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负压头皮静脉穿刺在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采用微负压头皮静脉穿刺,改良固定法固定留置针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静脉穿刺,传统固定法固定留置针管.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管脱落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胶带脱落率及针头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固定部位发生异常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负压头皮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配合度,降低穿刺成功难度,改良固定法可减少胶带及针头脱落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效果,为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临床输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5月来我院静脉输液的患儿1200例,按单双号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固定。结果观察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6%,而对照组为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的改进实施后,提高了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穿刺术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2000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对照组常规穿刺,常规法固定针头;观察组采用负压穿刺,穿刺成功后改良法固定针头.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穿刺术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方法:将儿科门诊输液962例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0例采用传统的多人按压方法; 观察组642例采用自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装置的方法.结果: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及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临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固定装置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避免了患儿的痛苦,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固定不妥造成的穿刺失败,操作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实用性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舒适、稳妥的固定方法及减少重复穿刺的手法。方法:6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300例,均采用“S”型固定并用长胶布绕头一周,A组将头皮针管绕过针柄往患儿的左侧固定,B组将头皮针管往患儿的右侧固定,观察两组外渗、患儿舒适情况。另对4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C组及D组各200例,C组采用进针后挑起皮肤再潜入血管,D组采用直刺手法穿刺血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情况。结果:A、B两组固定舒适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C、D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绕左侧固定顺应了头皮针管,减少了头皮针对血管的刺激,患儿较舒适;挑起皮肤再潜入血管法对细小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临床静脉血采集方法的方便、有效及安全性,以减轻患儿痛苦、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外科的148例住院患儿。分为观察组75例,应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头进行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73例应用直注射针头进行以上静脉穿刺。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安全性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69例,成功率92%;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55例,成功率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采血方法均安全但患儿依从性观察组较对照组好。结论:应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头进行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安全、患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方法:连续选取2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输液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改良的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能够帮助患儿一次输液成功,减少反复穿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腹泻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腹泻患儿按静脉输液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返折输液管法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回血量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快、回血量大、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结论返折输液管法可以提高腹泻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按压法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需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小儿头皮骨缝按压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为92.0%,两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χ^2=22.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头皮骨缝按压静脉穿刺法,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中先固定、后开输液调节间的固定方法对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留现患儿1000侈4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先固定、后开输液调节阀的固定方法.观察2种固定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速度.结果 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采用先固定、后开输液调节阀的固定方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 将100例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低置输液瓶,打开调节器法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回血量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间血时间快、回血量大、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置输液瓶,打开调节器法可以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吴灵英  张慧  徐黛玉   《护理与康复》2016,15(7):663-664
目的观察微负压指压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00例头皮静脉穿刺困难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微负压指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94.7%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负压指压法穿刺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术前足部静脉穿刺难点和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对策。方法对122例唇腭裂患儿采用改进操作方法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或头皮针及最佳的穿刺部位和灵活的穿刺方法,并与对照组110例患儿对比穿刺效果。结果改进方法后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备充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操作熟练、稳妥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固定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反复穿刺发生率、针头脱落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成功率,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更易为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护生心理干预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护生实施心理干预能否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操作前心理干预,每位护生对20例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65.5%,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9.5%,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理因素是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生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杨桂云  王瑜  王煜 《家庭护士》2009,7(8):668-669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降低小儿静脉复穿率.[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1 00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观察两组患儿胶布脱离皮肤及针头脱出血管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胶布脱离皮肤、针头脱出血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固定方法能减少胶布脱落,减少针头脱出及漏液,减少复穿率,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保险"固定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和固定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三保险"固定法.观察2组输液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和固定成功率分别为96.9%和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和82.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结论 "三保险"固定法操作简单易行,能明显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最佳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将825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25例和对照组400例,实验组采用抽有1 ml生理盐水的2 ml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输液器上的头皮针直接穿刺,比较两组回血率及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回血率及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注射器抽吸法穿刺可提高回血率及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采用颞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送管方法。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8%,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在72h以上的1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4,P〈0.01)。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改进后送管方法,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也合理,既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留观室中度脱水婴幼儿采用负压头皮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方法600例中度脱水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310例负压头皮静脉穿刺为观察组,290例常规头皮静脉穿刺为对照组,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5.16%,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4.48%,二者有显著差异性(Χ^2=18、98,p〈0.01)。结论中重度脱水患儿及末梢循环不良患者采用负压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