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组,针灸组与促通组疗效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于中风患者促分离运动非常有利,运用康复理论指导针灸治疗,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突出中医治疗在中风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中的优势,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和推拿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40例患者被分成两组,即针灸配合推拿手法组(治疗组)和推拿配合穴位注射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首先接受针刺治疗,以风池为主穴,然后接受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先接受推拿治疗,然后在风池穴注射弥可保500μg。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用颈源性头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积分均显著提高(P〈0.01),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头痛积分(13.1±3.02vs10.8±2.36,P〈0.01)、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3.3±0.66vs2.6±0.79,P〈0.01)、心理及社会适应积分(3.1±0.85vs2.1±0.85,P〈0.05)以及症状总积分(24.6±4.36vs20.3±2.53,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疼痛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多发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临床早期病原诊断受限,导致一些病例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的发生。本文通过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探讨其对临床医生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指导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儿科2006年1月~2007年4月住院病人随机抽取170例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根据临床特征及抗生素治疗有效与否分为细菌性感染组100例及病毒感染组70例,检测血CRP,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所有病例均于住院24 h内采血,检测血CRP浓度及其它相关检验,拍摄X光胸正位片。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仪器检测血CRP(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由上海申能-德塞诊断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测得数据进行两组比较及统计学分析。1·3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以(x-±s)表示,进行t检验。2结果见表1。表1各组患儿血清CRP质量浓度(-x±s)组别nCRF(mg·L-1)细菌性感染组100 24·12±19·581)病毒性感染组70 4·14±1·86注:与病毒性感染组比较1...  相似文献   

4.
针灸推拿与药物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针灸推拿与药物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7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加药物组60例,针灸推拿组56例,药物组51例。对3组病例的综合疗效进行总结。结果:针灸推拿加药物组在综合疗效中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针灸推拿组与药物组(P<0.05),而针灸推拿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与药物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缺血严重程度、心肌坏死程度等方面的应用。方法:通过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0例急性心肌缺血病人[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21例、AMI择期PCI组18例]心肌缺血6h内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MA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UA、AMI早期PCI、AMI择期PCI组血清IMA均升高,为(65.59&#177;32.08)、(93.55&#177;24.23)、(122.78&#177;60.47)、(146.46&#177;40.39)、(145.44&#177;51.87)U/ml,P均&lt;0.05;(2)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是否≥0.1mV将SA、UA组病人分为两组,血清IMA水平分别为:(84.49&#177;17.05)、(147.54&#177;41.51)U/ml,P=0.023;(3)UA组与AMI早期PCI、AMI择期PCI组分别比较,IA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MA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并可评估心绞痛病人的缺血严重程度,但IMA不是诊断AMI良好指...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失眠,又称不寐,临床表现为经常不能或不易入寐为特征,轻者有入寐困难、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伴见精神萎靡、倦怠乏力、或情绪不宁、焦虑烦闷、惊悸怔忡、健忘、头痛多梦等症。综合分析形成失眠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心神不安;胃腑不合,夜卧不宁等因素。