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及其分离鉴定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泡是构成肺脏的主要结构 ,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其表面被覆的单层肺泡上皮主要由肺泡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构成 ,其中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typeⅡalveo larcells ,AT Ⅱ )具有重要的功能。当受到各种刺激时 ,AT Ⅱ可增生并修复已损伤的上皮细胞 ,起着肺泡上皮干细胞的作用。在其受到损伤后 ,若延迟修复 ,可影响上皮细胞对肺泡壁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从而导致成纤维细胞增生 ,与肺纤维化病变关系密切。此外 ,在内外环境损伤因素如慢性炎症、肺内瘢痕、慢性间质性肺纤维化、吸烟及其它有害因素的作用下 ,AT Ⅱ和Clara细胞 (细支气管无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C液低温灌注犬肺离体保存组织结构随保存时间变化的特点及规律,评价EC液低温灌注对犬肺的保存效果。方法:4C EC液灌注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肺并离体低温保存,灌注结束后,分别保存30、60、120、180、240min,取材制作组织标本,测试、观察不同时点肺组织湿干重与肺泡上皮细胞核的体积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表面积与体积比(Rsv),以灌注前为对照组。结果:肺组织湿干重比、肺泡上皮细胞核的Vv、Sv、Rsv随低温保存时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保存4h内肺组织结构的特点没有变化,肺泡上皮细胞核的Vv、Sv、Rsv变化不明显,改进后的EC保存液可以用于供体肺保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G1长期灌胃对NIH小鼠肺泡上皮细胞SP-C和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3组:AFG,小剂量组(3μg/kg组)、AFG1大剂量组30μg/kg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口灌胃NIH小鼠AFG1,对照组灌胃同等容量生理盐水,3次/周,连续灌胃24周。实验第58周处死实验动物,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蛋白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小剂量AFG1组和大剂量AFG,组肺泡上皮细胞SPC标记指数分别为(31.63±5.51)%和(33.58±4.84)%明显高于对照组(19.72±1.92)%,P〈0.01。小剂量AFG1组和大剂量AFG1组肺组织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27.64±9.22)%和(30.08±9.3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1±1,89)%,P〈0.01。结论黄曲霉毒素G1长期灌胃NIH小鼠可以促进肺泡上皮细胞中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曲霉毒素G1长期灌胃对NIH小鼠肺泡上皮细胞SP-C和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3组:AFG,小剂量组(3μg/kg组)、AFG1大剂量组30μg/kg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口灌胃NIH小鼠AFG1,对照组灌胃同等容量生理盐水,3次/周,连续灌胃24周。实验第58周处死实验动物,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蛋白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剂量AFG1组和大剂量AFG,组肺泡上皮细胞SPC标记指数分别为(31.63±5.51)%和(33.58±4.84)%明显高于对照组(19.72±1.92)%,P〈0.01。小剂量AFG1组和大剂量AFG1组肺组织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27.64±9.22)%和(30.08±9.3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1±1,89)%,P〈0.01。结论 黄曲霉毒素G1长期灌胃NIH小鼠可以促进肺泡上皮细胞中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除草醚(nitrofen)是一种除草剂,已被广泛用于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的制备.本研究旨在观察除草醚对体外培养的Ⅱ型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分别用20、40、80 μmol/L除草醚处理Ⅱ型肺上皮细胞A549后,采用MTT比色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和实时RT-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及吖啶橙-溴化乙啶荧光染色法观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40、80 μmol/L除草醚作用12~48 h后,A549细胞增殖活性降低12.43%~71.73%(P<0.01),克隆形成能力抑制79.2%(P<0.01);细胞内PCN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除草醚作用后部分A549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率为8.0%~22.5%(P<0.01),且不受caspases抑制剂zVAD-fmk的影响,凋亡抑制基因Bcl-xL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除草醚可能通过分别下调PCNA和Bcl-xL的表达抑制Ⅱ型肺上皮细胞增殖、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对肺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采用5Gy 60C0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的30 min、lh、3h、6h、12h、24 h及72 h应用MTI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于照射后的30 min、lh、3h、6h、12h应用AO/E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LPS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LPS能够以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依赖的方式显著诱导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同时LPS能够升高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LPS能够增加细胞内p53的表达水平并降低Bcl-2的表达。用白藜芦醇处理48h后,LPS所引起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的现象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能够有效逆转LPS所引起的细胞内p53表达水平升高以及Bcl-2表达下降的情况。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p53水平以及升高Bcl-2水平对LPS所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42岁 ,于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夜间为重 ,影响睡眠。痰不多 ,为白色黏痰 ,无痰中带血 ,无胸痛 ,无发烧盗汗 ;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 2cm× 2cm实性占位 ,于 2 0 0 0年 5月 15日收入院。平时身体健康 ,无结核病史及密切接触史 ,有吸烟史 2 0多年 ,每日 40支左右。查体 :中年男性 ,发育营养良好 ,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胸廓对称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律整 ,心率 80次 /min ,无杂音。腹平软 ,肝脾未及。四肢活动好 ,无杵状指、趾。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入院后经术前准备 ,于 2 0 0 0年 5月 19日…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通过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活性蛋白C (proSP-C)、Ⅰ型肺上皮细胞标志蛋白(HOPX)、间质细胞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组织表达的动态变化,以确定放射诱导肺纤维化的间质细胞是由Ⅱ型肺上皮细胞异分化所致,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给予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胸部X线单次照射20Gy,分别在照射后24 h、1周、1~6个月收集小鼠肺组织,通过对比肺组织(0Gy)形态学变化,明确肺纤维化形成时间点。