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从人鼻咽癌SUNE-1 5-8F细胞株中分离出CD44+细胞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常规培养SUNE-1 5-8F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SUNE-1 5-8F细胞中CD44+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44+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实验等检测并比较CD44+、CD44-细胞在体外增殖、分化等方面的差异;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干细胞基因Oct4、Bmi-1的表达。结果CD44+细胞在鼻咽癌细胞中SUNE-1株所占的比率约为52.5%;新分选的CD44+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中较CD44-及未分选细胞均显示出较强增殖能力;RT-PCR示Bmi-1和Oct4 mRNA在CD44+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44-细胞。CD44+和CD44-细胞在接受2Gy放射处理后,其平均克隆生成效率分别为(23.44±1.90)%和(7.78±1.17)%(P<0.001);CD44+细胞较CD44-细胞在相同顺铂和多西他赛药物浓度下显示出更高的细胞存活率。结论CD44+细胞具有类肿瘤干细胞特性,可能是鼻咽癌的重要肿瘤干细胞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具有高低转移潜能的大肠癌LoVo细胞、HT29细胞和大肠癌肝转移组织SialylLewis-X(SLeX)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oVo细胞、HT29细胞和原发性大肠癌、大肠癌肝转移组织SLeX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具有高转移潜能的LoVo细胞SLeX抗原表达强于HT29细胞(P<0.05)。原发性大肠癌高、中分化腺癌之间,高、低分化腺癌之间,中、低分化腺癌之间SLeX抗原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0.05)。转移灶中SLeX抗原表达强于原发灶SLeX抗原表达(<0.01)。结论 检测SLeX抗原对判断大肠癌肝转移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STAT5和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大肠癌组织STAT5和c-myc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16例大肠腺瘤组织作对照。结果STAT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4/56,60.7%)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3/16,18.8%),P<0.01。STAT5表达与肿瘤Dukes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c-my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5/56,62.5%)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4/16,25.0%),P<0.01。c-myc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P>0.05)。STAT5和c-myc在大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59,P<0.01)。结论STAT5和c-myc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TAT5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大肠癌中c-myc表达可能受STAT5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乳腺癌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 μmol/L、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维生素D对乳腺癌SUM159细胞活力的影响,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富集乳腺癌干细胞CSCSUM159,分析维生素D对乳腺癌干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eal-time qPCR 分别检测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Nanog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p-GSK-3β、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 μmol/L、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维生素D均可显著抑制乳腺癌SUM159细胞的活力(P<0.01)。无血清悬浮培养可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CSCSUM159。维生素D可使乳腺癌干细胞CSCSUM159的成球数量减少,且细胞成球大小较对照组小。Western blot和Real-time qPCR检测结果显示,维生素D干预后,乳腺癌干细胞CSCSUM159中CD133、CD44和Nanog的蛋白表达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p-GSK-3β、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及β-catenin、c-Myc和cyclin-D1 mRNA表达亦下调(P<0.05)。结论 维生素D可抑制乳腺癌干细胞活性,可能与其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关键组成成员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及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协同情况,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li1、β-catenin在4例大肠癌组织及肠癌HCT116、HT-29、DLD1、SW620细胞系中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平均增长倍数分别为42.69和72.11(P<0.05)]。与HCT116相比,Gli1与β-catenin在HT-29、DLD1及SW620 3株大肠癌病变程度高的细胞中表达均升高[增长倍数分别为52.54、17.23、5.54及5.30、6.34、2.78(均P<0.05)],二者的表达具有协同性。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li1与β-catenin两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中协同表达,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示Gli1、β-catenin共同参与肠癌发生、发展调控,可能是Hedgehog、Wnt信号通路交互作用的一条途径,对大肠癌的预防治疗可能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e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β-cateni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大肠癌组织β-catenin细胞浆和细胞核表达(异位表达)明显增加,细胞膜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大肠癌组织异位表达率为63.1%,细胞膜表达缺失率为70.8%,大肠癌组织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大肠癌组织中cyclinD1和c—myc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与cyclinD1和c-myc阳性表达率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异常的β-catenin相关信号通路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可以作为大肠癌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 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 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 (0.24±0.06)、 (0.28±0.03)] 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 vs. (2.59±1.46) vs. (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 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 vs. (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 3表达阴性者[(3.79±1.26) vs. (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 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 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e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β-cateni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大肠癌组织β-catenin细胞浆和细胞核表达(异位表达)明显增加,细胞膜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大肠癌组织异位表达率为63.1%,细胞膜表达缺失率为70.8%,大肠癌组织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大肠癌组织中cyclinD1和c—myc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与cyclinD1和c-myc阳性表达率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异常的β-catenin相关信号通路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可以作为大肠癌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紫杉醇、顺铂及卡培他滨方案 (TPX)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2月至2007年9月收治57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先予直线加速器常规放疗,鼻咽原发灶2Gy/f,每周5次,DT 70Gy,7周完成。