笔者自2001以来,采取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并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作了比较,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来自我院理疗科和中医科门诊。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失眠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针药组和中药组各32例。针药组男性10例,女性22例,中药组男性12例,女性20例,两组平均年龄32&#183;5~35岁,平均病程9&#183;5~10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gt;0&#183;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83;1针药组针灸治疗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神门、内关、三阴交等。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加大凌、太溪;肝火上扰加行间、足窍阴;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胃腑不合加中脘、丰隆、历兑、隐白。(2)操作:选用华佗牌0&#183;30 mm&#215;(25~40)mm不锈钢针灸针。四神聪透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Ⅱ)在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TGF-β1)及(TβR)与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8例RSA患者和35例正常早孕妇女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TGF-β1mRNA,TβR(Ⅰ、Ⅱ型)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及TβR、Ⅰ、Ⅱ型在正常早孕及RSA绒毛、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TGF-β1在RSA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18&#177;0.02)、 (0.12&#177;0.01),对照组为(0.98&#177;0.03)、 (0.72&#177;0.02);TβR-Ⅰ在RSA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15&#177;0.03)、 (0.11&#177;0.03),对照组为(0.71&#177;0.01)、 (0.73&#177;0.01);TβR-Ⅱ在RSA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16+0.01)、 (0.09&#177;0.01),对照组为(0.68&#177;0.02)、 (0.86&#177;0.02);上述指标R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及TβR在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表达下降可能是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影响腰背痛患者到针灸科求治的因素并观察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初期疗效。方法:将45例腰背痛患者采用叙述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到针灸科求治的原因。针灸取穴以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为主,治疗1、2次,以治疗前后疼痛、烦恼评分和欧氏失能指数(ODI)评价其初期临床疗效。结果:推荐(12例.26.7%)、相信中医(10例,22.2%)、医院品牌(6例,13.3%)、医生口碑(5例,11.1%)是患者到针灸科求治的主要原因。治疗后0DI、疼痛评分和烦恼评分分别为11.0&#177;7.3、5.0&#177;1.9、4.8&#177;2.1,与治疗前12.6&#177;7.7、6.5&#177;1.8、6.7&#177;2.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的估计帮助分值分别为7.1&#177;1.5、7.2&#177;2.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院、医生的良好信誉,中医针灸的良好口碑是患者求治于针灸的主要外在因素,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初期疗效与病人的预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9.
武洁  姚楠  王大为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0):2369-2373
目的:建立H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芍药苷含量,并用于研究当归对赤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药动学影响。方法:质谱检测方式一:多反应离子监测,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450~m/z327(芍药苷)和m/z388~m/z225(栀子苷)。大鼠分别灌胃赤芍煎液和赤芍及当归煎液,芍药苷剂量均为294.78mg&#183;kg^-1。HPLC-MS/MS法测定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芍药苷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独服用赤芍煎液时芍药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55&#177;0.53)mg&#183;L^-1,Tmax(0.9&#177;0.3)h,t1/2(1.51&#177;0.63)h,MRT(3.08&#177;0.74)h,AUC0→T(4.68&#177;0.85)mg&#183;h^-1&#183;L^-1。同时服用当归煎液和赤芍煎液时芍药苷的Cmax,Tmax,t1/2,MRT,AUC0→T,分别为(0.93&#177;0.42)mg&#183;L^-1。,(1.5&#177;0.8)h,(3.08&#177;1.79)h,(5.19&#177;1.95)h,(3.36&#177;0.56)mg&#183;h-1&#183;L^-1。两组药动学参数中,MRT,Cmax和AUC0→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能显著影响赤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0.
