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49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腋淋巴结阳性组微血管密度为 (116.0± 43 .2 )个 /mm2 ,阴性组为 (74.5± 3 2 .8)个 /mm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瘤体直径≤ 2 .0cm组微血管密度为 (68.5± 2 4.9)个 /mm2 ,>2 .0cm组为 (10 8.2± 42 .7)个 /mm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 erbB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为 (110 .1± 43 .9)个 /mm2 ,阴性组为 (81.0± 3 8.9)个 /mm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复发组微血管密度为 (119.0± 3 9.6)个 /mm2 ,未复发组为 (64 .4± 2 4.1)个 /mm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中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9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结果腋淋巴结阳性转移组微血管密度为116.0±43.2个/mm2,阴性转移组为74.5±32.8个/mm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瘤体"≤2.0cm"组微血管密度为68.5±24.9个/mm2,">2.0cm"组为108.2±42.7个/mm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C-erbB-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为110.1±43.9个/mm2,阴性组为81.0±38.9个/mm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复发组微血管密度为119.0±39.6个/mm2,未复发组为64.4±24.1个/mm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关系密切,微血管密度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血管密度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防治杂志》2002,9(6):599-6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手术切除的6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分别采用D2-40和CD31标记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和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周及瘤内D2 40、CD31表达情况并计算LVD和MVD,分析瘤周及瘤内LVD、MVD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TNM分期、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病理类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瘤内和瘤周LVD分别为(4.6±2.0)个和(8.2±3.5)个,瘤内和瘤周MVD分别为(46.3±16.5)个和(47.6±15.3)个;瘤周LVD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瘤内LVD、瘤内及瘤周MVD与以上参数均无关(P>0.05);全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8.6个月,其中瘤周低LVD者的中位OS为31.0个月,低于瘤周高LVD的43.0个月(P<0.05);瘤周高MVD者的中位OS为46.0个月,而瘤周低MVD者为4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瘤周L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王猛  黄乃祥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6):659-660,666
有研究表明肿癌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瘤体血管的形成 ,这给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还缺乏直接的检测手段来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现就检测肺癌瘤体血管形成的抗体 ,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测定的计数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MVD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1 血管内皮免疫组化染色抗体的选择1.1 抗Ⅷ因子相关抗原 (factorⅧ relatedantigon ,FⅧ -RA )抗体免疫电镜下观察发现FⅧ -RA定位于内皮细胞 (endothe liacell ,EC)的Weibel -palada小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4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情况,并随访预后情况。结果:肿瘤越大,肿瘤分级越高,其MVD越高(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复发患者的MVD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1)。VEGF C-erbB-2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未发现MVD与P53、ER有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4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牛成情况,并随访预后情况.结果:肿瘤越大,肿瘤分级越高,其MVD越高(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复发患者的MVD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1).VEGF C-erbB-2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未发现MVD与P53、ER有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CD146 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R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3例RCC组织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CD146蛋白表达情况和CD34标记的MVD,分析 CD146表达及MVD与R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D146蛋白在R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7 %(39/43),高于在正常肾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0 %(6/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7,P<0.05)。其与肿瘤大小、转移明显相关(χ2=7.57,r=0.62、χ2=19.99,均P<0.05),而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χ2=1.37,均P>0.05)。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RCC组织的MVD为78.00±23.10 ,正常肾组织为23.05±7.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0.05)。其与肿瘤分期、转移相关(t=2.37、2.10,均P<0.05),而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t=1.33、1.46,均P>0.05)。CD146蛋白在RCC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在RCC组织中的水平有相关(r=0.74 ,P<0.05)。结论 CD146高表达与RCC血管形成有关;CD146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与R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检测肺癌中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Ge G  Zhou Q  Zhang S  Liu L  Chen J  Cheng N  Qin J  Li L 《中国肺癌杂志》2000,3(4):284-287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 vasculardensity ,MVD)与肺癌病理生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 114例肺癌组织、3 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MVD。结果 ①肺癌组织中MVD( 3 0 .3 7± 10 .5 6)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 10 .2 3± 6.2 9) (P <0 .0 1) ;②MVD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 ,淋巴结转移状态 ,P TNM分期 ,细胞分化程度等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1) ,而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③肺癌组织中MVD高密度(MVD≥ 3 0 )组患者 5年生存率 ( 17.2 7% )明显低于低密度 (MVD <3 0 )组 5年生存率 ( 5 2 .74% ) (P <0 .0 1) ;④MVD与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2 1,P <0 .0 1) ;⑤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 :P TNM分期和MVD是判断肺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结论 MVD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检测肺癌中MVD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及指导术后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在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手术治疗的81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血管密度,并分析该指标在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结果:食管癌MVD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状况及TNM分期显著相关,MVD与TNM分期都是危险因子,表达越高,生存期越短。