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霞南  李金荣 《海南医学》2009,(Z2):153-155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颈部处理原则。方法通过对1977年-2002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668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重点分析肿瘤大小、颈淋巴结状况与转移的关系,并对其颈部处理原则进行探讨。结果各部位口腔鳞癌的颈淋巴结平均转移率为40%(267/668),而在术前临床检查中未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cNo患者)在术后经病理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隐匿性转移)占21.6%(54/249)。结论对原发灶直径小于2cm、仅限于黏膜层的表浅肿瘤,且临床上未检测到肿大淋巴结的患者应将原发灶包括部分周围的正常组织彻底切除;对肿瘤直径虽小于2cm,但已侵入黏膜下层或生长迅速、低分化的癌瘤,可考虑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当肿瘤直径大于2cm,无论临床上是否检测到肿大淋巴结,因其隐匿性转移率高,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颈部是全身淋巴结最密集的部位 ,这些淋巴结收集头颈部、上肢及胸部等广泛区域的淋巴引流 ,腹腔的淋巴也可通过胸导管引流到颈部。淋巴系统和这些引流部位的病变都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某些疾病的首要症状。本文总结了 5年来 1 0 1例颈部淋巴结手术活检病例的病理学特征 ,并就与手术活检相关的问题作了讨论。临床资料1 995年 3月~ 1 999年 8月作者对 1 0 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了淋巴结活检 ,其中 ,男 61例 ,女 40例 ,年龄 6~ 77岁。淋巴结大小为 0 .5cm× 0 .5cm~ 4cm× 5cm。病理检查结果 :1慢性淋巴结炎或…  相似文献   

3.
口腔鳞癌患者颈部处理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颈部处理原则.方法 通过对1977年-2002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668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重点分析肿瘤大小、颈淋巴结状况与转移的关系,并对其颈部处理原则进行探讨.结果 各部位口腔鳞癌的颈淋巴结平均转移率为40%(267/668),而在术前临床检查中未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cNo患者)在术后经病理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隐匿性转移)占21.6%(54/249).结论 对原发灶直径小于2cm、仅限于黏膜层的表浅肿瘤,且临床上未检测到肿大淋巴结的患者应将原发灶包括部分周围的正常组织彻底切除;对肿瘤直径虽小于2cm,但已侵入黏膜下层或生长迅速、低分化的癌瘤,可考虑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当肿瘤直径大于2cm,无论临床上是否检测到肿大淋巴结,因其隐匿性转移率高,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皮疹1周就诊。患者自2003年2月中旬起右颌下、耳后淋巴结肿大,随后左颌下、颈侧淋巴结相继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2003年6月中旬全身出现广泛皮疹,2003年7月初双侧扁桃体疼痛、肿大,并有低热,体温37.5~38.0 ℃,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左腋下淋巴结最大直径5 cm,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直径1.5~2.0 cm,脾肿大,肋下可触及。CT检查发现纵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0~2.5 cm不等。曾在外院进行左颈部淋巴结活检,均诊断为反应性增生。外院会诊左颈部…  相似文献   

5.
孙健玮  闫楠  丁丁  田宇  熊政 《当代医学》2021,27(15):149-15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9例PTC患者87枚颈部淋巴结的位置和高频超声显像的短径/长径(S/L)、短径、长径、淋巴门结构回声、皮质实性高回声团块、微小钙化、淋巴结内部血流分布以及血流Adler分级.结果 87枚淋巴结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MLN,n=31)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NMLN,n=56).MLN组中,PTC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Ⅵ区占51.61%(16/31),在颈部Ⅱ~Ⅴ区分别占3.23%(1/31)、32.25%(10/31)、6.45%(2/31)和6.45%(2/31).除颈部Ⅲ区外,PTC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Ⅵ区占比显著高于其他颈部各区(P<0.05).NMLN组中,淋巴结在颈部Ⅲ区占比为41.07%(23/56),在颈部Ⅱ区以及Ⅳ~Ⅵ区分别占3.57%(2/56)、8.93%(5/56)、10.71%(6/56)和35.71%(20/56).除颈部Ⅵ区外,非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Ⅲ区占比明显高于其他颈部各区(P<0.05).两组S/L≥0.5、淋巴结短径>0.5 cm、淋巴门消失、皮质内实性高回声团块、微小钙化、淋巴结内部混合型血流分布和Adler≥Ⅱ级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径>1.0 cm和淋巴结内部周围型血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显像在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特征,提高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8例15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图像。