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氧水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富氧水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方法:36名受试者自海拔1400m驻地乘汽车2天到达海拔3700m当日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一日2次,直至进入海拔5200m某哨卡第6天,共服液8天。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进入哨卡第2天、4天、6天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然后分度与评分。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脉率。结果:进驻哨卡第2天和第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减少,而SaO2增高(P<0.05或P<0.01),进驻哨卡第2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脉率降低(P<0.05)。结论:饮用富氧水有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的作用。方法将4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4人。于进驻高原前2 d对A组在海拔1400 m进行高压氧干预,每天1次共2次;于第3天三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2 d到达海拔3700 m地区休整2 d,同时对B组进行高压氧干预(方法同A组);C组为对照组。于第7天三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1 d到达海拔5200 m某边防哨卡。对三组进驻哨卡第2、4、6天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分度评分,同时检测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A组及B组较C组分值降低、HR减慢、SaO2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可改善高原低氧血症,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方法 :进驻海拔 5 2 0 0m哨卡的某部 118名士兵随机分为 6组。将复方红景天、银杏叶片、酪氨酸、复方党参、乙酰唑胺、异叶青兰组列为A、B、C、D、E、F组 ,每组 18~ 2 0人。于进入高原前 4天开始 ,每日早晚各服药 1次 ,到哨卡第 3天停药 ,连服 12d。部队进驻哨卡第 1~ 7天 ,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 98- 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每天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 ,然后分度评分。分值高者 ,高原反应症状重。结果 :部队进入哨卡第 1天 ,A组症状评分较C、D、E、F组低 ,C组较A、D、E、F组高 (P <0 .0 1或P <0 .0 5 )。第 3天 ,除F组外 ,C组均高于其它 4组 ,B和E组较D组低 (P <0 .0 5或P <0 .0 1)。第 5天 ,A和B组较C组低 ,A组较D组低 (P <0 .0 5或P <0 .0 1)。第 7天 ,B组较A、C和D组低 ,F组较A、C和B组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银杏叶片预防急性高原反应效果最好 ,乙酰唑胺和复方红景天次之 ,复方党参较异叶青兰好 ,酪氨酸最差  相似文献   

4.
铁运与空运人员进入高原后高原反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铁路运输(铁运)与空运人员进入高原后发生高原反应和轻症急性高原病的情况。方法:铁运对象为105名健康青年男性(铁运组),空运对象共99名(空运组)。采用自制的高原反应问卷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入高原(海拔3 680 m)后3 d的高原反应情况进行逐日调查,比较两组间高原反应发生率、高原反应评分及轻症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空运组比,铁运组无反应者的比例较低(P<0.05);在到达高原后的第2 d和第3 d,空运组的评分高于铁运组,但是,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进入高原后的第1 d和第3 d,空运组的高原反应发生率高于铁运组(P<0.01)。结论:铁运人员进入高原后的高原反应发生率可能较低。但是,还应该进行更大样本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单次高压氧对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作用.方法 进入高原前1 d,高压氧组常规高压氧治疗一次,进入到海拔4014 m的高原后,比较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单次高压氧对急性高原反应中常见的头昏、睡眠障碍及心率加快3个指标有明显效果(P<0.05),而对其他10个指标,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 对反复进入高原的汽车部队官兵,高压氧对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仅有一定的作用,适用于对既往进入高原有头昏、睡眠障碍及基础心率偏快的人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对高海拔地区青年的抗低氧效果。方法:将3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伊洛前列素组(n=16)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m历时5天进入5 200m,从进入海拔5 200m当天开始,伊洛前列素组每天4次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连续5天;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随访观察第1天、3天、5天急性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结果:两组青年进入高原后均未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进入海拔5 200m第1天、3天、5天伊洛前列素组较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和HR均降低(P〈0.05);SaO2均增高(P〈0.001)。结论:在高海拔地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可改善高原低氧血症,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的抗低氧效果。