血指标均低于正常,静脉穿刺或拔针后需要长时间按压,如按压时间短或手法不当可导致局部瘀斑、血肿等,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再次穿刺。我科自制压迫卷,最初用于PICC置管后的压迫,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1]。继而推广应用于肝衰竭患者静脉穿刺压迫止血,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总结一种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法即先慢后快法,介绍如下。方法:拔针前在针两侧绷紧皮肤,顺血管纵轴平行,向外缓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球平行于静脉压住穿刺点(棉球压于静脉穿孔处而不是皮肤穿孔处),然后抬高患肢少许即可。折起输液管,以防回血及药液污染被褥和地面。  相似文献   

16.
巧用一次性透气胶带按压针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静脉输液后常发生局部皮肤青紫,主要是由于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或是按压点不准确所致。鉴此,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笔者对住院患者均采用一种新的拔针方法,防止拔针后局部肿胀、青紫的现象,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用物:棉签1根(去掉木棒)、一次性透气胶带约6 cm长,将棉花纵向贴于胶带中间,备用。方法:拔针前将准备好的胶带上的棉花顺血管方向置于穿刺点上,将两端的胶带轻轻固定于皮肤;左手示指轻压棉花,右手持针柄,迅速拔出针头,同时左手稍用力按压棉花1 min后,嘱患者或家属用指腹顺血管方向继续按压2~3 min即可。优点…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拔针时由于按压不当,常导致皮下出血。曾有护士对拔针按压方法进行探讨,我们借鉴了这些经验,探讨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法的止血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4~11月行静脉输液的病人258例,男152例,女106例,共输液1408例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31例,男80例,女51例,平均年龄(39.0±12.2)岁;输液726例次,平均5.54例次,对照组127例,男72例,女55例,平均年龄(41.2±15.7)岁,输液682例次,平均5.37例次。年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t=1.03,P>0.05)。…  相似文献   

18.
唐薇  尚红梅 《护理学杂志》2012,27(18):66-67
目的探讨更优化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损伤。方法将663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1例和对照组322例。观察组拔针后采用手掌大鱼际压迫医用滴注敷贴式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棉签顺血管方向按压法。比较两组拔针时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以及在拔针后24h时穿刺局部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医用棉签顺血管方向按压法相比,手掌大鱼际压迫医用滴注敷贴式按压法更能减轻患者拔针时疼痛和穿刺局部皮下淤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2~10月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输液治疗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3例采用改良纵向大面积按压法,对照组93例采用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纵向大面积按压法与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今后工作中,从人性化护理出发,注意按压方式,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0例输液患者按均等原则分为A、B、C、D、E五组,每组100例.采用不同的拔针按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皮下瘀血发生率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B、C、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舒适度E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纱布按压法能提高按压效果,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且患者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