结果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见于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病变主要发生于颈静脉链走行区,其中54例为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特征性CT表现为1 cm以下发生囊性变,部分囊壁见乳头状突起;28例为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主要CT表现为边界模糊,囊内可见分隔;16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为病灶融合,部分瘘道形成。结论 CT增强检查可以清楚显示淋巴结囊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囊壁的厚度及周围的情况,对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6岁,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2个月余,活检病理报告为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乳头状癌,收入院治疗.查体:甲状腺不肿大,未扪及包块.超声示:①右颈部多个稍减弱回声,考虑淋巴结肿大.②甲状腺左叶下极下方可探及淋巴结回声.③甲状腺未探及异常.核素扫描:甲状腺右叶上份"凉结节".其余检查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现象.血清学检查T3:1.59μg/L、T4:99.71μg/L,均正常.在局部麻醉下手术探查,术中见甲状腺约2.5 cm×2.5 cm×3.0 cm大小,质硬.颈内静脉外侧多个肿大质硬淋巴结,最大有3.5 cm×3.5 cm×3.0 cm大小.切取淋巴结送冰冻检查提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Ⅰ级.将右侧甲状腺、甲状腺峡部、左侧大部甲状腺切除,并行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石蜡切片提示:右甲状腺乳头状癌Ⅰ级.找见淋巴结12枚,其中6枚见癌转移.伤口愈合出院行同位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合理、规范的外科手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病理科接收的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934例病理资料。统计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93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中央区和/或颈侧区)转移率50.64%(473/93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7.86%(447/934),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20.77%(194/934)。447例中央区转移患者中168例(37.58%)合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而中央区无转移率2.78%(26/934)。卡方检验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0.55cm、包膜侵犯、双侧、多灶的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颈部中央区淋巴结、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不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PTMC患者颈部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特殊病理类型的PTMC患者颈部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P&l...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评分系统精确预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探讨其颈部淋巴结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模型,权衡临床模型的贝塔系数,建立评分系统。应用评分系统对219例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组,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合适的治疗策略。 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0.59%(67/21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位置、肿瘤长度(>5.25 cm)、肿瘤分化。建立临床模型,权衡临床模型贝塔系数建立评分系统:胸中段3分(2.66),肿瘤长度>5.25 cm(1.20)和肿瘤低分化2分(1.55),肿瘤中分化1分(0.35)。依患者的得分情况分为3组:低危组(0~2)、中危组(3~4)及高危组(>4),3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03%,26.19%和55.00%(P<0.05)。 结论 建立的评分系统可以在术前精确预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术中淋巴结清扫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低危组推荐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高危组推荐行颈部淋巴清扫或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评价其放射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对 19例鼻咽低分化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在放疗前、中、后进行了多次颈部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重点观察其血供变化情况。结果(1)血供好的淋巴结退缩率高。 (2 )在上颈部淋巴结直径大于 4厘米的患者的中下颈测得多个血流分级III或IV级的直径小于 1厘米的淋巴结 ,放疗 6 0Gy时 ,血流均为II级以下。 (3)颈部淋巴结接受 76~ 80Gy照射后残存的无血流的淋巴结中未见肿瘤细胞。结论 (1)血供是影响放射效应的重要因素。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帮助判断是否有触诊未及和CT扫描观察不到的小的颈部淋巴结。建议 :若上颈淋巴结直径大于 4cm ,中下颈剂量应达 6 0Gy为好。 (3)颈部淋巴结接受剂量 70Gy后 ,若淋巴结残存 ,局部补量 6~ 10Gy。  相似文献   

11.