1病例选择 全部入选病例为2005年至2008年的本院内分泌门诊及病房患者,均按标准确诊为甲亢,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32.6&#177;10.43岁,病程4.55&#177;3.14年,对照组S0例,男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3.26&#177;10.87岁,病程4.76&#177;3.28年。两组病例主要症状体征,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有效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方法 将168例患者分为单纯组(105例)与综合组(63例);单组分别立针灸治疗(35例)、推拿治疗(33例)、中药治疗(37例),综合组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各单纯治疗组.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豆蔻提取物对人胃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豆蔻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观察细胞增殖率的改变;以AO/EB进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cl-2蛋白表达,以探讨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0.2mg/ml、0.4mg/ml、0.8mg/ml、1.0mg/ml豆蔻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24、48、72小时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8.03&#177;2.39、25.18&#177;1.53、30.99&#177;1.96、40.40&#177;1.94;23.76&#177;1.58、32.37&#177;1.75、41.53&#177;1.97、58.78&#177;1.97;29.93&#177;1.79、41.394&#177;1.97、49.244&#177;1.57、64.65&#177;1.33。AO-EB染色表明上述浓度豆蔻提取物分别作用24、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3&#177;1.04、18.50&#177;1.32、24.00&#177;0.50、33.83&#177;2.08;19.004&#177;1.73、261834&#177;2.02、33.50&#177;2.29、41.674&#177;0.29。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浓度的豆蔻提取物作用于细胞48小时后的bcl-2蛋白表达,对照组及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419&#177;0.016、0.374&#177;0.010、0.2864&#177;0.011、0.183&#177;0.014。结论0.2mg/ml、0.4mg/ml、0.8mg/ml、1.0mg/ml豆蔻提取物体外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豆蔻提取物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下,盐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36只大鼠造成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后,单剂量一次灌胃内服盐酸左氧氟沙星[80mg/(kg&#183;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最低检测限0.001μg/ml,并以DAS2.0药动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体内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权重=1/CC),主要动力学参数及拟合方程如下:T1/2Ka为(45.294&#177;2.07)min,T1/2α为(63.963&#177;15.258)min,T1/2β为(280.535&#177;214.601)min,Tmax为(50&#177;17.321)min,Cmax为(14.905&#177;3.143)mg/L,AUC(0-1440)为(2561.219&#177;430.592)(mg&#183;min&#183;L^-1),Ka为(0.015&#177;0.001)min^-1,MRT(0→1440)为(196.865&#177;50.656)min,拟合方程为:C=66.697&#183;e^0.011t+6.031&#183;e^-0.004t-72.728&#183;e^-0.015t。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体内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较高,分布广泛,消除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4.
通督益肾健脾按摩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通督益肾健脾按摩结合音乐疗法对改善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踝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肌肉痉挛的作用。方法:对28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通督循经点穴按摩、健脾益气按摩、捏脊疗法、节段性按摩、足底按摩、促肌力恢复按摩及关节活动度按摩7种方法治疗,按摩在背景音乐下进行,选佛经音乐和中医五行音乐(心、肝、肾经音乐)。每日1~2次,30天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股内收肌角和足背屈角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30天后显效106例(占37.1%),有效172例(占60.1%),无效8例(占2.8%)。治疗前后足背屈角分别为(105.64&#177;12.66)&#176;与(76.58&#177;9.89)&#176;,治疗前后股内收肌角为(119.89&#177;25.47)&#176;与(158.99&#177;18.66)&#176;,治疗前后CSS评分分别为(12.39&#177;2.56)与(7.069&#177;2.97),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结论:通督益肾健脾按摩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瘫,对脑瘫患儿坐、跪、站、行大运动功能恢复有极积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干预方法对焦虑大鼠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相关行为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即A组(安静对照组10只)、模型组(M0组50只),对M0组进行21 d的随机不可预知的焦虑刺激造模,同期A组不加干预;造模结束后随机将M0组分为5组进行28 d恢复,即M1组(模型恢复组,色拉油4.0 g·kg-1·d-1 ig)、M2组(模型运动组,色拉油4.0 g·kg-1·d-1 ig)、M3组(模型卵油组,卵油4.0 g·kg-1·d-1 ig)、M4组(模型运动卵油组,卵油4.0 g·kg-1·d-1 ig)、M5组(模型安定组,安定2.0 mg·kg-1·d-1 ig),每组10只,恢复期末所有组进行EPM实验,测大鼠5 min开臂运动时间、开臂运动距离、进入开臂次数。