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踝骨折(Cotton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13例Cotton骨折手术治疗的随访,认为踝关节负重及功能恢复决于早期手术及术中的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上述治疗为踝关节早期负重活动、刺激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本文同时对踝关节稳定和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经验,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34例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按Lauge-hansen进行分型,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根据Cedell主观标准评定,优27例,良7例。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解剖复位,稳定固定,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临床中治疗三踝骨折脱位的可靠办法。 相似文献
3.
4.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23例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临床上对此类骨折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骨折固定次序、下胫腓联合的固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若处理不当对预后影响极大。自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三踝骨折23例,均给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 1 995年 3月~ 1 999年 6月共收治三踝骨折 56例病人 ,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满意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男 48例 ,女 8例。年龄 1 6~ 45岁 ,平均 2 8岁。致伤原因 :塌方砸伤 32例 ,挤压伤 1 6例 ,扭伤 8例 ,均为新鲜骨折。 5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胫距关节脱位 ;后踝骨折超过关节面1 5% 1 2例 ,超过关节面 2 5% 4 4例 ;1 6例伴有不同程度之下胫腓关节分离。二、手术方法 :腰麻或连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内踝用加压螺丝钉固定 38例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1 8例。外踝用加压螺钉固定 1 5例 ,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开放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经验,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16例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按Lauge-Hansen进行分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根据Cedell主观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解剖复位,稳定固定,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临床中治疗该复杂骨折脱位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三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术后另给予中药方内服和剂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8%,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9%,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3.2±4.2,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7.5±6.3,研究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踝关节骨折能够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9.
正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35例三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0~58岁。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6例,旋后内收型4例,旋前外展型7例,旋前外旋型8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待肿胀消退后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5~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闭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患者采用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后侧入路组),19例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相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后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65.18±3.50)min,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85.73±6.16)min,后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222.95±44.55)ml,前外侧入路组为(281.34±34.82)ml,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Broberg和Morrey评分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1年内愈合,前外侧入路组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
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手术治疗,可操作性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安全性高,肱骨后侧骨骼平坦,利于放置钢板,无须特别塑形钢板,不影响肘关节功能,推荐在临床上使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的方式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适合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67例,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交锁髓内钉、加压钢板组和外固定支架3组,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加压钢板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外固定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关节僵硬及畸形愈合,发生率为22.4%,其中骨不连发生率为13.4%。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骨不连为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采用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髋臼骨折患者。结果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28例,满意复位14例,不满意复位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8个月。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优28例,良9例,可7例,差4例。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4%和66.7%,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6.4%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骨折的复位质量、骨折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的19例髋臼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3.7岁(22~66岁);交通事故损伤13例,建筑工地坠落伤5例,重物挤压伤1例。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前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5例。术后定期进行骨盆影像学检查,术后1周按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24周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Harris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4例,复位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89.5%。术后24周髋关节功能:优13例,良5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4.7%。结论前路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显露髋臼前方充分,骨折复位满意度高,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功能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60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4~65岁。均为外伤性新鲜骨折,其中9例为开放性骨折,余51例为闭合性骨折。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胫腓联合关节分离移位。按照Lauge-Hansen分类[1]:旋前外旋型34例,旋前外展型13例,旋后外旋型10例,垂直压缩型3例。1.2治疗方法9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复位内固定术,其余51例入院后先暂行石膏后托外固定7~12d,待肿胀消退及皮肤条件成熟后手术。外踝骨折均采用AO1/3管型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 相似文献
18.
19.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Cassebaum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并选取临床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如年龄、切口的选择、手术时间、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等作为指标进行分组、赋值及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6例随访5个月~4年,评分结果:优23例,良25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72.7%。钢板内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1.6%和53%;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优良率70%,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良率76.9%;术后50例解剖复位(优良率90%),16例复位欠满意(优良率45.4%);伤后24 h内手术优良率为73%,24h后为72.4%;年龄组:〈40岁与≥40岁的优良率分别为73.1%和72%;功能锻炼4周内与4周后组优良率分别为89.1%、65.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手术方式(χ^2=7.606,P=0.006)、骨折复位质量情况(χ^2=31.023,P=0.000)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χ^2=11.505,P=0.001)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有手术方式、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根据骨折类型使用钢板坚强内固定、解剖复位骨折和早期渐进合理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和InterTAN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固定方法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7例IF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PFP患者83例(LPFP组)和InterTAN患者54例(InterTAN组),记录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功能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比率及术后关节Harris评分,比较2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InterTA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失败率显著低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内固定方法是一种理想治疗老年IFF的方法,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