放疗后2周,29例给予TPX方案化疗(紫杉醇175mg/m2静滴,d1;顺铂 25mg/m2静滴,d1~d3;卡培他滨1.5g/m2口服,d1~d14,3周为1周期);另28例给予TP方案化疗(紫杉醇175mg/m2 静滴,d1;顺铂25mg/m2静滴,d1~d3,3周为1周期)。两组均化疗4周期。化疗完成后对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总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TPX组和TP组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96.5%和92.9%(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82.8%和57.1%(P<0.05);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 24.1%和50.0% (P<0.05);PTX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肝肾功损害等毒副反应与TP组相近(P>0.05),手足综合征高于TP组(P<0.05)。结论 TPX方案较TP方案联合放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减少远处转移,且化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分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3例鼻咽癌和42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TGF-β1、TGF-βRⅠ、TGF-βRⅡ和Smad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TGF-β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8%(86/163) ,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9.0%(8/42)(P<0.01);TGF-βRⅠ在鼻咽慢性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1%(24/42),与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3%(108/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Ⅱ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9.1%(80/163),明显低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1.4%(30/42) (P<0.01);Smad4蛋白表达于胞质和(或)胞核中,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3.8%(104/163),明显低于鼻咽慢性炎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3.3%(35/42) ](P<0.05)。(2)TGF-β1与Smad4的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5年生存率有一定相关性(P<0.05);TGF-βRⅠ在非角化性分化型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非角化性未分化型鳞状细胞癌的表达(P<0.05)。(3)TGF-β1、TGF-βRⅡ和Smad4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组织学类型无关,TGF-β1、TGF-βRⅠ、TGF-βRⅡ和Smad4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TGF-β1、TGF-βRⅠ、TGF-βRⅡ和Smad4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14ARF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PTC)、34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thyroid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PTMC)和45例甲状腺腺瘤中p14ARF和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p14ARF和MDM2蛋白在三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4ARF蛋白在PTC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腺瘤组(P=0.002)及PTMC组(P=0.008)。MDM2在PTC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组(P=0.000)及PT-MC组(P=0.009)。PTC组与PTMC组中p14ARF蛋白和MDM2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p14ARF蛋白表达与PTC组的淋巴结转移显著负相关。结论p14ARF和MDM2可能参与了PTC与PTMC的发生和发展,p14ARF可作为临床判定PTC生物学行为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4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IN1阳性表达率为33.6%(45/134),癌旁组织为21.6%(29/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1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07,P=0.010),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PIN1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5.7%,阴性患者为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IN1表达不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TNM分期和Lauren分型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PIN1阳性表达,并与TNM分期和远处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潜在的胃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初治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及MVD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TCL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93.6%(44/47),其中高表达率为55.3%(26/47);MVD值为(97.99±48.45)/mm2,其中MVD高表达者24例。MVD水平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24)。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 (IPI)评分及ECOG评分相关(P<0.05);MVD仅与临床分期相关(P=0.028)。VEGF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1.5%、11.5%,低于VEGF低表达组的57.1%、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高水平组的5年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8%、8.3%,低于MVD低水平组的43.5%、 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VEGF表达、MVD水平、临床分期、IPI评分、LDH表达水平、骨髓浸润、B症状均为影响PTCL预后的因素。结论 PTCL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水平较高,这与肿瘤的侵袭性以及疗效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剂1(TIM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免疫组化、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定量检测200例结肠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MMP-9、TIMP-1 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上调者141例(70.5%),癌旁组织为21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9 mRNA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上调者分别为104例(52.0%)和121例(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TIMP-1 mRNA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MMP-9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为1.79±0.11,高于癌旁组织的1.22±0.05(P=0.00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结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TIMP-1蛋白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均较MMP-9蛋白表达弱,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在结肠癌组织中MMP-9与TIM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r=-0.63,P<0.01)。 