结果: 开臂运动时间M2,M3,M4依次为(185.3±10.8),(176.8±10.6),(177.6±11.1)s明显高于M1(145.4±21.6)s;开臂运动距离依次为M2,M3,M4(975.5±27.1),(945.7±19.7),(947.1±18.9)cm明显高于M1(732.9±18.9)cm;进入开臂次数M2,M3,M4依次为(10.9±2.4),(11.3±1.5),(11.6±1.1)次,明显高于M1(7.7±1.5)次,(均P<0.05)。结论: 28 d恢复期后,运动、卵油、运动卵油复合法对焦虑行为有明显改善,运动组恢复最佳,但自然恢复手段在28 d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单一推拿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53.35±5.50)分、(28.64±3.38)分、(76.31±6.59)分,对照组分别为(43.66±5.84)分、(23.55±3.20)分、(68.55±5.74)分。结论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康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预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柴胡疏肝散6.3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持续至第10周.秋水仙碱治疗组剂量0.5 mL·kg-1·d-1,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3.5,6.3,12.6 g·kg-1·d-1).用全自动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并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156.5±3.2) U·L-1 VS (78.4±4.6) U·L-1(P<0.0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87.4±12.7) U·L-1 VS (232.5±13.5) U·L-1(P<0.01);r-谷氨酰转肽酶(GGT),(128.2±4.0) U·L-1 VS (78.5±4.2) U·L-1(P<0.01);碱性磷酸酶(ALP),(152.75±5.01) U·L-1 VS(42.51±4.67) U·L-1(P<0.01);透明质酸(HA),(337.2±22.1)VS(140.6±21.2) μg·L-1(P<0.01);PCⅢ(145.31±17.14) μg·L-1VS(85.5±19.7)μg·L-1(P<0.05);Ⅳ型胶原(135.1±22.4)VS(88.37±21.09)(P<0.05);层黏连蛋白(LN),(317.5±21.3)VS(148.4±18.4),(P<0.05)含量均显著下降, 肝组织(HYP)(527.2±34.2)VS(346.2±43.1)(P<0.01)含量显著降低. 结论: 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合用所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NS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和联苯双酯组(200 mg·kg-1)。采用INH和RFP合用复制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三七总皂苷的保肝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结果: PNS中、高剂量组肝脏指数[(70.84±5.93),(66.38±4.33)mg·g-1]低于模型组[(83.18±6.12)mg·g-1](P<0.05或P<0.01);PNS低、中、高剂量组ALT[(89.71±12.13),(79.58±12.54),(65.86±13.82)U·L-1,AST(101.54±14.61),(83.70±9.85),(69.47±15.41)U·L-1]水平低于模型组ALT[(102.63±13.83)U·L-1,AST(117.05±16.81)U·L-1](P<0.05或P<0.01),PNS中、高剂量组[MDA(7.80±1.21),(7.07±1.17)nmol·mg-1]含量低于模型组[(9.62±1.68)nmol·mg-1](P<0.05或P<0.01),PNS中、高剂量组[SOD(119.69±14.32),(129.72±20.22)U·mg-1,GSH-Px(108.02±17.07),(112.72±17.54) U·mg-1]活性高于模型组[SOD(101.75±16.18)U·mg-1,GSH-Px(85.23±14.44)U·mg-1](P<0.05或P<0.01)。肝组织HE染色显示PNS能显著减轻肝损伤程度。结论: 三七总皂苷对药物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2月~2008年8月在我科诊治的102例HSP患儿,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177;1.3岁),病程2~16天平均(8.5&#177;1.4天)。均符合吴瑞萍等主编《实用儿科学》中HSP的诊断依据【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芍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84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150 mg q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芍胶囊,5粒ti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指标和肾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24 hUP),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mALB/UCr),血尿素氮(BUN)分别为(135.7±18.9) μmol·L-1,(155.3±28.1) mg·(24 h)-1,(1.53±0.44) g,(39.7±12.9) μg·L-1,(15.5±3.9) mg·g-1,(6.59±0.87) mmol·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6±18.0) μmol·L-1,(170.6±32.3) mg·(24 h)-1,(1.79±0.52) g,(47.4±14.4) μg·L-1,(17.7±3.8) mg·g-1,(7.06±0.93) mmol·L-1(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厄贝沙坦相比,芪芍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更加显著地改善DKD患者的肾功能,延缓其进展,疗效显著,充分显示了中西医治疗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