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筛查工作中,HIV核酸检测(HIV nucleic acid test,HIV NAT)反应性是否可代替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抗体确证试验作为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筛查方法的确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641份,比较其HIV NAT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判定的WB结果,并对HIV NAT反应性但WB不确定或阴性的献血者分析其CDC随访的WB检测结果.结果 641份标本中,219份(34.2%)HIV NAT结果为反应性,其中WB确证结果为阳性206份,WB不确定13份,WB阴性0份.对13份ELISA不合格HIV NAT反应性WB结果不确定的标本经北京市CDC随访成功7份,WB均转为阳性;其余6份HIV NAT和WB条带结果支持HIV早期感染,且依据2019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判定为WB阳性.因此219份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献血者均为HIV感染者.结论 对采用HIV ELISA双试剂和HIV核酸并行检测程序的采供血机构,对于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可考虑直接上报为HIV确证阳性;对于HIV NAT非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则送CDC参照临床诊断检测策略进行确证,可助于缩短HIV阳性献血者的确证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C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感染HC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CV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2种试剂均无反应判阴性,任1种试剂有反应标为结果待定。待定标本进行HCV确诊实验。阴性标本进行HCV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3 197人份,确认阳性151份,初次献血者阳性率高于再次献血者;酶免阴性标本中核酸检出2份阳性,经抗-HC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CV的总残余危险度为1/51 600。结论结合本地区献血者的特点和HCV流行情况,有必要增加NAT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减少输血传播HCV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利用ELISA和NAT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9日,一共8776人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对比分析ELISA的检测结果(抗-HCV、抗-HIV、HBsAg)和NAT的检测结果.结果:ELISA和NAT阳性的符合率是80.9%;NAT阳性和HBsAg符合率是82.5%;NAT阳性和抗-HCV符合率是70.0%;NAT抗-HIV的阳性符合率是100%.结论:ELISA与NAT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可以防漏互补,确保血液可以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为后续的献血者招募及HIV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惠州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5年期间无偿献血者的HIV检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惠州市2013—2017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326 388份,HIV抗体筛查阳性待确证标本187例,其中HIV抗体确证结果阳性138例,确证阳性率为4.22/万,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99.28%;HIV抗体确证结果阴性33例,核酸阴性结果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100.00%;HIV抗体确证结果不确定者16例,占8.56%,其中核酸检测结果有反应者2例,4周后随访,HIV抗体确证结果转为阳性;男性平均确证阳性率为5.13/万,女性为1.48/万。26~35岁年龄段的确证阳性率最高,最低确证阳性率的年龄段为46~60岁。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人群应结合核酸和抗体确证的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工作,将HIV感染者隔离于献血前,从而从源头上保障血液安全;5年间惠州市无偿献血普通人群HIV感染率一直处于稳定的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实施核酸检测(NAT)后去掉一次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后抗-HCV漏检的风险.方法 从献血者血样中留取常规抗-HCV ELISA双试剂(国产金伟凯或万泰及进口Ortho)2次筛查中任一试剂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血样,进行NAT检测及重组免疫印迹(RIBA)抗体确证试验,并对ELISA单试剂不合格、NAT阴性但RIBA确证阳性或可疑标本进行追踪研究分析自然转归.分析去掉一次抗-HCV ELISA检测后抗-HCV漏检的风险性.结果 213970人份献血者血样中常规血清学双试剂检测HCV不合格953份(0.445%).该953份不合格标本中,有9份为国产试剂筛查合格NAT阴性但RIBA试验确证阳性,有10份为进口试剂筛查合格NAT阴性但RIBA确证阳性.如果去掉该进口ELISA,采用该国产ELISA试剂和NAT,那么将有4.20/10万(9/213970)的抗-HCV确证阳性血液会被漏检;如果去掉该国产ELISA,采用该进口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将有4.66例/10万(10/213970)的抗-HCV确证阳性血液会被漏检;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漏检抗-HCV确证阳性血液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另一方面,我中心自开展NAT研究及常规NAT检测以来(2007-2013年,约92万人次),尚未从“2次ELISA筛查”合格的血液中检出确证的HCV RNA单独阳性血液,因此“进口ELISA+NAT”或“国产ELISA+NAT”分别比“2次ELISA筛查”少检出4.66/10万及4.20/10万抗-HCV RIBA确证阳性的血液.结论 就献血者血液HCV筛查策略而言,实施NAT检测后,去掉两次ELISA检测中的一次ELISA检测需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本站采取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15日~2014年6月底共计39236份献血者标本的 ELISA 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 NA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236份标本中 NAT 阳性220份,阳性率为0.56%;ELISA阳性(HBsAg、抗-HCV、抗-HIV 3项)199份,阳性率为0.51%;NAT、ELISA 阳性157份,占0.40%;ELISA 阴性 NAT 阳性63份,占0.16%,鉴别出27例 HBV -DNA 和1例 HCV -RNA;NAT 阴性 ELISA 阳性42份,占0.11%,ELISA 双试剂检测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为78.9%,HBsAg、抗-HCV、抗-HIV 双试剂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3%、66%、100%。结论:NAT 与 ELISA 平行检测血液筛查模式既能够防漏互补,同时也可以缩短血液检测周期,保障血液的及时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902 847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Ⅰ/Ⅱ抗体/抗原和HIV RNA检测。抗-HIV抗体/抗原或HIV RNA 反应性标本送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和NAT进行确认。结果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共检测HIV确证阳性103例,阳性检出率为0.01%,其中101例ELISA和NAT筛查均为阳性反应,2例ELISA筛查为阴性反应,NAT为阳性反应。103例感染者中,以男性(91.26%,94/103)、18~35岁(69.90%,72/103)、初次献血者(68.93%,71/103)为主。2016至2020年献血者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 7.181,P=0.007)。男女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0.336,P=0.350;χ2= 0.653,P=0.957)。各年龄组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6.378,P=0.173;χ2=2.318,P=0.678;χ2= 5.284,P=0.259;χ2= 9.183,P=0.057)。结论 近5年HIV感染在杭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呈低流行水平,但仍存在感染风险,应加强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且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结果呈阴性献血者经核酸检测技术(NAT)复检情况及对降低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应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检测试剂对36 459例献血者标本进行HBs Ag筛查,ELISA检测结果呈阴性标本应用上海浩源血液筛查系统行核酸检测,对NAT结果为阳性的标本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36 459例标本中,HBs Ag阳性112例;36 347例阴性样本经NAT检测,检出阳性39例,阳性检出率为0.11%;39例阳性患者中成功随访9例,其中乙型肝炎窗口期感染2例,隐匿性感染7例。结论血站应用ELISA联合NAT开展血液筛查检测,能有效降低HBV经输血传播的风险,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覃军 《广西医学》2010,32(11):1418-1419
目的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加强对献血者的筛选和HIV抗体检测,预防输血后艾滋病的传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柳州市14952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反应351例,阳性率为0.23%;确证试验阳性107例,确证阳性率为30.48%。各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性病防治知识者,为艾滋病传播高危人群,但并未见有快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