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七方"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少卿 《江苏中医药》2004,25(10):46-48
“七方”指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和复方,是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而提出的7种处方原则,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辨证施治、处方遣药,在针灸临床,对于处方取穴和施术,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灸配穴处方的理论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腧穴配方规划为大方、小方、轻方、重方、急方、缓方、单穴方、双穴方,并探讨了复方的组合方式,提出:针灸处方除考虑腧穴的功效外,还要考虑发病的轻重缓急、症状的虚实寒热、刺激方式和刺激量的有机组合,希望能对传统的配穴方法有所补充,为针灸配穴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探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临床善用汗、吐、下法治病疗疾 ,故为攻下派代表 ,又称为“攻邪派”。七方十剂 ,是理论上类分方剂的标准。实际上 ,七方只是一种概括方剂构成类型的理论 ,所以组方时基本被历代医家采用。亦未见有按七类分的方式。十剂是按功能主治来类分方剂的一种模式。张氏对七方十剂理论进行了论述 ,但却是从弘扬攻邪三法及临床运用出发 ,并未完全依此类分方剂。七方十剂 ,体现了张子和不仅在方剂理论上 ,而且在临床实践中 ,对方剂学的发展卓有贡献。1 七方新义依子和之说 ,大方有二、小方有二、缓方有五、急方有四、奇方有…  相似文献   

4.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为攻邪派代表。七方十剂 ,是方剂分类的理论标准 ,在组方时基本未被历代医家采用。张氏对七方十剂理论进行论述 ,是从弘扬攻邪三法及临床运用出发 ,并未完全依此分类方剂。1 七方新义依子和之说 ,大方有二 ,小方有二 ,缓方有五 ,急方有四 ,奇方有二 ,偶方有三 ,复方有三 ,把方剂分七类。涵括了方剂的整体配伍、药品数目分量、君臣配伍比例、药性气味厚薄、毒性峻缓、治疗效应、剂型、服用量等内容。李时珍《本草纲目》将子和所论作为七方十剂的主要文献而收录 ,对后世方剂理论的发展影响较大。仅以张氏发挥部分 ,…  相似文献   

5.
孙思邈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其代表作,书中不仅载有各科疾病处方,亦记载了大量针灸学内容,其主要针灸学术特点反映于这两部书籍之中,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从经穴理论发挥、针灸治未病、灸有生熟说、针药结合及针脉结合、完善刺灸法、辑录针灸处方、擅用外治法七个方面来阐述孙思邈之针灸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百会温针灸配合腰腿七针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管狭窄症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百会温针灸合腰腿七针方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治疗5d为1个疗程,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温针灸配合腰腿七针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疾病,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古代文献中关于预防中风的针灸处方,认为古代针灸预防中风的处方主要分为两类,即"七穴方"和"足三里、绝骨方",并且古代预防中风艾灸多于针刺。  相似文献   