方法将3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组(n=18)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 m历时5 d进入5 200 m,从进入海拔5 200 m当天开始,沙美特罗组每天早晚各1次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准纳器1个剂量(沙美特罗100μg,丙酸氟替卡松200μg),连续5 d;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观察第1、3、5 d急性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结果进入海拔5 200 m第1、3、5天沙美特罗组较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均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SaO2均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R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改善高原低氧血症,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荆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55名青年随机分为沙美特罗组(n=31)和安慰剂组(n=24),自海拔1400m历时4天进入5200m,第2天开始,沙美特罗组每天早晚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一个剂量(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100μg),连续7天;安慰荆组用同样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观察第2天、4天、7天急性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SaO2和脉率。结果:进入海拔5200m第7天安慰剂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较沙美特罗组严重(P〈0.05),第2天、4天安慰剂组脉率较沙美特罗组减慢(P〈0.05),SaO2两组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间沙美特罗组发生一例高原脑水肿,安慰剂组发生一例高原肺水肿。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预防急性高原反应无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人。于进驻高原前2 d对A组在海拔1 400 m进行高压氧预治疗,每天1次,共2次;于第3天3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2 d到达海拔3 700 m地区休整2 d,同时对B组进行高压氧干预(方法同A组);C组为对照组。于第7天A、C两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1 d到达海拔5 200 m某边防哨卡;B组青年乘汽车历时1 d到达海拔5 380 m某边防哨卡。进入哨卡第5天分别对三组受试者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结果A组及B组较C组P、TPR、ALT、η、PAWP、BK、CCP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V、mAP、BV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预治疗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治疗对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拟进驻海拔5380m地区的40名青年战士随机分为高压氧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名)。在海拔3800m地区对治疗组行高压氧预治疗,后随其到海拔5380m地区观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同时采用军标GJB 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对其进行评分。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的急性高原反应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预治疗可提高机体在低氧环境下的生理功能,抑制人体自由基的生成,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舒理康胶囊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现场实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现场验证舒理康胶囊的抗缺氧功效,探寻新的预防急性高原反应药物。方法:随机选择150名空运进驻日喀则(海拔3900m)的新兵,将他们分为3组,分别服用空白胶囊(对照组)、舒理康胶囊(舒理康组)和红景天胶囊(红景天组)。在进入高原前2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至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止。在受试者进入高原后,每日傍晚由专人对受试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调查和评分。结果:在前3天的评分中,舒理康组的评分都是最低,且评分为0分(无高原反应)的百分比分别是34%、60%和76%;对照组分别是28%、48%和76%;红景天组分别是24%、40%和66%。评分(1~4)分(基本无高原反应)的情况与0分基本相同。在>10分(中度以上急性高原反应)的项目中,舒理康组未发生1例,而其它两组分别有2例、1例。结论:舒理康胶囊可以减轻缺氧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具有预防高原反应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高原西氏胶囊防治急性高原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原西氏胶囊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方法:将进驻海拔5380m的52名青年随机分成4组进行双盲实验,自进驻当日开始服药至第7d。高原西氏胶囊组14人,异叶青兰组14人,三普红景天组12人,对照组12人。以军标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进驻第1、3、5、7d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然后分度评分,同时,测定脉率和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高原西氏胶囊组急性高原反应较其它3组明显减轻,SaO2升高(P<0.01或P<0.05)。结论:高原西氏胶囊防治急性高原反应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理康胶囊对快速进入高原的青年男性血压的影响,从一个方面探讨其抗高原缺氧及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机理。方法:在2005年冬季进藏新兵中进行整群抽样,选择一个连队共150名新兵,分为舒理康组、红景天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舒理康胶囊(卫食健字2002第0092号)、红景天胶囊(军药准字Z 2001020)和医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从进入高原前3 d开始服药,3粒/次,2次/d,直到进入高原后的第5 d停药。分别于受试者服药前和进入高原后的第1 d、第3 d和第7 d各测定一次受试者的血压值。结果:受试者进入高原后的第1 d血压基本稳定;在第3 d各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升高为主,收缩压的变化幅度大于舒张压;舒理康组和红景天组收缩压虽然有变化,但在进入高原前后的自身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红景天组到第7 d收缩压还略有降低,舒理康组则维持在与平原同一个评价等级上。