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中效人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在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中效和普通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达标事件、胰岛素使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FPG、2hPG、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标时间A组短于B组(P<0.01),低血糖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能有效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尽早使血糖平稳达标,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优泌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优泌林,均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记录3组低血糖发生率、日血糖波动、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水平(空腹、餐后2小时、10PM、2AM).结果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日血糖波动小、达标时间短,地特胰岛素组日胰岛素用量较甘精胰岛素、中效优泌林组大(P<0.05或P<0.01).结论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较中效优泌林更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糖稳定,依从性高,地特胰岛素日胰岛素用量较甘精胰岛素和中效优泌林大.  相似文献   

3.
杨丽平 《当代医学》2014,(33):81-82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甲组(n=43)和乙组(n=42),甲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乙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体质量增加量与胰岛素每天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65%(2/43),乙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23.8%(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  相似文献   

4.
李锦华  曾兆良  邱宁 《右江医学》2009,37(6):662-66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0例予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良好控制血糖,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能迅速、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组,50例)和门冬胰岛素30(B组,46例)强化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的静脉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FPG达标率、静脉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2hP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HbAlc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治疗12w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lc均较基线显著降低,两组FPG、2hPG及2hPG达标率、HbAlc和HbAlc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FPG达标率高于B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1.3%、25.1%,B组有可记录到的夜间低血糖发生。A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治疗后BMI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在控制夜间低血糖发生和体质量增加方面,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方案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单独三餐前应用与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4次/d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A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在夜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全天血糖控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相似.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单独应用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两种降糖方案都可以更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双时相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睡前血糖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胰岛素治疗费用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每日3次作为简单的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注射次数较少,应用灵活,依从性更好,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夏晓黎  叶军 《吉林医学》2013,34(5):845-846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不同基础胰岛素联合速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控制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泵连续注射、地特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进行短期强化达标,监测并对比分析三组治疗前后多时点血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达标时7时点血糖均值、血糖曲线下面积及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地特胰岛素组小于N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CSII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优于不同基础胰岛素联合方案,地特胰岛素较NPH胰岛素降糖更加有效、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和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组25例和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31例,门冬胰岛素组采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特充)。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采用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结果:达标时间及达标时胰岛素剂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低血糖发生率、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出现并发症而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联合使用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4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诺和灵30R组)35例;治疗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组)35例。结果:治疗组的空腹及2小时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并且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某些疾病是有季节性的。某些有昼夜变动的周期性或一些角度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几旬构成比或月旬相对比的方法,应该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圆形分布法目前在国内应用尚不多,其应用的原理是通过三角函数的代换,对季节性或周期性资料分布及高峰期所在时间提供较确切的吋点,对疾病的预防和死囚分析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胆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科自1980年1月~1986年12月因患重症急性胆管炎而死亡13例,现就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