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肾小管性酸中毒系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引起的症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为家族性,与先天性缺损有关,继发性者可继发于肾盂肾炎,此病在国内自1958年以来仅有少数病例报告,较为少见,我院1969年收治一例慢性肾盂肾炎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兹报告如下。患者,丁某,女40岁,已婚,住院号,39391于1969年5月以尿频,恶心,呕吐入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功能众多,酸碱平衡是肾小管功能之一。进行肾小管泌氢功能的测定有助于对肾小管某些病变的诊断以及对各类肾脏病变的肾功能测定。本文报告正常人及各类肾脏疾病中肾小管泌氢功能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性酸中毒(下简称RTA)为无肾小球功能不全之肾小管功能不全症,是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和回吸碳酸氢离子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因临床症状复杂,易发生误诊或漏诊。现将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许××,男,48岁。患者自1974年5月开始,因四肢无力伴麻木感反复发作,先后住院3次,每次均误诊为周期性麻痹(以下简称周麻)。1981年4月又复发,遂第4次入院。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慢性病容,外观消瘦。心肺无异常。腹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病例报告日渐增多,传统概念将本病分为1型(远端肾小管缺陷)、2型(近端肾小管缺陷)及3型(1、2型的混合)。1976年Sebastian等提出了4型RTA的名词。此型与其它型一样,表现为高血氯性酸中毒,但具有高钾血症而不是低血钾,临床表现也与其它类型明显不同。本病并非少见,至1981年仅英国文献即已报告81例,国内也已有报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有助于防止病人发生致命性的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5.
肾小管性酸中毒并非罕见,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常被误认为周期性麻痹和/或骨质软化症。一年来笔者见有三例被误诊的肾小管性酸中毒,现择其中资料较完整的一例报告如下,并就其临床有关问题,扼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13例临床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30001)赵宝珍朱亦何军华晋中电业局职工医院鲍同颜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tubularacidosis,RTA)是一种肾小管排泌H+功能障碍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或损害较...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不能在肾小管腔与管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pH梯度,因而排泌氢离子及生成铵减少,使氢离子滞留体内,引起酸中毒,临床上出现肾小管不能有效地酸化小便,即使机体已有明显的酸中毒,病人除有代谢酸中毒外,常有尿钾、尿钠、尿钙排出增多,并有多尿、烦渴症状,易出现低钾、低钙及尿路结石等临床表现,病人可出现肌无力、软瘫,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若对本病警惕不高,则极易误诊,现报告长期误诊1例。某男,42岁,干部,因烦渴、多饮8年,双下肢疼痛,四肢无力5年余加重伴行动困难一年余,于1990年11月住我院治疗。患者自1985年开始感觉双足跟疼痛,致行走不快,不能跑步,1986年年出现左大腿,左膝关节疼痛,双下肢感沉重,无力、双上肢酸软无力,曾在当地医院拟诊为周期性麻痹,  相似文献   

8.
貌似神经系统疾病的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云南省人民医院内干科(650021)李燕,钱可久我们曾收治1例貌似神经系统疾病的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报告如下:崔某某,女,14岁。4年来常在无诱因情况下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伴四肢无力,行走困难,经输液补钾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酸化障碍,临床表现为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症候群。本病较少见,我院于1978年收治2例,疗效尚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致腰腿痛病人在临床上比较少,容易引起误诊与误治,文献专门报告极少.自1993年3月至2000年12月笔者收治300余例腰腿痛病人,其中有12例是由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引起的,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就其诊断与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小管酸中毒系由各种疾病所致的肾调节酸硷平衡失调与酸化机能降低的症群。其发病部位主要是肾小管,因其排泄氢离于和重吸收碳酸氢盐功能的障碍,引起尿酸化失常,以致造成慢性酸中毒。在临床实践中,肾小管酸中毒并非罕见,其与尿毒症性酸中毒完全不同,诊断处理不当,将导致病人死亡,处理得当予后良好。现将我院住院的三例病人加以报导,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调节酸硷平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高氯性酸中毒。本文报告并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26例成人肾小管酸中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3例,混合型1例。Ⅰ型肾小管酸中毒(dRTA)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又称远端肾小管酸中  相似文献   

13.
于敏  张双庆  李佐刚 《中国药事》2012,26(12):1388-1392
目的综述药物诱发的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免疫介导的损伤、细胞氧化损伤、细胞钙稳态紊乱等细胞毒性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结果大多数肾小球损伤由免疫介导的损伤引起,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损伤主要由药物、重金属等细胞毒性作用引起。结论药物源性肾损伤机制包括药物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和药物致肾小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人体衰老及各种代谢紊乱,肾组织结构及功能亦发生明显的减退。肾小管功能对骨代谢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骨质疏松病人肾小管功能的观察,发析骨质疏松与肾小管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5例骨质疏松的住院病人进行骨密度(BMD)、血钙、尿钙、骨钙素(BGP)及同位素肾小管功能检测。结果:BMD与BGP、血钙无明显相关,与尿钙、同位素肾小管功能呈明显相关关系,r分别为-0.6778,0.5333,均P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临床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9月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NS患者82 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同时测定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观察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及尿RBP、α1-MG、NAG水平均不同(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重的患者尿RBP、α1-MG、NAG明显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密切相关,肾小管功能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失盐性肾炎系指由于肾脏疾患,多因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所致肾小管丧失再吸收氯化钠的功能,而造成的临床特征,以大量氯化钠从尿中丢失引起低钠血症的一种综合征,又称为真性失钠性肾炎,临床症状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极相似。其它疾病例如结核病、某些内分泌疾病、烧伤等,也可引起肾脏大量丢失氯化物,造成低钠综合征,此非属真性失钠性肾炎。因往往同时有大量钾的丧失,故二者统称为失盐性肾炎。本文2例烧伤并发失盐性肾炎均为非真性失盐性肾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酚红排泄试验、同位素肾图和尿溶菌酶活性测定主要是反映肾小管的功能。三者有异同之处,但其灵敏度以尿溶菌酶活性测定为最高,依次为同位素肾图及酚红排泄试验。酚红排泄试验是最早使用检查肾小管功能的方法,能初步了解肾小管功能,但不能分辨单侧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由近端及/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而肾小球功能则正常或损害较轻。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例RTA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3例,女12例,年龄20~69岁,病程多数在2年内。全组患者均无阳性家族史,其中继发于慢性肾盂肾炎6例,海绵肾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2例,重叠综合征1例,梗阻性肾病1例,原因不明3例。  相似文献   

19.
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是直接基因产物 ,各组织的生成率恒定 ,其血浓度不受炎症、肌肉量、发热或性别等因素影响 ;几乎全部由肾小球滤过 ,由近曲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代谢[1] ,故尿中CystC浓度很低。近年来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血清CystC在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比血肌酐更好。但以尿CystC浓度来评估肾小管功能报道甚少。我们检测了 81例肾脏病患者尿CystC浓度 ,结果显示 ,尿CystC是评价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本组 81例 ,均选自本院住院的肾脏病患者 ,男 4 7例 ,女 34例 ;年龄 1 8~ 72岁 ,平…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移植术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6年(1994年12月~2000年8月)来我院共行尸肾移植者62例,其中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者10例,发生率为16.1%,其中1例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引起了严重并发症,其余各例除了继续常规抗排异处理外,辅以血液透析,经2~3周,移植肾的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