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性激素的变化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将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ED分为糖尿病ED组与糖尿病非ED组。两组患者均检测睾酮、泌乳素和雌二醇水平,以及年龄、病程、血糖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性ED组T激素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非ED组,P〈O.01;两组的PRC、E2、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O.05,而两组的年龄、病程也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糖尿病性ED与糖尿病致T激素水平低下有关,也与年龄、糖尿病的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2.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60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51名男性非糖尿病者(对照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评分的差异,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人群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IIEF评分及总睾酮(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0),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着随年龄的增加游离睾酮(FT)水平、IIEF 评分降低,而LH水平升高的情况,此现象在男性非糖尿病者中也存在,但程度较轻,发生年龄更大.FT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负相关.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性腺功能及勃起功能减退,睾酮水平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提示对男性糖尿病合并ED的患者有必要检测性激素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通常指男子在性刺激下,持续的或反复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性交,是男性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中ED的发生率高达30%-70%,比非DM患者高2~5倍,且随年龄和病程的增长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E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ED)是男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31例男性糖尿病(DM)患者的性功状态、年龄、DM病程、测血压、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生殖内分泌激素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性ED患病率为45.16%,随年龄、糖尿病的病程增加而增加,与HbAlc(P<0.05)及UAER(P=0.004)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性ED患病率高,且随年龄、糖尿病病程长和有微血管病变的以及血糖控制不良的ED而加重.它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一样共同具有不可逆的.因此控制血糖有助于延缓DM性ED.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31例男性糖尿病(DM)患者的性功状态、年龄、DM病程、测血压、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生殖内分泌激素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性ED患病率为45.16%,随年龄、糖尿病的病程增加而增加,与HbAlc(P<0.05)及UAER(P=0.004)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性ED患病率高,且随年龄、糖尿病病程长和有微血管病变的以及血糖控制不良的ED而加重.它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一样共同具有不可逆的.因此控制血糖有助于延缓DM性ED.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方法50只大鼠禁食18h后腹腔内注射四氧嘧啶200mg/kg制造糖尿病动物模型。应用阿朴吗啡100μg/kg后观察正常组、药物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的阴茎勃起情况。结果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第一次成模率为76%(38/50),第二次成模率为100%(4/4)。阿朴吗啡引起正常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的阴茎勃起率为100%,而糖尿病大鼠仅为38.1%(16/4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氧嘧啶腹腔内注射能安全且有效地建立糖尿病模型;在糖尿病大鼠中应用阿朴吗啡可筛选出勃起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选择月龄、体重以及身体其它的各项指标均相同的45只健康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糖尿病组、正常组以及治疗组,对糖尿病组以及治疗组进行建模处理,对正常组进行常规喂养,对三组大鼠的性勃起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ED大鼠组阴茎海绵体MaxICP/MAP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组(P〈0.05);治疗组阴茎海绵体MaxICP/MAP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利用粉防己碱来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通过对钙通道进行阻滞,来确保阴茎的勃起功能正常,且疗效相对较好,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并分析。结果 :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在基础、实验及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论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显著,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糖尿病治疗上加服维生素B1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经4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性激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60只禁食8h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模型;应用阿朴吗啡100mg/kg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并筛选ED模型。结果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成模率为83.33%(50/60);阿朴吗啡引起正常对照组和STZ组大鼠的阴茎勃起率为100%,糖尿病大鼠为20%(10/50),与正常对照组和STZ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模率为80%。结论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能安全且有效地建立糖尿病模型;应用阿朴吗啡可从中有效筛选出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神经、血管、代谢、内分泌、神经递质等多方面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不断积聚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在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针对AGE在DME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1~2012-12间收治的61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硫辛酸治疗,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ⅡEF-5)与勃起质量量表问卷(EQS)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本组61例患者经硫辛酸治疗后,ⅡEF-5及EQ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以便找到一种发病机制与临床接近的疾病模型。方法观察组SD雄性大鼠分3组(组1,2,3),分别腹腔注射35,40,60mg/kg的STZ;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柠檬酸钠一柠檬酸缓冲液。4d后,快速法测定血糖,以后每周测血糖1次;10周后,应用阿朴吗啡(APO)100μg/kg皮下注射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并筛选ED模型。结果观察组中组1糖尿病成模率为80%(20/25),组2和组3成模率均为100%,但组3有24%(6/25)的死亡率。观察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阴茎勃起次数、阳性勃起率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观察组间(组1、2、3间)则差异无显著性;MAP值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最佳注射剂量为40mg/kg,注射STZ后出现典型的糖尿病临床症状,血糖明显增高,勃起功能明显受损,APO筛选试验可有效筛选ED模型。  相似文献   

16.
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中青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报道CP在25岁以上成年人中的患病率达到35%~40%,在城市医院男性泌尿外科门诊就诊人数约占就诊患者的25%[1];亦有学者认为约50%的男性一生中曾有过前列腺炎的症状[2]。CP患者常常被伴发的性功能障碍所困扰,勃起功能障碍(ED)是CP患者伴发的性功能障碍中最主要表现[3]。临床上有为数不少的患者以排尿不适、疼痛等CP的其他主要症状来就诊,发现有不同程度的ED;或以ED为主诉来求医,经检查存在有CP。1 CP患者的临床表现CP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排尿…  相似文献   

17.
18.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阴茎海绵体血液充盈不足致阴茎不能正常增大勃起或不能维持进行满意性交的疾病.E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ED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相关的基因,初步探讨其功能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应用GeneSifter在线分析软件对5个正常大鼠阴茎组织和5个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阴茎组织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得到66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80个上调,381个下调。其中kruppel-like factor 5(klf5)基因上调表达4.01倍,ceruloplasmin(cp)基因上调表达5.14倍,collagen,type Ⅺ,alpha1基因下调表达5.84倍,collagen,type Ⅰ,alpha1下调表达5.77倍。661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糖蛋白生物合成、胶原纤维组建、血管发生过程、脂质代谢、细胞增殖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以及脂肪酸代谢、神经变性机能紊乱、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基因表达谱发现上调的klf5、cp基因和下调的collagen基因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为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冠心病CHD(受累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ED)患病率。方法:将285例CHD患者分为年龄匹配的3个组,每组95人:组I,ACS合并单支血管病变;组Ⅱ,ACS合并两支或三支血管病变(2、3-VD);组Ⅲ,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对照组为血管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完全正常的可疑CAD患者。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评价CHD,根据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IEF)判定ED。结果:组I以Gensini评分表示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较组Ⅲ低(P<0.05),组I的ED患病率较组Ⅲ低(P<0.05)。对照组的ED患病率(24%)与组I相似。组Ⅱ的ED发生率、IIEF及Gensini评分与组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Ⅲ相似。常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类型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I和组Ⅱ比较,组Ⅲ的ED患者中,在CHD发病前已有性功能障碍者占93%,平均时间间隔24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2.503,95%,P<0.005)、多支血管病变或单支血管;(OR 2.53,P<0.005)以及CCS(OR 2.32,P<0.005)。结论:ED患病率因CHD亚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与冠状动脉临床表现和CHD程度相关。在已确诊的CHD患者中,ED主要在患者CHD前平均2~3年发生。年龄是CHD并发ED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