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H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10家医院568例经病理证实的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S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低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LSIL)185例,VHSIL 383例,比较不同级别病变的发病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1)VHSIL组平均年龄(45.20±14.59岁)与VLSIL组(44.42±14.04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41~50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31~40岁。(2)VHSIL组有症状者占75.46%,以瘙痒为最多见(51.96%),VHSIL组瘙痒、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VLSIL组(P<0.05)。VHSIL组中皮肤黏膜增生/增厚性病变、疣状/乳头状及溃疡/糜烂性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VLSIL组;而斑块/斑点、扁平疣发生率明显低于VLS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VHSIL组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病变、阴道上皮内病变、肛周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高于VLSIL组(62.00%vs 50.45%,P<0.05)。(4)...  相似文献   

2.
下生殖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包括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的鳞状上皮内瘤变2,3级(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s 2,3),是一类多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检出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患者(外阴HSIL组), 按1∶1纳入同期病理诊断为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患者(外阴LSIL组)。回顾性分析外阴SIL的检出率, 并比较两组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阳性率及亚型分布、细胞学检查结果、阴道镜诊断、病变部位等临床特征。结果 (1)2018—2022年阴道镜引导下活检外阴SIL的检出率逐年升高, 分别为1.64%(740/45 057)、2.34%(1 110/47 402)、2.68%(1 108/41 335)、3.26%(1 536/47 078)、3.31%(667/20 155), 平均检出率为2.57%(5 161/201 027)。(2)本研究纳入外阴HSIL组患者1 096例, 外阴LSIL组按1∶1纳入同期患者1 096例。2 192例外阴SIL患者中, 2 150例有HPV检测结果, 总HPV阳性率为92.7%(1 993/2 150), 其中外阴HSI...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与性激素受体(SHR)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荧光法,测定22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病变组织的SHR,并对其中10例进行外阴未发病组织SHR对照检测.22例中鳞状上皮增生12例,硬化性苔癣6例,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4例.结果:①患者病变组织及未发病组织表皮各层及真皮层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阳性率;②外阴病变组织及未发病组织表皮各层间ER、AR阳性率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基底层受体阳性率最低.结论:客观说明外阴是性激素的靶器官之一,为临床应用丙酸睾丸酮能缓解硬化性苔癣患者临床症状提供了理论依据.基底层SHR缺少,推测这是应用性激素不能完全治愈本病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评判系统是根据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将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为CINⅠ、Ⅱ、Ⅲ级,实践证明应用该标准评价时,不同观察者间的结果一致性较差。198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建立了一种改良Bethesda分级系统,将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为正常、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未成熟鳞状上皮化生、炎症不典型增生被视为正常。为评估应用该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对沈阳市妇婴医院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在外阴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外阴硬化性苔藓(VLS)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值为10.10,在VIN组织中MVD值为32.70,两者与正常皮肤(N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VSH)组织中MVD值为22.84,3种病变中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VD在VLS真皮中表达较NS、VSH和VIN低,提示VLS组织存在真皮微循环障碍。在VIN中MVD值较VSH高,提示MVD增加加速了异型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外阴鳞癌(VSCC)是外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第5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强调了将VSCC及其癌前病变区分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与不相关两种类型, 两者在病因、癌变分子机制、预后及治疗方面都存在差异。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dVIN)的形态特点完全不同, 但少数病例也存在形态重叠, p16、p53等标志物可以协助鉴别诊断。变异分化型外阴棘层肥厚(VAAD)和分化型外生性外阴上皮内病变(DEVIL)是更为少见的HPV感染不相关性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细胞非典型性不明显, 诊断更加困难。很多情况下区分dVIN、VAAD、DEVIL很困难, 三者可能属于同一谱系病变。目前的研究提示, PIK3CA基因突变是HPV感染相关性和不相关性VSCC共有的分子事件;HPV感染不相关性VSCC及其癌前病变全部存在TERT(C228T)基因突变, TP53基因突变与HRAS基因突变可能具有排他性。病理诊断困难的dVIN或高度可疑但缺乏形态支持的病例, 分子病理检测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女性外阴炎性疾病(单纯外阴瘙痒症和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高强度超声治疗仪对142例单纯外阴瘙痒症、267例不同病理类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141例硬化苔藓和126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规范了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判别标准。结果本方法对单纯外阴瘙痒症组两次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4次治疗后,病变区皮肤面积由(14.26±4.79)cm2减少至(3.83±2.0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硬化苔藓型明显有效率为94.8%,对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患者明显有效率为92.0%。结论本组显示HIFU可使瘙痒症状显著减轻,外阴白色病变面积逐渐减少,并具有简便、无痛和安全无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比较外阴高级别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SIL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8例,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1例。结果:①临床症状方面,外阴无症状占63.9%(76/119),外阴LSIL和HSIL无症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8%vs 61.3%,P0.05)。②细胞学异常[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LSIL、HSIL]比例为42.9%(51/119)。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占89.1%(106/119)。外阴LSIL和HSIL在细胞学异常和HPV阳性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9.8%vs 51.6%;88.6%vs 90.3%,P0.05)。③外阴LSIL和HSIL病灶存在色素沉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vs 58.1%,P0.05),在多灶性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2%vs 35.5%,P0.05)。④外阴LSIL与外阴HSIL在阴唇后联合及舟状窝部位的活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vs 43.9%,P0.05)。⑤外阴SIL患者伴随多中心病灶达36.1%(43/119),外阴LSIL与外阴HSIL合并多中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阴SIL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存在色素沉着是外阴HSIL与外阴LSIL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在下生殖道检查中,应避免漏诊外阴SIL。  相似文献   

