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农疗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农疗组,各30例,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所有农疗组患者采取农疗辅助,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农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农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IPROS、SSPI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农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在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观认知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明成套测评量表(BACS)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S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用于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效果良好,能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农疗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长期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72例,根据随机抽签结果将其分成对照组(n=36,常规康复治疗)与实验组(n=36,农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与社会功能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评分与康复效果评分均更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农疗的康复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华生关怀理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12月入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予常规护理同时运用华生理论制定的特别措施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采用简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LS)于干预后1个月、3个月(不足3个月选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测评,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Mo CA评分均有增长,研究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QOL-100评分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QLS总分和心理社会量表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措施在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护理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作业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选取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测评,对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N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ANS评分显示,研究组阴性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具有促进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康复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8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心理状态及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与SDS评分为(42.20±3.70)分、(41.90±4.60)分,评分比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疗对住院肇事肇祸精神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10月30日于本院住院的60例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患者均住院12个月以上并且符合ICD-10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农疗。比较两组社会功能评分、社会性活动技能评分及康复疗效评分。结果:入组时,两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0、180天,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时,两组各项社会性活动技能评分及康复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90、180天,观察组各项社会性活动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康复疗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进行农疗,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社会性活动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辅助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氯氮平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和PANSS评分及干预后的TES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0.91%(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辅助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缺陷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技能训练.并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作为评定指标,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入组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的SSPI和SQLS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组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及一般工娱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8周的小组音乐治疗。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在干预前、干预8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观察指标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8周的小组音乐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IPROS总分的评分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IPROS各因子及总分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组音乐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康复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ANSS、PSP、NOSIE等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97、0.83、0.56,P>0.05)。而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ANSS、PSP、NOSIE等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7、3.45、4.02,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提高其住院期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病情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4,(21):127-128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体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发现,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心理得分、动力和精力得分、症状和不良反应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14周后对照组的体重明显重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效缓解体重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内康复,探讨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长期住院的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作业疗法,进行为期1年的作业疗法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ADL评价中躯体生活自理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评分、NOSIE-30量表中社会能力与社会兴趣等6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作业疗法可显著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加减薯蓣丸联合西药及分散内观认知疗法(DNCT)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12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原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分散内观认知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减薯蓣丸。治疗16周后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①2组患者的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PANSS量表总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②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0.01),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语言流畅性、数字序列、代币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2组患者SQLS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0.01),其中研究组患者SQLS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治疗可以提高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内模拟工作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半开放式模拟工作场景训练,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康复活动,干预3个月,干预后继续随访3个月。于入组时、干预3个月末、干预后随访3个月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及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经SDSS、PANSS和SQLS评分,康复疗效均有改善,特别是职业功能、社会生活、自我照顾、人际交往等方面。随访3个月末,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显著(均<0.05)。结论院内模拟工作训练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起到回归社会前的过渡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护理,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MG标准分别评估,并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SQL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品管圈护理能够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时间为3个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负性情绪、认知、社会支持、业余娱乐等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物质生活、心理、精神紧张、正性情感、自尊、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社会适应、生活质量等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明显改善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正性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护理。护理12个月后进行PANSS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护理后康复组患者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GQOLI-74各因子分及总评分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内集工疗、农疗、艺疗、宠物疗、植物疗等为一体的社会职业康复综合基地对于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长期入住我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维持原有药物及封闭式护理管理,不采取特殊康复措施;观察组40例,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参与院内社会职业康复综合基地的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中IPROS总分及五项因子入组后比入组前分数均有明显减低(p0.01);对照组中社交能力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中PSP总分入组前后比较分数减低(p0.01)。结论:院内社会职业康复综合基地对于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