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和序贯化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5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组(同步组,33例)和化疗后再放疗组(序贯组,32例)。同步组在化疗的第1周期开始放疗,序贯组化疗4~6个周期后再进行放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1次/d,2 Gy/次,5次/周,共25~32次,总剂量50~62 Gy。照射野包括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化疗方案均为EP方案。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1%,其中CR率分别为33%和9%(P=0.006)。同步组和序贯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6%和73%、33%(P=0.041)。同步组和序贯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和31%,同步组低于序贯组(P=0.026)。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均以白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为主。同步组1~2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9%、82%与序贯组的75%、78%相仿(P>0.05)。无3、4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3~4级血液反应发生率同步组和序贯组分别为9%和13%(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同期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45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组(同期组,23例)与化疗后再放疗组(序贯组,22例)。同期组在化疗的第l周期开始放疗,序贯组化疗4~6个周期后再进行放疗。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均为EP方案,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1次/天,1.8~2 Gy/次,5次/周,共28~31次,总剂量50.4~62 Gy。照射野包括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及邻近一站淋巴引流区。结果原发病灶总有效率同期组为95.7%,序贯组为86.4%;1~2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同期组为82.6%,3~4级同期组为8.7%,序贯组分别为77.3%、9.1%(P〉0.05);1~2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同期组分别为78.2%、86.9%,序贯组为72.7%、81.8%(P〉0.05);两组均无3、4级发生率。同期组和序贯组的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2.6%、69.5%和77.2%、36.3%(P=0.039),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6%和31.8%(P=0.023)。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加同期化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耐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方案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5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化放疗(A组)和序贯化放疗(B组).A组采用NP方案化疗,即NVB 25mg/m2d1.8;PDD 25mg/m2d1~3 21d为1周期,同期行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为64~66Gy/32~33F,常规分割;B组先行三维适形放疗,方法同A组,放疗结束后休息3~4周,继续接受辅助化疗.A、B组化疗均4周期.结果 同步化放组和序贯化放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和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6.2%和30.8%,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和骨髓抑制率分别为23.1%和26.9%;序贯化放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9.2%,Ⅲ~Ⅳ恶心呕吐发生率和骨髓抑制率分别为11.5%和15.4%.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同步化疗较序贯化放疗有效率高,毒副反应相对较重,但均可耐受,因而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分割放疗结合不同时机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放化疗同步治疗组56例(A组)和放疗后化疗的序贯治疗组56例(B组),两组病例均给以超分割放疗(1.2 Gy/次,2次/d,10次/周,总DT 69.6 Gy).同步组(A组)放疗开始的1,5,10,15周给予化疗(顺铂20 mg/m2,第1~5天;足叶乙甙50 mg/m2,第1~5天),化疗4个周期,每4周为1个周期;序贯组(B组)在放射治疗结束后给予4个周期化疗(顺铂100 mg/m2,第1天;足叶乙甙100 mg/m2,第1~3天),每4周为1个周期.结果 同步组和序贯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5.0%和57.1%(χ2=2.32,P<0.05);1,3,4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3.2%、28.6%、10.7%、28个月和66.1%、12.5%、3.6%、19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t=2.32,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主要为可逆性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两组发生率相似.结论 同步化疗结合超分割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优于超分割放疗后化疗的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late cour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LCCR)配合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8例经组织或细胞病理学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A组为治疗组,采用后程三维适形推量放疗加同步NP方案化疗:NVB(国产去甲长春花碱)30 mg/m~2,d1、8;DDP 25 mg/m~2,d1~3,21~28 d为一疗程,共4疗程。第一疗程开始即同步放疗,先普通放疗常规分割剂量前后对穿野照射达D_T 40 Gy,后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推量达27~30 Gy,3 Gy/次,隔日1次,共9~10次,治疗总量达67~70 Gy;B组为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化疗方案及疗程,放疗在常规分割前后对穿野照射D_T 40 Gy后于X线模拟定位机下改斜野,避开脊髓,加量D_T 24~28 Gy,总D_T达60~68 Gy。结果48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53.4%,对照组42.8%(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79.2%;治疗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为45.8%,对照组为54.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2%和8.3%,均为Ⅰ、Ⅱ级;对照组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58.3%和33.3%,Ⅲ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分别为8.3%和1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小,故能为多数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6.