10.
<正>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differentiated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VIN)是一种非人乳头瘤病毒(HPV)依赖性(HPV-independent)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的癌前病变,也是VSCC两种发病途径中的一种,主要来源于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等外阴慢性疾病,约占VSCC的70%[1-2]。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dVIN的发病明显增加,而且其进展为VSCC的风险明显高于HPV相关性(HPV-associated)外阴癌前病变——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6]。据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配对盒基因家族1(PAX1)甲基化检测在细胞学异常女性中的分流作用.方法:选取212例宫颈细胞学(TCT)诊断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病例进行PAX1甲基化检测和高危HPV检测,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以组织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 IN)是一组发生于阴道黏膜的癌前病变,文献报道发病率(0.2~0.3)/100 000~([1])。201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Cancer,IARC)在WHO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2])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臭氧水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ED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收治的NEDV患者78例(其中鳞状上皮增生36例、硬化性苔癣28例和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14例)应用臭氧水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NEDV 3种病理类型患者外阴瘙痒、皮肤黏膜色素改变及皮肤弹性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阴白变区面积缩小总有效率为87.2% (68/78),其中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藓及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有效率分别为94.4%、85.7%、71.4%.治疗NEDV总有效率为85.9%,复发率为7.5%.结论:臭氧水为临床治疗NEDV提供一种有效、无损伤的新方法、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外阴癌前病变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王益夫王炜摘译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ulv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是发生在外阴鳞状上皮内的一种癌前病变。VIN这一名称替代了以往用过的多种旧病名,例如外阴非典型增生、原位...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协办的全国女性外阴阴道疾病诊治进展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8日至9日在重庆召开,来自于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全国的妇产科学者就目前女性外阴阴道疾病诊治进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此次会议主要涉及女性生殖系统感染,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及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外阴阴道肿瘤,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及外阴阴道畸形等.会议共收到相关论文130余篇.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也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持续感染所致。2020年《第5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将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  相似文献   

17.
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及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AIN)是临床报道较少的女性生殖道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虽然对其认识已长达半个世纪以上,但对其病因、发展过程、转归至今尚未明了.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概念,将以往官颈浸润癌发生前的鳞状上皮的病理变化过程,即称之谓不同程度的间变(dysplasia)或不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到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统一到上皮内瘤变中,并均属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外阴上皮内瘤变与外阴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阴鳞状上皮癌 (以下简称外阴癌 )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0 %以上 ,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 3 %~ 5 % [1] ,好发于绝经后妇女 ,其 5年存活率为 5 8 9%~ 6 8 9% [1] 。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是外阴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 ,属外阴癌的癌前病变 ,大部分VIN患者经治疗后可消退 ,有些则可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外阴VINⅢ接受过治疗者发展为外阴浸润癌的比例为 3 8% ,未接受治疗者可高达87 5 % [2 ] 。VIN和外阴癌在病因方面有相近之外 ,与多种因素的作用有关 ,但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受到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 病毒感染病毒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鳞状细胞癌上皮局部免疫状态。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正常外阴患者15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30例和外阴鳞状细胞癌患者5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外阴鳞状上皮免疫因子IFN-γ、IL-4、IL-17、HD-5、IgG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特点。结果:正常外阴组织、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癌鳞状上皮均不同程度表达IFN-γ、IL-4、IL-17、HD-5及IgG。外阴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IFN-γ、IgG免疫组化染色较正常外阴更深。与正常外阴鳞状上皮相比,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癌鳞状上皮IFN-γ、IL-4、IL-17、HD-5及IgG表达无显著差异。与外阴硬化性苔藓相比,外阴癌鳞状上皮上皮源性IgG表达显著下降。电镜下可见外阴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载色素细胞的减少。外阴鳞状细胞癌鳞状上皮可见细胞间桥减少,桥粒增多;细胞浆中张力源纤维减少;核仁中可见核小体等。结论:外阴硬化性苔藓发病可能与Th1类细胞因子IFN-γ、上皮源性IgG表达升高相关,与IL-4、IL-17及HD-5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外阴癌(carcinoma of the vulva)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多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肿瘤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组织,主要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还包括转移性癌。外阴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是因为75岁及以上老龄妇女外阴癌的发病率增加,可能与外阴的硬化苔藓病变等非肿瘤性上皮病变和高龄导致上皮细胞出现非典型性增生有关,并且50岁以上的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主要是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相关的外阴癌,VIN是其癌前病变,80%未治疗的外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进展为外阴浸润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