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科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LVDs、LVDd显著低于对照组,FS、LVEF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Ⅰ~Ⅱ级比例80.00%,较对照组更高62.50%,Ⅲ~Ⅳ级比例20.00%,低于对照组37.50%(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Dd、LVDs、FS、LVEF及心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Dd、LVDs明显低于对照组,FS、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疗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药物治疗,给予B组患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功能各项指标、NYHA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比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B组患者改善状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3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A组,运用介入疗法治疗,同期采取药物治疗的3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A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3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A组,运用介入疗法治疗,同期采取药物治疗的3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A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采取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采取药物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状况和心功能等级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DD、LVDs、LVEF和FS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I一Ⅱ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能够使患者心脏血运得到重建,显著的改善左心功能,可预防心力衰竭,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组),并选择同期基线资料相似的60例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对照组。分别于PCI术前(或药物治疗前)及术后(或药物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比较2组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并依据临床表现比较2组NUHA心功能分级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彩色多普勒检测各项左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PCI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其LVDd〔(45.26±12.85)vs(47.71±13.09)mm〕、LVDs〔(29.75±0.91)vs(31.06±0.61)mm〕、LVEF〔(50.56±5.91)%vs(47.62±8.52)%〕和FS〔(28.15±2.98)%vs(23.98±3.05)%〕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患者心功能(NYHA)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PCI治疗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10.
徐占领 《黑龙江医学》2019,43(2):106-107
目的对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介入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86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等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FS、LVEF均显著更高(P<0.05);LVESV、LVEDV、LVDs、LVDd均明显较低;在心功能分级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介入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来该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入到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左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1~2级心功能占85.71%,对照组为63.6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LVDd[(43.02±5.36)mm vs(49.52±5.76)mm]、LVDs[(28.67±0.45)mm vs(31.02±0.67)m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52.76±8.21)%vs(47.96±8.28)%]和FS[(29.55±3.15)%vs(24.50±3.0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疗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左心功能指标,改善预后,在符合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情况下可首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明德  曹应江  卜建学 《医学争鸣》2008,29(23):2203-2203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4-06/2007-06我院收治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4例,入选标准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单支以上主要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大于50%[1].心衰标准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1],Ⅱ级以上入选.根据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将入选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3例狭窄程度≥75%为治疗组,61例狭窄程度50%~75%为对照组.治疗组男50例,女13例,年龄46.2~78.4(58.1±9.8)岁;对照组男49例,女12例,年龄47.1~79.6(59.2±10.1)岁.治疗组中Ⅱ级31例,Ⅲ级26例,Ⅳ级6例;对照组中Ⅱ级30例,Ⅲ级25例,Ⅳ级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及左心功能分级的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介入方案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介入方案治疗,评估两组术后心功能分级,记录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评估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室短袖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介入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衰改善作用。方法:45例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前、术后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及NYHA分级变化,随访期6个月。结果:PCI治疗后LVEd、LVEDV、INESV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1),LVEF明显增高(P〈0.01),NYHA心功能分级由原Ⅱ~Ⅳ级提高至I-Ⅱ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为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可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效抑制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确诊的冠心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55例,按照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成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组(A组)81例,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7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胸痛和(或)胸闷控制率、左心功能不全症状缓解率以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胸痛和(或)胸闷控制率:A组82.7%(67/81),B组55.4%(4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功能不全症状缓解率:A组67.9%(55/81),B组39.2%(2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死亡发生率:A组3.7%(3/81),B组8.1%(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改善胸痛和(或)胸闷及左心功能不全,但未能降低1年期心源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尤其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对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预后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能使冠心病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存活的心肌(冬眠心肌)获得改善。为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功能的影响,作者观察了8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术和药物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磷酸肌酸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治疗组(20)。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后采用磷酸肌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术后1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sumSTR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PCI后4周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LVEF均比3d时有明显改善(P〈0.05),4周时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术期静脉应用磷酸肌酸注射液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焦虑情况变化,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对象来自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共184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3组:青年组(58例,<30岁)、中年组(61例,30~60岁)、老年组(65例,>60岁)。3组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比较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焦虑状况、心功能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焦虑状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中年组及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改变程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情况,以青年组分级程度较轻,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心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应针对不同患者加强术后管理来提高患者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合并非重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非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行血运重建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268例和CABG组144例.随访截止至2016年1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病死率,次要终点事件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PCI组与CABG组长期预后的差别.结果 随访时间5(3,6)年,其中PCI组失访28例(10.4%),CABG组失访17例(11.8%).住院期间总MACE、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变化比较,PCI组有效比例高于CABG组,无效比例PCI组低于CABG组(P<0.05).随访期间,PCI组累积全因病死率低于CABG组(7.8%vs.19.4%,P<0.05),总MACE发生率低于CABG组(38.1%vs.43.8%,P<0.05);PCI组累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累积TVR率与CABG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矫正后,PCI组总MACE发生率(HR=1.357,95%CI 1.105~1.729),全因病死率(HR=0.426,95%CI 0.121 ~ 0.753)仍低于CABG组(P<0.05);TVR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非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安全有效,与CABG组相比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可降低全因病死率和MACE.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