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春西汀治疗脑挫伤、脑内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脑挫伤、脑内血肿、脑水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8例,分两组。研探组126例,对照组122例。对照组给脱水药、止血药、钙离子拮抗药、神经营养药等常规治疗;研探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长春西汀30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8d。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研探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区别,基本治愈率研探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使用长春西汀治疗脑挫伤、脑内血肿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疗效。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的疗效。方法 :SAH 72例 ,分为 2组。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32例。对照组按病情给予降颅压药、激素、止血药、钙通道拮抗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及营养脑神经药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0 .8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中iv ,gtt ,bid ,疗程均为 1mo。结果 :经 1个疗程治疗后 ,纳洛酮组基本痊愈率 75 % ,对照组 34% ,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纳洛酮组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发生例数为 (2 / 4 0 )和 (1/ 4 0 )与对照组 (8/ 32 )和 (5 / 32 )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使用纳洛酮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后CT及腰穿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消失时间、出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时间早,出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治疗能提高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行腰穿脑脊液置换及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行腰穿脑脊液置换、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有效率(93%)高于常规治疗组(71%)(P<0.05).结论:长春西汀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头痛疗效显着,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阳  李艳红 《中国药业》2008,17(14):70-7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止血药物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4do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CT显示出血吸收及水肿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脑血管痉挛度脑梗死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好疗效,且能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何国栋  徐玮  潘金龙 《海峡药学》2010,22(7):154-155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止血、脱水、营养脑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38例):除常规治疗外.另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320mg加入到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症状变化、动态监测TCD、动态检查头颅CT.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血管痉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具有较好的防止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大池控制性引流并鞘内注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对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早期给予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入地塞米松,对照组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两组症状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以及随访观察脑积水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控制性引流并鞘内注药可显著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并显著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复诊证实的105例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纵裂池出血47例,侧裂池出血30例,脑沟出血22例,小脑幕区出血6例。合并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或颅骨骨折共12例。结论螺旋CT扫描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选择方法及治疗时间窗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对98例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对经颅多普勒在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疗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血管痉挛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程度有关(P〈0.05);血管痉挛累及的血管种类、数量血管痉挛持续的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γ=0.642,P〈0.05),本研究同时比较了经颅多普勒频谱及血流速度改变对血管痉挛检测的意义,发现频谱改变早于流速改变;结论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晓卫 《河北医药》2006,28(11):1124-112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挫裂伤的表现,脑损伤后最常见,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8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反复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治疗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放血性脑脊液。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率和恶心、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年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利于缓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和恶心、呕吐症状,降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挫裂伤9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人选脑挫裂伤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纳洛酮注射液2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给药12d,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脑功能检测。结果治疗12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63%和8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挫裂伤有明显优越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治疗,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凯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凯时注射液,每次10μg,一日1次;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40mg,每6小时1次。同时给予镇静。降低颅内压,止血及其它对症治疗。对照组不使用凯时注射液,其余治疗措施同治疗组,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两组治疗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存在差异,治疗组为6例,对照组为9例(P<0.05)。两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前列地尔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改善预后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晋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167-168
目的观察尼膜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H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46例患者,其中56例仅行脑脊液置换及常规治疗,88例在行脑脊液置换、常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治疗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u=2.1072,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批释放血性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于发病几小时至24小时内接受治疗。对照组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加用分批释放血性脑脊液疗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周内头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体温(≤37℃)的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死亡率,治愈率,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脑梗死,颅底粘连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分批放血性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及时清理下腔内积血,早期头痛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防止DCVS及脑积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止血、脱水、镇静等常规治疗,并于24h后行腰穿放脑脊液。治疗组每次放液10—20ml,后注入生理盐水10ml,维持颅压在6—9mmHg之间。对照组只放液3—5ml送检。对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先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每天或隔天放液1次,共3—5次。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脑脊液7—10d可恢复正常,对照组多在2、3周才恢复,并有2例因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1例脑积水。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穿放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光旭  廖志玉 《北方药学》2015,(11):168-168
目的:探讨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尼莫地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常规脱水止血等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对观察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发生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的几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72h、7d、14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TCD检测5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伤后1—3d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5~7d达高峰,14d以后逐渐减轻。伤后5~7d的血流速度较其他时间段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沪〈0.05)。结论TCD检测能够早期发现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对于指导临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早期行脑脊液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6月收住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有手术指征者手术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入院后48h内给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置换液为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注射液。每天或隔天置换1次,共计3~7次。结果治疗组患者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组住ICU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脊液置换疗效好,风险及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