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27例出生体质量<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肠外营养的护理经验.通过脐静脉通路建立肠外营养,加强对生长发育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尤其是对高血钾、低血糖及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预防和护理,本组惠儿顺利过渡到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出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67例,出生后接受静脉营养(PN)并出现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在减少肠外营养基础上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10~30mg/(kg.d)治疗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S-腺苷蛋氨酸30~50 mg/(kg.d)治疗1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酸(TBA)的水平。结果 2组各观察指标ALT、TBIL、DBIL、TBA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LT、TBIL、DBIL、TBA的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胆汁淤积症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对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预防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至2015年6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中28~32周早产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32周早产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C、D两组,每组各50例。给予A、C组静脉营养补充能量,B、D组在A、C组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观察4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出现胆汁淤积时间,以及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B组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低于A组,D组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B组患儿TBA、TBIL、DBIL、ALT水平均低于A组,D组患儿TBA、TBIL、DBIL、ALT水平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A、B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早产儿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预防措施为优化肠外营养治疗方案、早期微量肠道内喂养、母乳或人乳喂养、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使用益生菌及小剂量红霉素、加强消毒隔离防控医院感染等。发生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后,按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总结5例新生儿红斑狼疮患儿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心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护理,按医嘱用药,同时重视药物副反应观察;动态观察皮疹情况,做好皮肤护理;重视合理喂养,视患儿情况给予人工喂养或肠外营养,以保证营养;出院前做好宣教。5例患儿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
极低体重儿肠外营养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3例极低体重儿随机分肠外营养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治疗组患儿在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护理监测下应用全营养液作为肠外支持疗法。两组结果表明:给予肠餐静脉营养液,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体重快,缩短住院天数,水肿消失快,追踪治疗组痊愈10例结果提示;肠外营养液用于极低体重儿,可预防因体重过低,营养不足导致的脑发育不全等后遗症,并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肠外营养过程中糖代射紊乱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空 《天津护理》2005,13(2):109-109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过程中糖代谢紊乱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实施肠外营养过程中加强了对糖代谢紊乱的预防、监测与护理。结果:接受肠外营养治疗430例.2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05%,其中糖代谢紊乱5例,占并发症的19.23%。结论:糖代谢紊乱是肠外营养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严重影响患者对营养的吸收和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应密切注意监测,使用正确的静脉输注技术,尽可能地避免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时处理,以确保肠外营养得以继续和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予以胃肠外营养(PN)的新生儿胆汁淤积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月间,共有68例新生儿进行了7 d以上规范的胃肠外营养,应用统一的PN液配方,对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68例新生儿中有23例发生胆汁淤积,即直接胆红素>34μnol/L,与未发生胆汁淤积患儿比较,出生体重越轻、胎龄越小、PN持续时间越长、败血症发生次数越多、禁食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胆汁淤积.两者开始PN时的日龄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败血症的总例次及PN持续时间与胆汁淤积发生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566和0.498),可以预测直接胆红素的上升.结论致胆汁淤积的重要因素是感染、PN持续时间、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及禁食时间;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尽早开始肠内喂养、尽量缩短PN应用时间,可明显减少新生儿胆汁淤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齐玉敏  王友军 《临床荟萃》2022,37(12):1117-112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109例,同时选取母乳性黄疸患儿68例,健康新生儿80例。检测3组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粪便标准肠道菌群,对比3组门水平优势菌群和属水平优势菌群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结果 胆汁淤积症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水平和总胆红素比值(DBIL/TBIL)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均<0.05),胆汁淤积症组Ⅱ度菌群失调和Ⅲ度菌群失调占比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水平显著高于母乳性黄疸组和健康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变形菌门水平显著低于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中放线菌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均<0.05);胆汁淤积症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丰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胃肠道喂养的可行性,提高VLBWI胃肠喂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VLBWI早期胃肠道喂养的护理.[结果]28例VLBWI能够顺利通过胃肠喂养,占77.78%,8例出现胃肠喂养不耐受.[结论]严格掌握VLBWI早期胃肠喂养的开始时间、喂养方法、乳类选择,并辅以腹部抚触,可提高VLBWI胃肠喂养耐受能力,缩短肠外静脉营养的时间,减少和预防长期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杨颖 《南京护理》2023,(1):55-59
