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重论述多发性神经炎气虚不运、血行瘀滞,血虚不荣、肢端失养、寒湿凝带、脉络闭阻,湿热郁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经脉失养,痰瘀交阻、营卫不运、四末失养等6型的证候特点、治疗法则及用药规律。提出“扶正祛邪,养血通络”为该病治疗原则,获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总结班秀文教授论治输卵管阻塞的临证经验.认为胞脉瘀阻不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常见致病因素有虚则不充、瘀则阻滞两个方面.虚则不充为气虚血亏,胞宫失养,胞脉不充而阻塞;瘀则阻滞是指寒凝、湿热、气郁、痰阻、瘀血等病理因素导致胞宫瘀而不畅,胞脉阻滞不通.治疗上倡导疏中有养、补中寓行,辛开温运、苦降通行,三脏同补、佐以通行,湿邪瘀...  相似文献   

3.
秦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7):1370-1371
用标本缓急法治验二则,即:①治愈直肠癌术后出现的顽固性泄泻合并肛周湿疮,用养脏固涩汤治疗久病体弱、气血两虚、脾肾虚寒、肠道失固证;外用清热除湿止痒药治疗久病体弱、肺卫不固,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湿热下注、肌肤失养证。②消渴合并风疽,用滋阴清热生津、除湿化瘀汤治疗阴虚燥热、耗津灼液,湿热下注、瘀阻经脉证;外用清热除湿化瘀解表药治疗湿热下注、瘀阻经脉证。  相似文献   

4.
秦泳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70-1371
用标本缓急法治验二则,即:①治愈直肠癌术后出现的顽固性泄泻合并肛周湿疮,用养脏固涩汤治疗久病体弱、气血两虚、脾肾虚寒、肠道失固证;外用清热除湿止痒药治疗久病体弱、肺卫不固,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湿热下注、肌肤失养证。②消渴合并风疽,用滋阴清热生津、除湿化瘀汤治疗阴虚燥热、耗津灼液,湿热下泣、瘀阻经脉证;外用清热除湿化瘀解表药治疗湿热下泣、瘀阻经脉证。  相似文献   

5.
1 病因病机 顽固性失眠之所以顽固,关键在于瘀血的存在。瘀血既是长期失眠的病理产物,又是其顽固存在的重要原因。气虚瘀生,阴虚瘀成,气郁致瘀,痰浊留瘀。瘀血的产生,使失眠症又增加了新的病理因素。瘀血的存在,必然使经脉壅阻,气血运行不畅,水谷精微不得输布周身,四肢百骸失养。瘀阻心脉,则心失所养,心神不宁;瘀阻肝经,则肝气不舒,肝魂不藏,瘀阻脾络,则脾不健运,脾意不留。瘀血阻滞气机则气不能生、阴不能复、郁不能解,瘀与痰结则胶固不化。瘀血使实者愈实,虚者愈虚,故而失眠病症缠绵不愈,久攻不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归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笔者多年临床实践将消渴病机总结为"脾胃失调,物不归化,精微不运,脏腑失养",创立健脾尚可方从脾胃论治。文章介绍了从脾胃论治消渴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立足脾胃,综观消渴病全程,分期随证加减,早期以实邪为主,治以健脾化痰、清热生津,中期以脏腑失养为主,治以健脾益肺补肾、养阴生津,后期以阴阳两虚、脉络瘀阻为主,治以阴阳双补、健脾通络。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痛机为"瘀热互结、气阴两伤",属于"消渴"范畴.消渴发病始于中轴脾胃,终及五脏.早期,中轴受损;中期,中轴失运;后期,中轴不运,四维倒作,瘀阻血络,病及五脏.桃核承气汤泻热逐瘀,为脾胃"减负",从而助脾胃复运."加味桃核承气汤"在桃核承气汤基础上加用黄芪、葛根、生地黄、山药、玄参、麦冬等,旨在疏导泻热、逐瘀散...  相似文献   