结论:MVD是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贲门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分布及密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D2-40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2例贲门癌手术标本和10例正常贲门黏膜中的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贲门癌周边区的LVD显著高于癌中心区及正常黏膜(P<0.05);癌中心区和正常黏膜的L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周边区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周边区LVD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癌中心区LVD与上述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 检测贲门癌组织LVD对了解贲门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及其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周边区LMVD明显高于中心区LMVD(P<0.05)和正常胃组织LMVD(P<0.05),且淋巴管为功能性的。周边区LMVD与肿瘤的Ming分型、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中心区LMVD与这些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胃腺癌癌周LMVD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癌周LMVD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行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96例,对这96例胃癌样本采用q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相对表达量及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C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特征如大小、发病的部位、侵袭深度,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远处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方面,淋巴受累组的VEGF-C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淋巴结受累转移的风险有关.VEGF-C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VEGF-C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在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及食管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入组手术治疗的34例非小细胞肺癌和81例食管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的MVD,分析检测结果 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MVD只对总生存期有独立预测意义;食管癌MVD对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具有独立预测意义.结论 MVD是...  相似文献   

15.
脂氧合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和15-脂氧合酶-1(15-lipoxygenase-1,15-LOX-1)mRNA及蛋白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匹配的癌旁正常组织中5-LOX、15-LOX-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5-LOX mRNA及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而15-LOX-1mRNA及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5-LOX与15-LOX-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5-LOX和15-LOX-1的表达失衡,且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朱琪伟  吴志军  王建红 《中国肿瘤》2014,23(10):865-868
[目的]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法检测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新鲜组织中pERK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ERK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2.35±0.36)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1.18±0.25)及浅表性胃炎组织(0.68±0.10)(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R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3%)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43.3%)及浅表性胃炎组织(5.0%)(P均〈0.01)。胃癌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结论]pERK在胃癌中高表达,pERK在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检测pERK表达可能有助于胃腺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TDH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钙黏蛋白(E-cadherin)、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TDH、E-cadherin、CD31在60例胰腺癌及其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用抗CD31抗体标记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应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例胰腺癌及其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MTDH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TDH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胰腺癌组织MTDH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P=0.014)、淋巴结转移(P=0.002)和远处转移(P=0.006)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P=0.002)、淋巴结转移(P=-0.023)和组织学分级(P=-0.027)相关.MTDH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cadherin表达负相关(P<0.05),与MVD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TDH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相关.MTDH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通过影响肿瘤E-cadherin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来促进胰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胃癌及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中Fas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Fas蛋白在胃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20例正常胃粘膜,38例胃粘膜不典型生,52例胃癌进行Fas蛋白检测。结果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Fa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均〈0.05)。Fas蛋白表达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Fas蛋白与胃癌形成有关,与胃癌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 (E -Cadherin ,E -Cad)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和抗E -Cad抗体对 65例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组织E -Cadherin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E -Cadher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5 7%、5 0 0 % ,正常胃粘膜上皮全部表达 ,E -Cadherin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与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5 )。结论 上皮型钙粘蛋白表达对评估胃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E -Cadherin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p27Ki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20例胃良性病变标本及62例胃癌组织p2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27在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100%(20/20),而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41.9%(26/62),p27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的阳性表达在未累及浆膜及淋巴结未转移者显著高于累及或穿透浆膜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27参与胃癌的进展,可能是一个预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