放化早期相伴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早期同时联合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46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化放同时组(24例)和先化后放组(简称序贯组,23例)。化放同时组在化疗的第1周期开始放射治疗,序贯组化疗4个周期后开始放射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放射治疗,1次/d,2Gy/次,总量DT60Gy/周。照射野包括原发灶、肺门、纵隔及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化疗方案均为EP方案。结果同时组总有效率高于序贯组(87.5%对69.6%),差异无显著性(χ2=2.58,P=0.11)。同时组化疗和序贯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1.7%和69.6%、13.0%(χ2=4.69,P=0.03)。结论化放同时组疗效优于序贯组,提示放射治疗与化疗早期同时开始可提高疗效;常规放疗60Gy/6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化放疗序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105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化、放序贯治疗组(A组)与单纯放疗组(B组).A组采用MVP或NP方案全身化疗2周期,休息1至2周胸部放疗;B组不做化疗,胸部放疗同A组.观察近期疗效,生存期,1、2年生存率及主要毒副反应、并发症.结果 A组有效率高于B组(92.0%对65.5%),中位生存期A组长于B组(15.5个月对11.4个月),A组和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39.5%和60.0%、17.5%.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65,P<0.05).两组在Ⅲ~Ⅳ级血液学毒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序贯化、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行三维适形加量放疗并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68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先予NP方案化疗(盖诺40mg,静脉注入,d1、d8;DDP40mg,静脉滴入,d1~d3)。鳞癌化疗1个周期,其他类型肺癌化疗2个周期。放射治疗的前半程为常规分割2Gy/次,剂量40Gy/20次后改用三维适形加量放疗5Gy/次,每次间隔1~2d,剂量30Gy/6次。锁骨上有淋巴结转移者采用6MVX线加电子线常规分割放疗至总量DT60Gy。放射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再追加化疗2~4个周期。结果:68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其中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49例,稳定无进展(NR)7例,总有效率为84.7%。Ⅰ~Ⅱs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64%,Ⅲ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肺炎35%,急性胃肠道反应64%,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100%,升白治疗有效。后期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纤维化38%。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52%,1、2年局控率为85%和71%。结论:在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行三维适形加量放疗并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和顺铂加放疗同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4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化疗,采用每4周休2周方案,紫杉醇80 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第1,8,29,36天给药;顺铂20 mg/m2,第2~6和30~35天;常规放疗2 Gy/次,1次/d,5 d/周,肿瘤灶总剂量66 Gy/7周.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30.0%,部分缓解(PR)率为57.5%,总有效率87.5%.主要毒副反应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2.5%,放射性肺炎为37.5%,但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顺铂加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放弃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的低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45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割剂量2.5~3 Gy/次,5次/周,放疗总量DT 63~72.5 Gy.靶区仅包括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放疗前MVP或CAP方案化疗不超过两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84.5%.1,2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8.9%和37.8%;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4%和42.8%.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未出现Ⅲ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7例(15.6%)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选择性淋巴结失败.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减轻了放疗的毒副反应.放弃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并没有明显增加区域淋巴结的复发率,是实现剂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顺铂(DDP)加用卫萌(Vm-26)联合脑部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方法:Vm-260·1,静脉滴入,d1~d3;NVB25mg/m2,静脉滴入,d1、d8;DDP20mg/m2,静脉滴入,d1~d3;21d为1个周期,脑部放疗于第1个周期化疗开始后第5天开始,每次DT1·8~2·0Gy,1次/d,每周5次,1~2个病灶者全脑放疗DT40Gy后缩野追加至DT60Gy,≥3个转移灶者给予全颅放疗DT45Gy。结果:治疗后90%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对脑转移灶的客观有效率为71·1%(27/38),对肺原发灶的有效率为42·1%(16/3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中位生存期11·01个月,1年生存率39·5%(15/38)。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好。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502-1504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顺铂(DDP)加用卫萌(Vm-26)联合脑部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方法:Vm-26 0.1,静脉滴入,d1~d3;NVB 25 mg/m^2,静脉滴入,d1、d8;DDP 20 mg/m^2,静脉滴入,d1~d3;21d为1个周期,脑部放疗于第1个周期化疗开始后第5天开始,每次DT1.8~2.0Gy,1次/d,每周5次,1~2个病灶者全脑放疗DT 40 Gy后缩野追加至DT 60 Gy,≥3个转移灶者给予全颅放疗DT45 Gy.结果:治疗后90%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对脑转移灶的客观有效率为71.1%(27/38),对肺原发灶的有效率为42.1%(16/3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中位生存期11.01个月,1年生存率39.5%(15/38).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和紫杉醇同期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经组织学确诊符合入组条件的ⅢA或ⅢB老年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试验组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d1)3~4周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对照组采用紫杉醇(50mg/m2)每周1次,共6~7个周期,联合同步放疗.放疗方法为三维适形放疗(3D-CRT),处方剂量为60~70 Gy,6~7周完成.评估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78.3%和65.2%,P>0.05;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Ⅰ~Ⅳ度)分别为60.8%、39.1%、34.7%、65.2%、30.4%和34.7%.对照组分别为82.6%、52.1%、39.1%、60.8%、34.7%和30.4%.其中,Ⅰ~Ⅱ度和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同期放疗较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和急性毒副反应更轻,能为大多数老年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4.
