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和改良VTE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患者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妇科手术后并发VTE患者41例为血栓组,按照1∶4的比例抽取同期妇科手术患者164例作为非血栓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妇科手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构建改良VTE危险因素快速评估模型(简称改良VTE评估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妇科手术患者VTE的预测价值,并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简称Caprini量表)进行比较。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小时、血栓病史、手术前后D-二聚体(D-D)差值增大是影响妇科手术后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2)改良VTE评估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3,约登指数81.10%、敏感度87.80%、特异度93.29%;Caprini量表的AUC为0.888,约登指数63.41%、敏感度73.17%、特异度90.24%。改良VTE评估表和Caprini量表分别可将92.68%和85.37%的VTE患者评估为高危或极高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影响妇科手术患者VTE的6项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点关注。改良VTE评估表与Caprini量表对VTE识别水平相当,但其简单、易操作,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琴  王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67-7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改良Caprini模型的运用。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手术后发生VTE的35例患者为血栓组,另按照1∶4比例选择同期因相同疾病手术未发生VTE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不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如V因子、凝血酶原20110A、血清同型半胱胺酸、狼疮抗凝物等)进行评分,对术后发生VTE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妇科手术患者共13211例,术后VTE发生率为0.26%(35/13211)。②血栓组改良Caprini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5.20±1.83分vs 4.27±1.82分,P=0.011),血栓组改良Caprini评分≥5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2.86%vs 44.29%,P=0.049)。③单因素分析发现妇科手术后发生VTE与年龄、BMI、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24 kg/m^2(OR2.862,95%CI 1.277~6.417)、手术时间(OR 1.004,95%CI 1.001~1.008)是妇科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同时对血栓所在的下肢制动,35例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继发出血。结论:VTE是妇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BMI(≥24 kg/m^2)、手术时间。根据改良Caprini风险度分级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临床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预测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病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9例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妊娠期及产褥期非VTE患者15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对两组患者进行Caprini评分、危险度分级,分析危险度分级与VTE发病风险的相关关系,并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影响妊娠期及产褥期VTE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栓发生率为0.13%。病例组的VTE评分(5.7±2.9)高于对照组(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高危和极高危级别所占比例最大,为94.8%,比例高于对照组(75.0%),两组Caprini危险度分级的构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危险度分级与VTE发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极高危级是影响VTE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度分级的升高,妊娠期及产褥期患者发生VTE的风险随之升高。极高危(评分≥5)患者发生VTE的风险为低中危(评分0~2分)患者的16.107倍。Caprini风险评估表中的静脉曲张、BMI≥25、需卧床休息的内科患者、大手术(手术时间45 min)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在妊娠期及产褥期患者中也适用,对妊娠期及产褥期VTE发病风险有很好的预测性,在临床上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及制定VTE危险因素评分简表,并对评分简表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诊并手术治疗后并发VTE的妇科肿瘤患者53例,对照组选择时间上相邻的2个妇科手术非VTE妇科肿瘤患者共106例。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性质、血栓相关病史、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妊娠或产褥期、激素服用史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制定VTE危险因素的评分简表,应用该评分简表和Caprini评分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两组在BMI、肿瘤性质、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血栓相关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60岁、BMI28 kg/m~2、恶性肿瘤、手术时长≥3小时、腹腔镜手术、血栓相关病史是影响妇科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评分简表与Caprini评分表评分情况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BMI高、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腹腔镜手术及有血栓相关病史患者妇科手术后更易发生VTE。评分简表简便易操作且对于VTE识别度高,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预测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疾病(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2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的49例PA-VTE病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非PA-VTE病例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在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PA-VTE发病危险因素中的差异;利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及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2组病例进行PA-VTE发病风险评分及危险度分级,分析危险度分级与PA-VTE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同时评估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PA-VTE的预测能力。结果:(1)年龄、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择期剖宫产、卧床、遗传性易栓症、内科合并症、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是PA-VT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2)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及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危险度分级与PA-VTE发病均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纳入本市电子病历系统登记的初次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2364例,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110例],其他纳入对照组[VTE(-)组,2254例]。分析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7.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开腹手术、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癌。