8.
周宝宽 《中医研究》2011,24(12):50-51
本文以验案方式阐述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病因病机主要为颈肩劳损,关节、筋脉失养,卫外不固,感受风寒之邪,痹阻经络,气滞血瘀;饮食劳倦,脾失健运,生湿生痰,气血不畅,痰瘀互结;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其常见证型为风寒痹阻、痰瘀互结、血瘀阻络,常见症状为颈部板硬、疼痛不适、眩晕,治疗常采用疏风散寒、益气补血、祛痰化瘀、通络止痛止眩方法,临床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学属"伤筋"、"痹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所致。多由体质素弱、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瘀阻经筋,致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本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中医治疗效果较好。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术后失眠是常见的癌症并发症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可知,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失眠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和,具体可概括为肝血瘀滞,心神失养.肝癌术后,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痰浊、瘀毒阻滞,心脉瘀阻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基于此可确立疏肝化瘀、解毒安神的中医治则,临床治疗应重视攻邪与扶正相结合,做到调和阴阳,既可疏肝化瘀又能调...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妇科"崩漏"范畴。引发本病病因为多方面,但究其病因、病理机制不外乎寒、热、瘀、虚,寒为寒阻胞络,致血行不畅,淋漓不尽,热为热伤冲任二脉致血热旺行,瘀阻冲任二脉致血不归经,虚多为脾肾两虚冲任失养,临床较为多见的是脾肾两虚症。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范畴,由风湿、痰瘀痹阻项络或肝肾阴虚致经络失养,以及外伤、劳损瘀血所致。笔者辨证分为风湿阻络(颈型),瘀血阻络(椎动脉型),肝阳上亢(交  相似文献   

13.
李佩珊  老膺荣 《新中医》2023,55(13):217-220
<正>眩晕是由清窍失养或清窍受扰,以目眩、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常辨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瘀阻清窍、气血两虚、肾精亏虚等证型进行治疗。中医对疾病的治疗重视时间因素,强调因时制宜。五运六气是中医从阴阳五行角度对时间因素进行认识和应用的理论,在体质调治及疾病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部分患者的眩晕发作与当时的五运六气有密切关系,临证时如能结合运气思维进行辨治,常可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为现代多发病,属中医"胁痛"、"痰浊"、"积聚"等范畴.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少劳过逸,致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阻气机,痰瘀互结,损伤肝络,其病位责之于肝脾肾.笔者临证时从湿浊、痰凝、瘀血入手治疗脂肪肝,取得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凯教授认为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根本病机是痰湿邪毒瘀阻脑经,脑髓失养终致毒滞脑络,并强调防治应以清为要,即化湿祛瘀、益气活血、解毒开窍和醒脑益髓,同时结合藤类药行气通络、畅达血脉之特性,自拟七藤脉宁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显著。通过典型医案,从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病机与治法、七藤脉宁方功效两方面探究赵凯教授应用七藤脉宁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中风-中经络"的范畴。曲艳津主任从事脑病临床工作多年,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她认为中风偏瘫多是元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痰瘀痹阻经络,经脉失养所致。故治疗常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7.
张萍  顾锡镇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5-876
偏头痛病位在肝、脾、肾,主要从风、痰、瘀、虚论治,其中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一个重要证型.临床研究表明,活血通络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疗效显著.正天丸是选取中医治疗头痛4大古方中的15味中草药组成,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中医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  相似文献   

18.
金志春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自然流产,对于胎元失养瘀阻胞脉致胎动不安、胎漏甚至滑胎者,依据"肾主生殖,冲任气血通盛以养胎"的理论,治疗应益气养血、行气活血。在辨证基础上,多选用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养血活血药物,剂量宜轻。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的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容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82-782
冠心病属中医"心痛、"胸痹"、"真心痛"的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多因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虚风内动,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司,痰湿内生,痰瘀互结,壅塞脉道所致,核心病机为"络虚,,"络瘀",主要从肝论治,兼活血化瘀等治法.其临证辨证论治,阴虚血瘀证予养血通络汤加减滋阴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