8.
郑爱军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14-1117
针灸治痰是周德安教授"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之一。周氏"针灸六治"包括针灸治神、治痰、治风、治痛、治聋、治动。针灸治痰方法有化痰、豁痰、涤痰、消痰法。针灸治痰处方包括针灸化痰方、针灸豁痰方、针灸涤痰方、针灸消痰方。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痰学术思想有完备的理、法、方、穴、术,为痰证的治疗提供很好的临床思路,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11月8日,四川省古蔺县中医院针灸馆建成投入使用,该馆占地600多平方米,是泸州市首家针灸馆。该馆装饰朴实大方,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是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养身、治病与一体。馆内各项设施齐备,开设有针灸、推拿、牵引、火罐、艾灸、药浴、药敷、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说法。实际临床针对复杂疾病,应用单方小方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疗效,经常需要合方大方的临床思维。临床应用合方大方之时,应该依据疾病病情而定,重视把握其适应证,合理地进行药物配伍。因此,只要适合疾病病情,谨守病机,临床应用合方大方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经》中腹满、泄泻针灸类方的现代临床意义。方法:从《内经》中摘取关于腹满、泄泻的针灸类方,加以解析,并与现代针灸临床进行对比。结果:共摘取腹满针灸类方原文4条,泄泻针灸类方原文6条,总计10条。10条原文在现代针灸临床中均有应用,部分原文在现代应用时有所发挥。结论:通过对《内经》中腹满、泄泻针灸类方的解析,加深了对经典原文的理解;通过与现代针灸临床的对比,为腹满、泄泻的针灸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脾胃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针灸临床尤有指导意义。为总结前人成熟的选配穴经验,以古为今用,故本文对秦汉·《黄帝内经》、晋·《针灸甲乙经》、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针灸资生经》、明·《针灸大成》、清·《针灸集成》等历代有代表性的七部著作的全部调脾胃多穴配伍处方进行了归类分析,从而得出如下规律: 一、调治脾胃经穴的选穴特点 1.通过归类分析,明显看出,在多穴配伍时,主要选用特定类穴,即四关以下诸穴、脾胃经的交会穴、背腧穴、募穴等。 2.在特定类穴中,又以四关以下诸穴应用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术七物颗粒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2、3组,分别予以白术七物颗粒结合针灸、单用针灸、单用白术七物颗粒、麻仁胶囊口服治疗,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1、2、3组分别为60.0%、70.0%、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明显优于单用白术七物颗粒或单用针灸治疗或麻仁胶囊口服,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有“百病兼痰”之说,而古今对于针灸治疗痰证少有论述.本文论述了周德安教授为针灸治疗痰证而创立的化痰法、消痰法、涤痰法和豁痰法四法,四法祛痰作用依次增强,并且介绍周氏创立的系列化痰针灸处方“化痰方”、“消痰方”、“涤痰方”、“豁痰方”及其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为痰证的针灸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1王执中其人王执中,字叔权,瑞安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乾道己丑(公元1169年)进士。官从政郎、澧州、峡州教授将作丞。为官期间操守高洁,毕生精力钻研针灸学,是浙江温州地区最早一位有医学专著问世与文献记载的著名针灸医药学家(据孙诒让《温州经籍志》)。撰《针灸资生经》七卷,《读书后志》、《既效方》各一卷,可惜后二书自元朝以后,诸家书目均未记录,早已亡佚。2《针灸资生经》的学术价值及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及评价痛泻要方加减结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对57例IBS病人采用中药痛泻要方辨证加减,结合针灸,辨证选穴、操作。结果:痛泻要方加减结合针灸治疗IBS临床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后主要症状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痛泻要方加减结合针灸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IBS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曾慧  孙敬青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89-1191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周德安教授认为,脑卒中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血气上行,气机下返不畅,致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故发生便秘。针刺治疗应先治神,着重从治风、治痰、补益入手调神;辨证时注意辨明虚实,实者用针灸大承气方泄热通腑、逐痰导滞,虚者用针灸润肠方及针灸补中益气方益气生津、润肠通便。在应用周氏针灸大承气方、针灸润肠方、针灸补中益气方、督脉十三针方等特色针灸处方的同时,还要针对疾病的不同分期进行治疗,急性期从痰论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从气血论治。  相似文献   

18.
针灸处方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是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基本因素之一。目前针灸处方缺乏系统和规范,更缺乏关于针灸处方统方模式的思考。针灸处方统方模式宜以脏腑辨证统方为经,八纲辨证统方为络,西医疾病系统归属统方为补充,使其框架具有提纲挈领、方便教学与临床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大方”考其意义有五:药味多;药力雄猛;药量多;药量多而一次服完;能治下焦重病等,此议“大方”乃指药味众多的方剂。《素问·至真大论》有“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二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之说,以此推之,超过“中方”(九味药)的方剂即属“大方”。“大方”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追溯历史,最初的方剂都是比较简单的,《内经》载方13首,最大的处方由四味药组成。医圣张仲景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何庆勇副教授运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临床经验。其运用小柴胡汤,注重方证辨证,七大方证,但见一症便是;力求原方原量,遵循仲圣原方药物配比;重视煎服法,去滓再煎;擅长叠用活用经方,治疗内科多种疑难杂症,常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