总结2例特发性胆道穿孔患儿术后实施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组建营养管理团队,重视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制订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启动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并加强喂养耐受性评估;实施自体消化液回输;加强胃造瘘的护理;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指导及延续性护理等。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例患儿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好转出院。出院后6个月随访,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108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观察记录每位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住ICU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测定臂肌围、氮、电解质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结果肠外营养组的氮平衡指标较肠内营养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营养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在住ICU时间和对营养耐受性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营养支持天数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而肠外营养组易并发血气胸和心衰加重。结论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或尽早由肠外营养过渡为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尽早脱机、拔管,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补充力肽的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充力肽的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静脉营养;力肽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按1.5Ml/kg补充力肽。分别在静脉营养治疗前1d及治疗后第4、7、14天测定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病人耐受性指标。结果:治疗第7天后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但力肽组增高更明显;病人耐受性指标中,力肽组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出现血葡萄糖和总胆红素升高。结论:补充力肽比单纯肠外营养更能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免疫功能的效果,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小儿周围静脉输入TNA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外营养多采用深静脉插管输入,近年来,由于TNA配方日趋科学合理,总渗透压降低,转而为以外周静脉输入为主。我院从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在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等应用儿童全营养混合液(TNA)520例,均采用外周静脉输入。本文针对周围静脉输入TNA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感染及静脉炎的预防;②糖代谢紊乱的预防;③高脂血症的预防;④PN治疗中需注意的其他问题等提出具体措施。由于加强了预防和护理,520例患儿均顺利接受了TNA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096%,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13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术后合理及时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肠外营养时做好深静脉导管护理,并定时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肠内营养时正确选用喂养液,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喂养液温度及喂养量,观察患儿腹胀,呕吐等情况.13例患儿中11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的术式及围术期治疗原则。方法:系统回顾我院1994年2月-2002年2月两年间收治的小肠闭锁患儿68例,手术采用闭锁两断肠切除,端端斜形单层一期吻合术,围术期辅以周围静脉径路全静脉营养,术后4天对28例肠功能恢复不良患儿鼻饲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结果:本组患儿术后存活56例,治愈率82.35%,疗效满意。结论:先天性小肠闭锁治疗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保障吻合口通畅和良好的愈合;围术期护理和治疗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周围静脉径路全静脉营养既便于操作和护理又能基本上满足患儿机体营养发育的需要,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措施;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应用于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患儿,对闭锁远端肠功能的恢复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1例先天性簇绒肠病患儿的营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簇绒肠病属于罕见疾病,疾病早期患儿常因顽固性腹泻危及生命,营养管理是其护理难点。该文总结l例先天性簇绒肠病患儿营养管理经验。护理要点:开展营养筛查及评估,为制订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依据;尽早开展肠外营养支持,追赶体重增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预防并及时干预常见并发症。经过60 d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病情得到控制,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总结1例机械通气超低出生体重儿反复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护理要点:呼吸道管理及病情观察;静脉营养和肠道营养管理;感染的预防;发展性照护;出院前准备服务和延续护理。经医护人员共同合作进行有效的喂养管理,患儿体重增长至4.75 kg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Citrin缺陷所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方法对43例Citrin缺陷所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护理重点为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及针对性健康宣教。结果 43例患儿中,2例合并肝硬化,其他患儿治疗2月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对Citrin缺陷所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给予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危新生儿肠道外营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65-4366
目的 观察高危新生儿进行肠道外营养(静脉营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或不耐受肠道喂养,而需要部分或完全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于生后24 h内开始应用"全合一"静脉营养;对照组45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儿病情稳定后开奶并逐步加奶.观察两组体重增长、硬肿症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治愈率等.结果 两组NEC、吸入性肺炎、体重增长、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营养组硬肿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道外营养可促进危重新生儿体重增长、降低硬肿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提示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肠道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