李俊  刘林  陈幸华  王武  张城 《重庆医学》2007,36(2):F0003-F000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左侧鼻阻、双侧颈部及左侧颌下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包块40d入院.院外予抗炎治疗无效,颈部CT检查提示高度怀疑颈部淋巴结结核.入院查体:双侧颈部及左侧颌下可触及大小约为4.0cm×4.5cm多个肿大淋巴结,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无红肿及触痛.左侧鼻腔通气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方法:对3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分析、颈部淋巴结及随访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6例中男性8例,女性28例;年龄16~72岁,平均41.6岁.肿块大小0.4 cm×0.3 cm×0.2 cm-1.0 cm×0.8 cm×0.4 cm.镜下肿瘤由乳头状、滤泡样排列,核呈毛玻璃状、可见核沟、核内包涵体及核仁,可见纤维性间质反应.免疫表型中表达率分别为:TG和CK19 100%,Ret 85%.其中1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7.8%.随访29例,随访时间5~36个月,无1例发生远方转移,5例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后极好,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有助于术中诊断,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判定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评价其放射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对19例鼻咽低分化鳞癌伴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在放疗前、中、后进行了多次颈部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其血供变化情况。结果(1)血供好的淋巴结退缩率高。(2)在上颈部淋巴结直径大于4厘米的患者的中下颈测得多个血流分级Ⅲ或Ⅳ级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淋巴结。放疗60Gy时,血流均为Ⅱ级以下。(3)颈部淋巴结接受76-80Gy照射后残存的无血流的淋巴结中未见肿瘤细胞。结论(1)血供是影响放射效应的重要因素。(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帮助判断是否有触诊未及和CT扫描观察不到的小的颈部淋巴结。建议:若上颈淋巴结直径大于4cm,中下颈剂量应达60Gy为好。(3)颈部淋巴结接受剂量70Gy后,若淋巴结残存,局部补量6-10G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近8年来手术治疗的61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多灶性情况、肿瘤是否侵犯包膜、肿瘤直径及病理特征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寻找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66例,滤泡状癌50例.所有患者中,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3.0%(265/616),颈外侧区(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9.2%(118/616).肿瘤突破包膜、直径>1cm者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滤泡状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乳头状癌(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中央区,其次为颈外侧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cm、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时或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常规清扫颈外侧区淋巴结.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高,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梁英 《当代医学》2010,16(14):48-49
1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颈部无痛性肿物半年,逐渐增大,2009年3月入我院。体检:右颈部肿物大小4cm×3cm×3cm,质中,可活动,全身余处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异常。行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病人,女,38岁。1周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包块,约蚕豆大小,轻压痛。体检:右颈部甲状腺可触及一大小约2cm×1.5cm包块,质地均韧,边界尚清,光滑,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听诊包块上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提示:(1)右侧甲状腺低回声包块,腺瘤可能;(2)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喉镜检查提示:慢性咽炎。临床诊断:(1)右侧甲状腺腺瘤;(2)右颈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7.
病儿,女,8岁.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无痛性包块就诊.高频彩超显示:甲状腺左侧叶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左侧叶上极腺体内探及一1.8 cm×1.4 cm大小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该结节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环绕;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左侧中上颈部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呈串珠状,较大者约1.8 cm×1.3 cm大小,大多呈不均质低回声;右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甲状腺癌(左侧叶)并左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结果: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癌组织浸润至甲状腺包膜外并腺叶内广泛转移,送检淋巴结4/7癌转移.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肉瘤伴浅表淋巴结转移自发消退极为少见。现将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男78岁。住院号150228。半月前发现颈、胸部多个包块,在外院行左颈部淋巴结、右背部包块针吸活检见癌细胞。于1989年2月22日入我院。查体:T37℃,P72次/分,Bp25/10.5kpa。左颈部包块5×3cm。为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表面凹凸不平,分叶状;右第七肋腋后线包块3×2cm。分叶状,边界清;左锁骨上窝有1.5×2cm、0.3×1cm的淋巴结2个;右腋下淋巴结2个,分别为2×0.5c、0.5×1cm;左腋下淋巴结3个,分别为0.2×0.5cm、1×2cm。0.7×2cm;左腹股沟淋巴结2个,分别为1×2cm,0.5×0.8cm;右腹股沟淋巴结1个,1×2cm。以上包块及肿大的淋巴结均无红肿压痛,质硬,固定。会阴部及胸腹壁皮下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评估甲状腺恶性结节包膜接触面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行甲状腺恶性结节手术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评估结节与包膜的接触面积,对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包膜接触面积、结节大小、结节部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15例患者中,甲状腺恶性结节与包膜接触93例。甲状腺恶性结节与包膜接触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结节未与包膜接触者(P<0.001);甲状腺恶性结节不同包膜接触面积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触面积越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节最大径>1cm的比例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5);不同位置与包膜接触的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恶性结节包膜接触面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包膜接触面积越大,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甲状腺恶性结节越大,结节包膜接触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患者罗××,男性,31岁,农场职工。因苍白、消瘦、发热、骨痛、进行性脾肿大二月,后颈部肿块一月,于85年10月25日入院。入院检查:浅表可扪及1cm 大小淋巴结十余枚,后颈部皮下结节2.5cm大小,质中,无触痛。胸腹及手臂有结节1cm 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