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吴克明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然绝经前和绝经后1年以内的一段年龄时期,多在45~54岁之间,可以提早至40岁开始.而绝经前后则是指围绝经期及绝经1年以上至60岁以前的一段年龄时期,通常又称为更年期.故更年期比围绝经期年龄范围更宽.围绝经期由于卵巢生殖功能减退,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引起月经不调直至绝经.目前,我国妇女已有1/5进入围绝经期.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妇女将有30年左右是在绝经后度过的,并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压力.重视妇女围绝经期及更年期的医疗保健工作,对预防绝经后及老年期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育  杨莘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3):1986-198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6.85岁,围绝经期妇女在人群中已占较大的比例[1].由于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这一年龄段妇女出现心理异常,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和康复服务对维护众多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相似文献   

3.
心理疏导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云  马乃力 《护理研究》2006,20(9):795-796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特殊时期,由于卵巢功能的改变,会出现生理、心理等的一系列不适应,严重时会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1],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单纯使用性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尤其对临床上出现的心理和精神障碍的治疗并无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对照研究,探讨应用性激素治疗的过程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心理辅助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 目的:探讨建立妇女关爱家园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45~55岁妇女35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建立妇女关爱家园,全面评估围绝经期妇女,举办家园活动,提供为期一年的干预措施,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评估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后对比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建立妇女关爱家园,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澶 《护理研究》2007,21(26):2363-2364
介绍了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念,从生理、心理方面阐述了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综述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心理干预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育  杨莘 《现代护理》2005,11(23):1986-198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6.85岁,围绝经期妇女在人群中已占较大的比例。由于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这一年龄段妇女出现心理异常,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和康复服务对维护众多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26例围绝经期的妇女随机开展宣教及心理疏导,其结果证明心理疏导对围绝经期妇女提高自我维护健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南通市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崇川、启东、如东三地区40~65岁围绝经期2 300名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自然绝经年龄、保健知识掌握及保健需求、通过Kupperman评分对绝经综合征进行评估.[结果]本地区妇女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50.02岁;围绝经期保健知识77.34%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保健知识需求88.74%.绝经综合征1 714例,占74.52%.绝经综合征症状发生率前三位为失眠、性生活障碍、疲乏.[结论]了解南通市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利于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理与心理干预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澶 《护理研究》2007,21(9):2363-2364
介绍了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念。从生理、心理方面阐述了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综述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心理干预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谭红媛 《全科护理》2012,10(19):1805-1806
综述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17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综合症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比较217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况发现: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争取到患者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提高患者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心理承受力。从而缓解围绝经期妇女易怒、焦虑不安、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等精神和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妇科就诊的144例患者,其中围绝经期心理障碍妇女69例为观察组,正常更年期妇女75例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心理状况,给予围绝经期妇女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心理症状评分、生存质量。结果围绝经期妇女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围绝经期妇女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生理机能、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生活质量总分等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妇女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北各地区城乡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及质量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每地区100人,城乡各50人,45岁~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组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有关.伴侣健康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伴侣患病、离异、丧偶者发生率低;婚姻质量好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婚姻质量一般和婚姻质量差者发生率低.[结论]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障碍及综合康复对其影响。方法对45例存在情感性心理障碍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及心理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康复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存在心理障碍的围绝经期妇女,通过激素补充治疗及心理康复,其SCL-90各因子均分普遍降低,其中躯体化、忧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常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用激素补充治疗及心理康复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辨证调护对改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形成利于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保健模式.方法 对广州市202名41~60岁具有长住户口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基线调查的结果,分成对照组82人和干预组91人,对照组予以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宣传,干预组采用中医体质辨证调护的干预方式,6个月后以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202名广州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以平和质(35.1%)为多见,而偏颇体质以阳虚质(26.2%)最为多见,干预研究结果显示:2组平和质人群在血管舒缩维度、性生活维度降幅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虚质类人群的干预组在4个维度的降幅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中医体质辨证调护后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的生存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血管舒缩、心理及生理方面.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现况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探讨对其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在广东地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500份40~6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资料,对其抑郁症状评价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对4489份有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抑郁症状者1344例,患病率29.94%。农村患病率是45.12%,城市是17.28%。抑郁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少、农民、职员、家庭主妇、退休下岗的妇女患病率高。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状患病率高,心理护理是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干预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促进其身心健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876例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量表测评后,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经济状态等因素均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P<0.05)。结论:应积极开展心理卫生研究,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群体的心理指导,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张陆珍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52-153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性激素减少而出现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和体征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通常发生于45~ 55岁的妇女,偶有极少数妇女提前到在45岁之前出现,还有极少数妇女在55岁后出现.据统计约有2/3的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2].2011年1~7月,我们对100名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跟踪调查6个月,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至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围绝经期妇女不仅出现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躯体症状,心理症状也非常突出。围绝经期抑郁是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情绪忧郁和焦虑紧张为主要表现,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Dennerstein等对438名45-55岁妇女进行的为期11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24%的妇女发生了围绝经期抑郁。  相似文献   

20.
白云  马乃力 《护理研究》2006,20(3):795-796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特殊时期,由于卵巢功能的改变。会出现生理、心理等的一系列不适应,严重时会导致同绝经期综合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单纯使用性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尤其对临床上出现的心理和精神障碍的治疗并无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对照研究,探讨应用性激索治疗的过程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心理辅助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