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roSP-C、HOPX、vimentin及TGF-β1表达改变,判断Ⅱ型上皮细胞在不同损伤阶段的动态表型,再用Western blo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单次20 Gy照后3个月肺组织发生局部纤维化。Ⅱ型细胞能共表达proSP-C/HOPX和proSP-C/vimentin;而Western blot显示这些蛋白和TGF-β1的表达量随肺损伤而发生改变。结论 推测肺Ⅱ型上皮细胞在X线照射后因TGF-β1升高异分化为间质样细胞,这可能是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肺泡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2 岁以前 [1],2~4 岁时,肺泡细胞数量达到成年人水平 ( 3 亿~6 亿个 ),这之后肺泡的数量、大小和复杂程度可能还会继续缓慢增加,直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期 [2-3].越早发生在胸段的脊柱畸形,对胸廓的形态、活动度、容积影响就越大,同时产生的异常机械应力对肺细胞生长发育、组织分化的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腺癌部分亚型中,单纯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e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伴BAC成分的肺腺癌(adenocareinoma,AC)及不伴BAC成分的AC之间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三者间的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经外科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随访资料完整并满3年的106例肺腺癌患者(男45例,女61例)的病例及相应的组织学切片.并依据2004年版WHO最新肺癌病理学分类标准进行分组:单纯型BAC、伴BAC成分的AC及不伴BAC成分的AC,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三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同时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三组间与性别、年龄皆无统计学意义,与吸烟指数、肿瘤直径、N分期、TNM分期及术后是否复发等因素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61.0%和40.5%,并且三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单纯型BAC的3年生存率高于其余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不伴BAC成分的AC 3年预后最差.结论:单纯型BAC、伴BAC成分的AC及不伴BAC成分的AC,三者在临床病理因素方面各有特点,并且有着完全不同的临床预后;对三者进行严格区分,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依据,有助于对肺腺癌患者进行科学而全面的临床治疗以及早期积极有效地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发生于左肺20例,右肺10例.肿块多为单发,呈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楔形或空洞样病灶.肿瘤最大直径1.01~9.05 cm,CT表现为肺内边界清楚的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增强呈中重度持续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17例肿块内见斑点状钙化,2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气新月征3例,贴边血管征13例,尾征6例,晕征5例.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CT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5.
尾加压素Ⅱ(U-Ⅱ)是一种新发现的血管活性肽,通过激活G蛋白耦联受体,引起胞外钙内流、胞内钙贮释放而发挥作用.经研究证实U-Ⅱ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在肿瘤生长、转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局限型细支气管—肺泡癌44例的临床手术X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浩皋  江新源 《癌症》1992,11(2):134-136
本文收集经我院手术病理确诊的局限型肺泡癌44例。男26例,女18例,其中50岁以上者32例(72.7%),多数无明显症状而经体检发现。因此,强调老年人体检发现肺部局限性肿块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本文描述了本病的X线表现,着重分析本病与其它外围型肺癌的异同,其主要不同点是病灶内出现支气管气相征或多个小空泡征或支气管气相征与胸膜凹陷征同时出现,均是本病较为典型的X线表现,对诊断有帮助。最后讨论了有关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我科收治Ⅱb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病因1.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发作性头晕、头疼、乏力7年,加重月余入院。体检:血压14.6/10.13kPa(110/76mmHg),马凡氏体型,双眼裸视0.1,通过裂隙灯可见左侧角膜粗大增生的神经纤维,嘴唇肥厚外翻,颊部、舌缘见多个刺状赘生物,齿间距较宽,甲状腺双侧叶均可触及较硬包块,无血管杂音,心肺无异常。既往史:发现患者自幼发育迟缓,常常便秘及腹胀不适;家族史调查未发现其父母有上述类似症状,其独生子有典型的马凡氏体型及唇舌粘膜神经纤…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PCR TRAP ELISA半定量法及PCR TRAP银染定性法 ,检测 5 7例经螺旋CT扫描而发现并疑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BALF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将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肺癌组BALF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敏感性为 86.1% ,特异性为 90 .5 % ,准确性为 87.8%。结论 BALF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晚期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特点和化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Y  Zhang XR  Su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98-301
目的 分析晚期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以及化学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晚期BAC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大部分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 53例患者中,女性34例(64,2%),不吸烟者42例(79,2%),发生于右肺者29例,12例患者表现为多发病灶或弥漫侵犯。化疗有效率为17.0%,其中2例(3,8%)获完全缓解,7例(13,2%)获部分缓解,30例(56.6%)患者病情稳定,14例(26,4%)病情进展。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个月和16,0个月,1年生存率为71,7%。Ⅲ~Ⅳ度的毒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4.0%)、血小板减少(15.1%)、贫血(22.6%)、恶心和呕吐(39.6%)、脱发(30.2%)、便秘(17.0%)和外周神经毒性(13.2%)等。结论 晚期BAC好发于女性、不吸烟者,以右肺多见,似有多发病灶或双肺弥漫侵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对晚期BAC疗效尚可,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与历史同期别的肺腺癌相比,BAC有着更好的1年生存率和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