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VTE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诊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具有高危因素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围术期VTE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术后VTE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具有相同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但术后未发生VTE的61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脂肪肝(χ2=5.056,P=0.025)、术后化疗(χ2=13.657,P<0.001)及围手术期给予止血药物(χ2=12.007,P=0.001)明显增加VTE的发生率,而术中化疗(χ2=8.233,P=0.004)及术后采用抗凝等预防措施(χ2=18.582,P<0.001)则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而其余因素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围手术期给予止血药物与术后VTE的关系最密切,OR为6.129(1.242,30.239)。VTE使得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0)。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可能性大,术前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术后化疗以及围手术期接受止血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多种联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5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宫颈癌359例、子宫内膜癌110例和卵巢癌95例。根据术后危险程度分级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中危患者(82例):术中采用弹力袜对下肢加压,术后连续3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高危(90例)和极高危患者(392例):术中采用弹力袜对下肢加压,并应用至术后1周;术后第一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术后第二天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0.4ml/d,连续应用5天。比较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及弹力袜不同联合方法对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564例患者中30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其中深静脉血栓(DVT)22例(3.9%),肺栓塞(PE)2例(0.4%)、DVT合并PE 6例(1.1%)。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患者术后发生VTE者分别有16例、8例和6例,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40岁者术后无VTE发生,40~49岁、50~59岁和60岁患者中术后发生VTE者分别有5例、12例和13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7%、4.4%和5.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及弹力袜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程度,选用不同方法预防,可避免过度治疗,降低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妇科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如今,VTE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VTE预防不容忽视。结合中国妇科术后VTE防治经验,2017年制定了“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文章就妇科围手术期VTE预防的重要性及预防措施进行详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意见,以减少VTE发生。方法:回顾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9例EC术后发生VTE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收集同期未发生血栓的EC患者58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实验室检验指标、术中情况、术后病理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浆D-二聚体、CA125、HE4、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是EC患者术后发生VTE潜在风险(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经状态(OR=0.057,95%CI为0.004~0.742,P=0.029)、血浆D-二聚体(OR=3.568,95%CI为1.575~8.080,P=0.002)、淋巴结转移(OR=0.003,95%CI为0.000~0.115,P=0.002)、肿瘤FIGO分期晚(OR=16.609,95%CI为1.214~245.356,P=0.041)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处于绝经状态的EC患者术后伴有血浆D-二聚体升高、淋巴结转移、分期较晚时VTE发生风险较高,应对以上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加强对患者的综合预防,减少VTE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确诊为妇科手术后VTE 27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其中下肢静脉血栓(DVT)26例,肺栓塞(PE)1例.结果:妇科手术后VTE总发生率为0.27%,其中恶性肿瘤1.59%,良性疾病0.02%,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疾病(P<0.01).卵巢癌的VTE发生率为3.43%,明显高于宫颈癌(0.71%)和子宫内膜癌(0.74%)(P<0.05).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显著增加VTE发生率.DVT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PE患者经CT肺血管三维扫描确诊.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VTE发生率低,但有增加趋势.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和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愈后好.  相似文献   

1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妇产科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VTE发生危险评估、分级,并根据科学评估后的危险分级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包括物理治疗及药物预防,对于降低VTE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VTE)的高危因素,以及合并VTE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共25例卵巢癌发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未发生血栓事件的卵巢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CA125水平、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分级、组织学类型、化疗和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对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单因素分析中,CA125水平(Z=-1.978,P=0.048)、晚期癌(χ2=4.653,P=0.031)、透明细胞癌(χ2=8.248,P=0.049)和高脂血症(χ2=4.807,P=0.028)是发生VTE的潜在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晚期癌和高脂血症为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836(95%CI 1.807~108.025,P=0.042)、4.421(95%CI 1.173~16.658,P=0.028)。血栓组25例中,没有出现因VTE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但血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0(4~43)个月,非血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5.0(1~60)个月,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卵巢癌患者发生VTE的风险高,应及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对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和化疗期间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以减少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检索2000至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年龄、性别及区域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24篇。