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持续性植物状态伴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找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2例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2例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均得到控制。结论以上护理方法可有效控制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利于患者早日拔除气管导管、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进行气管切开术的ICU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吸氧、吸痰、人工管道及气道湿化和口腔护理等护理,180例患者均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逐渐恢复,平均20 d拔管。其中38例(21.1%)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后经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呼吸道感染控制,于50~90 d拔管。生存率为88.3%(158例),患者生存治疗明显提高。结论 ICU患者气管切开后经过有效的护理,明显的降低呼吸道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6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病人共检出病原菌8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最高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6%)、肺炎克雷伯菌(10.1%)、大肠埃希菌(7.9%)及鲍曼不动杆菌(7.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初始治疗有效者占68.5%,初始治疗用药与药敏试验不符、效果不佳更换抗菌药物者占31.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多样,需要进行严格的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07,自引:5,他引:207  
总结1997年12月至1999年9月在ICU住院行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38例,通过取深部痰做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菌群分布及药敏状况,指出细菌种类多是其特点,并强调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观察组和32例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减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的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239例ICU气管插管的肿瘤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239例气管插管的肿瘤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1例,其中>70岁的老年患者占68.3%,气管插管时间≥3 d,感染率明显增加,与气管插管时间<3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3,P<0.05).结论 ICU气管插管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护士应加强插管患者的护理,重点是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口腔护理,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技术操作,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插管,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8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干预组,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同期归档病例75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教育,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气管切口及套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结果 干预组呼吸道感染率为3.6%,对照组感染率为14.7%。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143-2144
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对象为80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根据住院编号奇偶随机分成对症组和综合组。对症组护理措施为对症处理,综合组护理措施为综合处理。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肺部感染治愈时间、ICU住院时间、护理工作评分。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症组,肺部感染治愈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症组短,护理工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症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综合处理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治愈,缩短治愈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在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引入循证护理的效果及措施.方法 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确定我科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38例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护理措施,系统地按呼吸道管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术后无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可提高气管切开术后的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时间长的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呼吸道,其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专家们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急救手术,系切开颈段气管前壁,使患者经过新建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方式[1].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急救手术,系切开颈段气管前壁,使患者经过新建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方式。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其呼吸道的管理极为重要,而这也是临床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领域的重要应用,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遵循证据的护理科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提高护理实践的方法。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对103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实施了循证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丽 《现代护理》2007,13(3):266-267
目的总结在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引入循证护理的效果及措施。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确定我科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38例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护理措施,系统地按呼吸道管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38例患者术后无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可提高气管切开术后的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术后获得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方法经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因素,提出防控对策。结果所调查的该医院实施气管切开术并置管的病人136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5例、127例次,感染率为69.9%、感染例次率为93.4%。结论气管切开术置管所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大多根据病情行气管切开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创伤科自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患者200余例,术后采用了正确的吸痰、吸氧、呼吸道湿化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后并发各种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探讨应采取的紧急救助措施,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气管切开病人的各种并发症,从而有效防止病人因呼吸道梗阻出现意外死亡。方法对3例气管切开后出现呼吸道梗阻的病人进行分析,找出呼吸道梗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如吸痰、止血、重置导管等,并注意观察救助结果。结果3例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很快缓解。结论根据气管切开病人并发呼吸道梗阻的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减少气管切开病人因并发呼吸道梗阻而出现意外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ICU特殊环境下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5例(25%)患者因病情严重、长期应用高档广谱抗生素,导致反复多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结论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落实有效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