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撤机条件的76例65岁及以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观察48 h,无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后48 h内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失败组,分析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23例纳入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真菌感染、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胸、心力衰竭、糖尿病、冠心病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DS(OR=8.070)、机械通气时间14 d(OR=17.760)、心力衰竭(OR=4.597)、糖尿病(OR=13.937)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DS、机械通气时间14 d、心力衰竭、糖尿病是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态与撤机失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依据患者撤机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n=68)及撤机失败组(n=2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态指标,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撤机失败24例,撤机失败率为26.09%(24/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胃肠道功能障碍、营养状况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态是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可预测撤机难度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为撤机策略提供科学参考,继而降低撤机失败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浅快呼吸指数( RSBI)的变化趋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撤离有创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机械通气3~21 d准备撤离有创通气的AECOPD患者给予在压力支持( PSV)模式下120 min的自主呼吸试验( SBT),监测5、30、60、120 min浅快呼吸指数( RSBI)的动态变化,通过120 min SBT的患者拔管脱机,根据48 h是否需要再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析两组RSBI的动态变化特点及60 min和120 min的变化水平(ΔRSBI)。结果80例AECOPDA患者完成了2 h SBT,其中16例48 h后再次插管,SBT起始时RSB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RSBI的变化趋势不同, RSBI在30、60、120 min时失败组较成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BT 60 min和120 min时Δ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BI的动态变化趋势对AECOPD患者撤离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在SBT过程中EAdi的变化以及膈肌厚度位移变化,分析结合二者参数预测脱机拔管的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符合COPD诊断标准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NAVA呼吸模式,按照患者是否成功脱机拔管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BT前、SBT30 min的呼吸参数变化及SBT时(基线)、10 min、30 min的EAdi值和膈肌厚度及位移变化。结果纳入40例接受机械通气并计划进行SBT的患者,其中32例成功撤机,脱机失败者8例中,6例不得不在SBT过程中重新上机,2例在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1)两组患者撤机前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内PO2和PCO2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SBT 30 min后再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显示成功组HR、RR、PCO2比失败组低,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t、PO2/Fi O2比失败组高(P0.01)。成功者中SBT各时间点的EAdimax和EAdiAUC均比失败组低,且失败组中随着SBT时间延长,EAdimax和EAdiAUC呈增加趋势。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膈肌厚度及位移变化在不同时间段自主呼吸实验成功撤机组中tdi膈肌厚度及右侧膈肌位移指标方面,显著大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i联合膈肌功能可监测撤机拔管,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撤离的指导价值.方法:对因AECOPD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分别采用SBT指导下撤机及传统撤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撤机技术对多个临床参数的影响.结果:采用传统撤机技术患者共19例,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及住院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撤机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78例AECOPD病人的病情资料,根据病人撤机成功与否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年龄、COPD病程、有创通气时间、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入住ICU时间、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等与撤机失败的关系。结果:78例病人中有53例(67.95%)撤机成功,25例(32.05%)撤机失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较大、有创通气时间较长、血清白蛋白较低和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是AECOPD病人有创通气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多种因素作用导致AECOPD病人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其中年龄较大、有创通气时间较长、血清白蛋白较低、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都是AECOPD病人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CAR)、诱骗受体3(DcR3)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失败组(n=21)、撤机成功组(n=81)。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测试(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水平,分析HCAR、DcR3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关系,外周血HCAR、DcR3水平联合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分析不同水平HCAR、DcR3发生撤机失败危险度。结果:撤机失败组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水平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外周血HCAR、DcR3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显著相关(P<0.05);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水平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水平高水平发生撤机失败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1.125、1.633、1.893、2.236倍(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CAR、D...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困难的原因.方法比较近5年来收治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2例,分析撤机困难患者与成功脱机患者的资料.结果成功脱机66例,撤机困难16例,入院时两组APACHE-II评分、白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PaO2、PaCO2、氧合指数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发病、并发症撤机困难组明显多于成功脱机组,机械通气应用不当也是产生撤机困难的因素.结论: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会决定脱机的难易,对于撤机困难的患者,应及时控制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心功能,防止并发症,积极治疗伴发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及掌握撤机时机可减少撤机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心房利钠肽(ANP)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6例,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前24 h(T0)、行3 min T管试验前(T1)、撤机后1 h(T2)、撤机后12 h(T3)、撤机后24 h(T4)、撤机后48 h(T5)血浆ANP水平和尿量。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血浆ANP水平和尿量,并分析血浆ANP与尿量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T1~T5 ANP与尿量均低于T0(P0.05),T1~T3 ANP逐渐下降(P0.05),T1~T4尿量逐渐下降(P0.05)。撤机失败组撤机前ANP与尿量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后,撤机失败组ANP与尿量低于撤机前,而撤机成功组仅尿量低于撤机前(P0.05)。撤机前ANP与尿量呈正相关(r=0.567,P0.05)。结论:血浆ANP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前后发生明显变化,可将血浆ANP作为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并依据血浆ANP水平对尿量进行干预,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价值与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6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撤机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成功组(撤机成功,69例)和失败组(撤机失败,27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测试(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后不同时间点(SBT即刻以及SBT后5、30min)的膈肌收缩速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分析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以及SBT后30min的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SBT即刻,两组患者的膈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BT后5、30min,成功组患者的膈肌收缩速度均显...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