Meta结果表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均能增加患者术后的D-二聚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77,95%CI为-0.08~1.63,P=0.075)。腹腔镜组的术后VTE发生率0.0%~14.03%,平均2.10%;开腹手术组的术后VTE发生率0.63%~14.28%,平均4.90%。Meta结果表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VTE发生率较行开腹手术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2,95%CI为0.33~0.54,P0.001)。结论:对于妇科手术患者,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都会造成术后D-二聚体浓度增高,开腹手术组增高更明显,但结论尚需更深入的验证;对于妇科手术患者,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的术后VTE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妇科良性疾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201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选取Caprini风险评分为中危及高危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试验组(85例)与一般处理+机械预防护理对照组(85例),术后4~7 d内采用加压超声检查诊断深静脉血栓,并比较患者术后血常规、术后引流等临床数据,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中危对照组1例深静脉血栓(1.7%),高危对照组4例深静脉血栓(16%),其中1例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PE);试验组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中危组及高危组分别比较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和P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良性疾病行妇科手术患者,应采取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尤其是血栓形成高危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有一定作用,并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但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后低分子肝素联合医用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疑似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栓预防组,经术后病理确诊卵巢上皮性癌者78例,其中对照组(38例)、血栓预防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是否满意减瘤、出血量、输血量及卧床天数。治疗组于术前24h前穿戴医用弹力袜,术后24h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直至出院;对照组不采用预防性措施。术前和术后D1、D3、D5、D7检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是否满意减瘤、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卧床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组间及组内血PL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栓预防组术后FIB、D-D值减低,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医用弹力袜可有效预防卵巢癌患者术中及术后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术后出血等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妇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VTE重在风险评估和疾病预防,文章就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妇产科临床常见的VTE高危因素及其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将对妇科术后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02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收治的15例妇科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在术后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2例(13.3%)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子宫全切术后发生LEDVT,2例(13.3%)良性肿瘤患者实施子宫全切后发生LEDVT,6例(40.0%)阴式子宫全切术后LEDVT、5例(33.3%)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LEDVT;其中,8例合并高血脂、6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结论:妇科患者在术后出现静脉血栓与术后的应激反应、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术中体位、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术前一定要对术后静脉血栓高发人群做好相应的知识讲解,并注意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以此来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静脉血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层预防清单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分层预防清单进行妇科围手术期VTE预防的患者1 276例作为研究组,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未采用分层预防清单患者1 1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预防性干预措施的落实率及术后VTE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预防措施的落实率(95.79%,364/380;95.10%,970/1 020;97.46%,6 094/6 253;97.29%,8 499/8 736)高于对照组(83.33%,250/300;83.45%,721/864;86.91%,4 926/5 668;86.68%,6 750/7 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高危组VTE发生率(0.21%,1/481)低于对照组(1.83%,8/436)(P 0.05);研究组极高危组VTE(0.45%,3/672)低于对照组(2.34%,14/599)(P 0.01)。两组治疗期间无有症状的肺栓塞、严重出血、继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烫伤及跌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进行药物预防1 151例患者中,4例(0.35%)发生皮下瘀斑,对照组进行药物预防965例(0.31%)患者中,3例发生皮下瘀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预防清单的应用提高了妇科围手术期VTE预防措施的落实率,降低了妇科围手术期高危和极高危VTE发生风险,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危因素、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 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11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16例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配对t检验比较VTE患者(病例组)发生VTE前与正常孕妇(对照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差异. 结果 收治的16例VTE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肺动脉造影确诊,5例(31.2%)发生于妊娠期,11例(68.8%)发生于产褥期;2例(12.5%)继发肺血栓栓塞;≥35岁者6例(37.5%);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12例(75.0%).病例组发病前红细胞压积为0.29±0.06,低于对照组(0.3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1),但组间凝血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抗凝、手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15例VTE患者恢复良好出院,1例继发肺血栓栓塞患者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在抗凝治疗后仍持续性休克,放置下腔静脉滤网后行溶栓治疗,但出现持续呼吸道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产褥期较妊娠期更易发生VTE,筛查VTE的实验室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抗凝是VTE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有VTE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治,以减少并发症及远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