中晚期肺癌介入化疗加放疗治疗6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肺癌经介入化疗加放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二次 ,第二次动脉灌注化疗后一周加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放疗 ,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 B 期非小细胞肺癌 6 9例 ,放疗剂量 5 5~6 6 Gy。与同期单纯放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6 5例疗效对比。结果 介入加放疗组 :CR2 4 .6 %、PR6 0 .9%、总缓解率 (CR PR) 85 .5 %。单纯放疗组 :CR 2 1.5 %、PR 4 9.3%、总缓解率 (CR PR) 70 .8%。 1、2和 3年生存率 :介入加放疗组分别为 71.0 % (49/6 9)、2 7.5 % (19/6 9)和 13.0 % (9/6 9) ;单纯放疗组 5 3.8% (35 /6 5 )、2 1.5 % (14 /6 5 )和10 .8% (7/6 5 )。结论 介入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 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但对 2、3年生存率未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报道立体定向适形放疗(stereotacticconformalradiotherapy,SCRT)技术对胸腔大肿瘤患者治疗结果,讨论影响因素。方法:1997年6月~2003年6月,29例胸腔大肿瘤患者接受SCRT。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9例、浸润性胸腺瘤10例。肿瘤最大直径10~14cm。21例拟常规照射结合SCRT根治放疗,8例拟单纯SCRT姑息放疗。结果:24例患者按计划完成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局部总有效率(CR PR)为82.8%(24/29),根治放疗病例的有效率为100%,姑息放疗病例有效率为37.5%。无2级以上急性及晚期损伤(RTOG/EORTC放射损伤分级)。结论:SCRT是治疗胸腔大肿瘤的有效手段,治疗效果受患者状况、病理类型和放疗剂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42例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疗 ,4~ 8Gy/次 ,1次 /d ,总量 3 0~ 45Gy。结果治疗后 ,CR为 14 3 % ( 6/4 2 ) ,CR PR 76 2 % ( 3 2 /4 2 ) ,NC 16 7% ( 7/4 2 )。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 ,反应程度较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PET(Paclitaxel135mg/m2,d1,Vp-1675mg/m2d1~d3,DDP80mg/m2,d1~d3使用)方案化疗联合胸部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2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接受PET化疗,每3周重复1次,共4~6个周期,胸部放疗于化疗2个周期后开始进行,2Gy/(5次·周),DT50~60Gy/25~30次,治疗达完全缓解者予以全脑预防性放疗DT30Gy/(15次·3周)。结果显示,2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4例,总缓解率95·8%(CR79·2%,PR16·7%),中位生存期25个月,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41·7%,局部复发率29·2%,远处转移率54·2%。PET方案化疗联合胸部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缓解率和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指导肺癌治疗计划的制定,避免和减少正常肺组织的放射损伤。方法总结208例需行放疗的Ⅱ~Ⅲb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年龄、性别、病理、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化疗、手术、肺部疾病、放疗剂量及放疗机类型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应用SPSS10.0进行x^2检验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女性高于男性;周围型高于中心型;单纯放疗者高于术后放疗者;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高于肺部无基础疾病者;采用15MV—X线加速器放疗者低于^60Coγ射线治疗者;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化疗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在制定肺癌放射治疗计划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合并症、照射剂量和放疗机类型等因素,可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an operation + postoperative irradiation (A group) and an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postoperative irradiation (B group)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Through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 total of 154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77 cases. Among the 154 cases, there were 134 squamous carcinomas, 17 adenocarcinomas and 3 adeno-squamous carcinomas. TNM staging: there were 17 in Stage Ⅰ, 76 in Stage Ⅱ and 61 in Stage Ⅲ.A dosage of 15~25 Gy IORT, energy 9-16 MeV electrons, was delivered to the tumors. The doses given were 40~60 Gy postoperation. RESULTS The local control rates in A and B groups were 49.4% and 62.3% respectively (P〈0.05). The survivals at 3, 5 and 7 years for group A were 40.3%, 27.3%, and 5.2% and for group B 44.2%, 28.6% and 6.5% (P〉0.05). There were 16 deaths from radiotherapy complications, with 2 cases in group A and 14 in group B. CONCLUSION IORT+postoperative irradiation can enhance the local control rat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ecurrent rates, but it can not improve long-term survi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