结论 MMP-9表达在结肠癌的进展中具有促进作用,而TIMP-1表达则可能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MMP—2、VEGF、CD44V6、E—c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拼接异构体(CD44V6)、上皮钙粘附蛋白(E-c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对45例大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取10例大肠腺瘤样息肉和8例正常大肠粘膜细胞作对照。结果 大肠癌DukesA、B期和C、D期MMP-2、VEGF、CD44V6、E-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4/22)、63.6%(14/22)、27.3%(6/22)、100.0%(22/22)和91.3%(21/23)、78.3%(18/23)、87.0%(20/23)、69.6%(16/23);对照组MMP-2、VEGF、CD44V6、E-cd的阳性表达率为5.6%(1/18)、33.3%(6/18)、5.6(1/18)、100.0%(18/18)。Dukes C、D期和A、B期的MMP-2、CD44V6和E-cd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VEGF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与对照组间MMP-2、CD44V6和VEGF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DukesC、D期和对照组间E-cd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MP-2、CC44V6与大肠癌的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E-cd、VEGF与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大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体检健康者作比较。结果:实验组84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3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8+CD28+,CD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CD28-高于对照组(P<0.01),CD3+、CD8+、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69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临床获益39例,化疗后CD3+较化疗前升高(P<0.05),CD8+、CD8+CD28-较前明显降低(P<0.01),CD4+、CD8+CD28+、CD28+、CD4+/CD8+较前明显升高(P<0.01);临床进展30例,化疗后CD8+、CD8+CD28-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1),CD4+、CD4+/CD8+较前明显降低(P<0.01),CD28+较前降低(P<0.05),CD3+、CD8+CD28+较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的化疗能提高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特别是联合检测CD8+CD28+、CD8+CD28-、CD28+T细胞对评估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病情具有更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白桦脂酸对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桦脂酸(B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106个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右肩背部皮下,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BA高剂量(80mg/kg)、中剂量(40mg/kg)、低剂量(20mg/kg)组及空白对照组(含溶剂),每组6只,隔日腹腔注射连续给药21d,停药24 h后处死裸鼠,测量裸鼠体重、移植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caspase-3、CytoC蛋白表达。结果 裸鼠处死后,BA处理组的移植瘤体积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中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6.2%、40.4%和24.6% (P<0.01);HE染色法显示BA处理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出现明显凋亡及坏死改变;TUNEL检测对照组和BA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8.36±2.78)%、(20.98±3.01)%、(28.74±4.77)%和(39.34±6.15)%(P<0.05);免疫组化法示BA处理组的肿瘤组织caspase-3、CytoC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B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CytoC蛋白的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是中国发病率排名第三的癌症。虽然近年来手术技术和术后化疗效果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但大肠癌的预后仍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大肠癌干细胞Wnt信号通路在肿瘤复发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已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新靶点。大肠癌干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失调导致细胞内β-catenin水平升高,继而激活一系列致癌相关基因。因此,如果针对Wnt信号通路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可阻止或逆转这些异常变化,将有助于治疗大肠癌。本文对以Wnt通路为靶标的小分子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展望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Wnt1、β-catenin、APC和cyclin D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45例人胃癌组织标本及肿瘤边缘5cm以外的正常组织进行LSA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45例胃癌组织中Wnt1、β-catenin、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57.78%、73.33%和51.11%,正常对照组织几乎不表达(β-catenin正常组织膜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C 在GC(gastric carcinoma,GC)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3.33%),低于正常组织(9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胃癌标本中,Wnt1、β-catenin、cyclin D1同时高表达,即Wnt通路处于活化状态(Wnt+)占44.44%(20/45),正常组织未见激活状态(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Wnt1-β-catenin APC-cyclin D1通路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存在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胃癌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发生及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及36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HDAC6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在40例胃癌组织中HDAC6呈高表达的有25例,而在36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呈高表达的仅有10例,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15,P=0.003)。HDAC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χ2=7.116,P=0.022)、临床分期有相关性(rs=0.442,P=0.001),相反,HDAC6的表达和其他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如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结论 HDAC6在胃癌组织中呈过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患者恶性程度的一个潜在指标,也可以作为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