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梅  韩强  杜金凤 《北方药学》2014,(11):33-35
华法林是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目前仍是长期抗凝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华法林能有效减少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目前唯一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和栓塞风险、降低病死率的药物。华法林是双香豆素的衍生物,可以抑制新的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扩大和进展,抑制血栓脱落预防栓塞,有利于清除形成的血栓。华法林抑制凝血因子羧基化,使凝血因子不能与磷脂表面结合,破坏其加速血液凝固[1]。出血风险增高是华法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临床医生不能积极使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照霞  王玉  刘福颂  王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02+104-102,104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口服华法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用药指导,并监测凝血时间,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全部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未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时间窗窄,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出血,如何在口服华法林抗凝期间,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最大限度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的干预和指导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是唯一的口服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其抗栓疗效已很明确,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华法林治疗窗窄,个体化差异大。新型靶向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为抗凝药物提供了新的选择。因此,本文针对靶向口服抗凝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来探讨靶向口服抗凝药给华法林带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华法林是唯一临床上可以长期口服的抗凝药物.华法林主要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和换瓣术后抗凝,非瓣膜病性房颤的血栓栓塞的预防等.目前我国在老年人群存在华法林应用率低、抗凝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担心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出血并发症增加,本文总结分析了30例75岁以上老年人口服华法林的疗效及安全性,来探讨老年人群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华法林抗凝作用,又可以把出血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房纤颤患者通过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持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共120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60例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组60例口服华法林,进行临床观察,发生血栓栓塞疾病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循环栓塞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明显低于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结论华法林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 以我院心胸外科306例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92.8%的患者的INR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住院期间仅有4%的患者发生因抗凝治疗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及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抗凝不足可导致血栓,抗凝过量则有出血甚至致死的风险.加强对口服华法林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抗凝药物华法林的安全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法林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本文综述了华法林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因素,以期能为临床安全使用华法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是防治房颤卒中最有效抗凝药物。出血、频繁监测INR值等缺点限制了华法林临床使用率。新近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究不断涌现,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卒中的作用中不劣于华法林,且出血风险可能较华法林低,故有望取代华法林这一传统抗凝药。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有关口服抗凝药的相关研究,并将这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预防与治疗心血管、骨科术后的多种血栓性、缺血性等疾病,抗凝药物中以香豆素类的华法林应用较多.华法林作用时间长、服用方便、不良反应相对小且可控,价格低廉,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华法林虽是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但也是一种治疗窗很窄的药物,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仅相差1倍,剂量的精确对取得疗效与降低不良反应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华法林相关脑出血的救治措施和重启抗凝的策略。方法回顾1例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患者的救治经过,讨论其治疗方案及重启抗凝策略。结果通过给予维生素K1和凝血酶原复合物,遏制脑内血肿扩大,并在脑出血后第14天重启抗凝治疗,未发生再出血。结论紧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是减少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重要措施。口服抗凝药物相关脑出血停药2周,排除再出血风险,重启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房颤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脑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口服抗凝药物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手段。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研发克服了华法林治疗窗窄、需要长期监测INR的弊端,但也有许多临床试验在证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疗效的同时,验证和发现了出血、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现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应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AECOPD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信息等,评估患者肺栓塞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危险因素,评价抗凝效果与抗凝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AECOPD患者预防用抗凝药物7~14 d后凝血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Symbol|@@0.05);AECOPD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为21.35%,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出院时INR达标率<50%,出院后继续抗凝比例<50%; AECOPD伴NVAF发生率为30.19%,患者出院后抗凝比例约61.39%。华法林是我院治疗AECOPD伴VTE或NVAF的首选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选择较少;抗凝药物致出血不良反应共6例。结论:我院AECOPD患者VTE及NVAF发生率高,临床治疗药物选择符合指南要求,华法林仍占主导地位,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选择相对较少,VTE及NVAF抗凝治疗存在明显不足,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华法林是一个治疗范围窄、剂量个体差异大的口服抗凝药物,决定其维持剂量的有遗传和某些非遗传因素,其中编码代谢酶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降解酶的基因变异是研究最广泛的遗传因素.本文对华法林的药物基因学的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以便临床更好开展个体化治疗,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预防与治疗心血管、骨科术后的多种血栓性、缺血性等疾病,抗凝药物中以香豆素类的华法林应用较多。华法林作用时间长、服用方便、不良反应相对小且可控,价格低廉,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华法林虽是抗凝治疗的  相似文献   

15.
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法林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一种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具有抗凝和溶栓的双重作用.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和疗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如何在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华法林长期以来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文中从药物基因组学角度阐述导致华法林维持剂量个体间差异的原因,综述CYP2C9和VKORC1等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华法林药物反应差异的影响,并介绍国内外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结果结合临床数据构建华法林维持剂量模型的最新临床应用进展,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9,(12):2170-2173
华法林目前仍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口服抗凝药物,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其抗凝作用易受到其他疾病、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抗布鲁氏菌感染的治疗实践,对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低的原因展开分析讨论,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并进行用药宣教,最终患者INR值达标,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多药联合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临床药师对用药过程的全程监护,发现、预防潜在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和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接受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9例,根据使用抗凝药物不同,分为达比加群酯组65例和华法林组44例,监测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多、伴随疾病多、需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例高的特点。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3.06%,华法林组6.8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抗栓效果相当,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用药监护的模式及必要性。方法本文结合实例,对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进行逐一讨论。结果通过监测INR值,关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长期抗凝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有必要开展华法林的药学监护工作,为临床提供建议,优化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好发于围产期,青年女性产后多见,及时诊断及治疗预后相对较好~([1])。长期以来,远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选用华法林,但华法林药物稳定性差,受食物影响大,需要长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传统抗凝指标。达比加群酯胶囊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传统维生素K抑制剂类抗凝药所不具备的优势~([2])。本文旨在系统评价达比加群酯胶囊,对比华法林,在产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远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栓子脱落导致脑卒中,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治疗关键在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1]。经现有的风险评估,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可降低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的风险[2]。因华法林研究证据较充分,目前临床应用较为普遍,但因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剂量个体差异大及频繁监测凝血指标等,限制了华法林的应用[3-4]。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弥补了华法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