结论:受试者进入高原后,血压值会升高;舒理康和红景天胶囊都有一定调节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高原适应性训练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对拟进驻高原的160名汉族男性青年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名),在进驻高原前3个月进行适应性训练,3个月后当其抵达海拔5200 m驻地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对其进行评分,同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结果两组GJB评分值、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测量值等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体温、呼吸、收缩压等测量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适应性训练可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富氧水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富氧水对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名青年战士等分为两组,使用双盲法,在海拔3700 m某地,实验组服用富氧水,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在其抵达海拔5300 m驻地后第3天,采用《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1098-1991)对其进行急性高原反应评分;第7天,采用《高原习服评价指标与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4301-2002)对其进行高原习服基础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服用富氧水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富氧水可提高人体在缺氧条件下的血氧饱和度,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缩短人体在高原缺氧条件下习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对提高人体在高原缺氧条件下暗适应的意义。方法选择拟进驻高原的青年战士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在海拔3700 m某地集结修整时实验组行高压氧治疗,1次/d,每次4 h,共3 d,后随其到海拔5200 m的驻地,在简易暗室内观察两组的暗适应时间、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结果实验组暗适应时间短、血氧饱和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干预可增加人体在高原缺氧条件下的血氧饱和度,并提高人体的暗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低氧反应和屏气反应在急性高原反应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庆愿 ,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 0 0 4 ,2 0 (2 ) :14 2~ 14 4 )  高原环境对人体有较大的影响。平原人进入高原后 ,部分人群会出现包括头痛、呕吐、心慌、食欲减退等一系列临床征候群 ,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AMS) ,严重者还会发生高原脑水肿和高原肺水肿等恶性高原病 ,从而威胁进入高原人群的生命安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若能在进入高原前 ,对进入高原后高原病的发病情况作出预测 ,将是十分有益的。为此作者对进藏人员进行了低氧实验 ,并对所观测指标与进入高原后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屏气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原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 700 m半年的2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高压氧前(对照组)和高压氧2次(A组)及5次(B组)后第2天和第8天进行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实验。受试者用EGM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50W,每3 min递增50W,以60 r/min连续踏车至200 W3 m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运动心率达170次/min时机体所做的功(PWC170)和运动功率90 W时的心率(HR90W),记录功率200W时的肺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两组高压氧组较对照组PWC170、SaO2及心功能指数均增高(P<0.01);HR90W、肺通气量降低(P<0.01),且其效率能保持1周。结论高压氧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体力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抗氧化剂对高原习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抗氧化剂茶多酚对进藏官兵高原习服的影响 ,旨在为驻平原部队进藏选择更好的降低高原反应预防用药。方法 对服药的 48人 (TP组 )和未服药 85人 (对照组 )采用进驻不同高度、不同时间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群体问卷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进藏第 2天 (2 80 0m)、进藏第 1 0天 (4 70 0m)急性高原反应症状人次和积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抗氧化剂茶多酚是降低急性高原反应、促进高原习服的良好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溶栓胶囊对急速进入高原人群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了解药物对急性高原缺氧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30名进藏新兵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三组,溶栓胶囊组110名设为A组,进入高原前后7 d口服溶栓胶囊;红景天组110名设为B组,进藏前后7天服用红景天胶囊;医用淀粉胶囊组110名设为C组,进入高原前后7 d口服医用淀粉胶囊;测定进藏前后SaO2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溶栓胶囊和红景天胶囊均能够提高进藏人群的SaO2,与医用淀粉胶囊组的SaO2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不能达到进藏前水平。结论溶栓胶囊可适当提高进入高原人群的SaO2,从而发挥预防急性高原缺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