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斌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795-796
低血糖常见的症状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严重时可昏迷,然而临床中发现有不少表现为躁狂者,易误诊误治。我院1993~2004年收治以狂躁为表现的低血糖症1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50~70岁。有明确糖尿病史10例,均坚持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5例无明确糖尿病史。1·2临床表现本组均有烦躁,躁动,大声喊叫,意识不清,谵妄或昏迷,出汗,皮肤湿冷。入院后血糖0·8~1·3 mmol/L 8例,1·4~1·9 mmol/L 7例。1·3诊断及处理15例均诊断为低血糖症,立即予静脉推注25%葡萄糖40~100 m l,意识迅速恢复,其…  相似文献   

2.
警惕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病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低血糖脑病是指血糖浓度<2·8 mmol/l、脑部葡萄糖储量耗尽时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可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1]。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发生低血糖脑病时易误诊、漏诊。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老年糖尿病107例,发生低血糖脑病8例,占7·48%。现对其诊疗情况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75~86岁,平均80·3岁。均有2型糖尿病史,病程8~25年,长期口服格列本脲等降糖药物,未能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并存病:冠心病6例,高血压、脑梗死各5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发病诱因:降糖药过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例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以意识障碍、语言不利、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发病。误诊为急性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脑出血1例。按相关疾病治疗无效,入院后1~3 h急测血糖0.86~2.5 mmol/L,经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后意识转清,头颅CT检查排除急性脑血管病,确诊为低血糖脑病。1例死亡,11例痊愈。结论凡遇到以急性神经精神症状发病的老年人,诊断中应想到低血糖脑病,快速检测血糖,以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急诊科按急性脑血管病收到神经科治疗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血糖测定均<2.8 mmol/L(0.6~2.7 mmol/L),均伴有明显的脑功能障碍。头部CT检查提示10例阴性,12例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14例脑萎缩;24例48 h后复查CT未发现新病灶,其余12例未复查头部CT。诊断低血糖后立即给予注射50%葡萄糖60~100 m l治疗,随后以5%或10%葡萄糖液维持治疗,0.5~6 h后症状及体征逐渐消失,低血糖纠正。结论对于昏迷患者要先给予快速指血血糖检测,可立即判断是否为低血糖昏迷,避免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女,78岁。因咳嗽、咳痰1周,呼之不应1小时入院。入院前1周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单声咳嗽,咳黄色黏稠痰,在当地医院就诊,经X线胸片检查诊断肺炎,住院予抗感染治疗。查空腹血糖7·8 mmol/L,诊断2型糖尿病,予口服格列齐特80 mg,每日2次。服用第3次药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未检测血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后出院,此后未再服格列齐特。出院后第2天晨出现心悸、出冷汗,继而呼之不应,呼“120”接入我院,接诊途中据家属提供病史考虑低血糖症,予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约100 m l到医院,测血糖2·0 mmol/L,收入我科。既往无多饮、多食、多尿史,无高…  相似文献   

6.
低糖血症是指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0 mmol/L而导致脑细胞缺糖的临床综合征,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诊断标准是指血浆葡萄糖浓度≤3.9 mmol/L。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43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时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置换液或透析液糖浓度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在2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患者中,分别采用高糖和低糖置换液或透析液行CRRT,高糖组8例使用葡萄糖浓度高于50mmol/L的置换液或透析液,低糖组15例使用葡萄糖浓度低于10mmol/L的置换液或透析液,比较CRRT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高糖组CRRT后第一日血糖为(27.2±5.3)mmol/L,经置换液中加入胰岛素(每2g~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以及皮下、静脉给予胰岛素后,5例血糖降至8.7mmol/L~17.3mmol/L,3例血糖仍在20.0mmol/L以上;低糖组患者CRRT后第一日血糖水平为(9.5±3.1)mmol/L,无需另外加用胰岛素,没有发生低血糖。结论:CRRT时使用低糖置换液或透析液,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方法对16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中,口服磺脲素药物不当12例,应用胰岛素不当4例,即刻血糖均低于2.8 mmol/L,最低达1.2 mmol/L,经给予口服糖水或50%葡萄糖静脉注射,全部患者症状均缓解.结论及时调整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剂量,是防止低血糖发生的主要措施,而对出现低血糖者及时诊断和治疗,才能及时控制低血糖症状.  相似文献   

9.
低血糖症28例误诊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血糖症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低血糖症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3例出现精神症状或意识障碍;5例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4例躁动易怒、幻觉、肌肉痉挛;2例为癫痫样发作;2例意识障碍、肌肉震颤、间歇抽搐;1例有肝癌史伴头晕、恶心、步态不稳;1例频繁恶心、呕吐,继之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疾病13例,冠心病5例,酒精中毒性脑病4例,癫痫发作2例,肺性脑病2例,肝癌脑转移1例,电解质紊乱1例。误诊28例占同期收治低血糖的43.75%。入院后按照误诊疾病治疗1 h无效,急查血糖0.6~2.5 mmol/L而确诊。经补充葡萄糖等处理,27例在5~120 m in内症状缓解,1例反复发生低血糖,1个月后死亡。结论提高对低血糖多样化表现的认识,对以精神神经症状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常规查血糖以及早确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本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食道癌贲门癌患者122例,占同期同类手术5 106例的2.38%,发生率与文报道相当[1]。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就围术期处理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18例。其中男89例,女33例,年龄40~84岁,平均61岁。入院时空腹血糖8~19.6 mmol/L,尿糖阴性34例,余88例尿糖+~。其中64例入院前无明确糖尿病史。合并高血压22例,慢支肺气肿28例。颈部食道胃吻合17例,胸内常州新能源吻合器食道胃或食道空肠吻合102例。癌肿无法手术切除3例。1.2围术期处理术前根据患者进食情况,合理调节膳食结构,应用口服降糖药或配合应用胰岛素将血糖降至6~10 mmol/L。所有患者在术前2~3 d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制剂,维持血糖在上述水平,且常规应用抗生素,术晨常规量的胰岛素皮下注射。术中选择对糖代谢影响小的麻醉药物,术中尽可能不输葡萄糖溶液,如必须,可用果糖或木糖醇制剂,血糖大于12 mmol/L时用胰岛素4 U皮下注射,用床边血糖仪对血糖进行连续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血糖过高或低血糖发生。术后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用甘精胰岛素调控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血糖水平,以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94例,根据胰岛素种类和目标血糖的不同,分为甘精胰岛素组1(n=48例)和常规胰岛素组1(n=46例),目标血糖为6.1~8.3 mmol/L;甘精胰岛素组2(n=49例)和常规胰岛素组2(n=51例),目标血糖为4.4~6.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和各项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当目标血糖相同,甘精胰岛素组与常规胰岛素组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ICU滞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目标血糖6.1~8.3 mmol/L时常规胰岛素组有4例(8.7%)患者并发了低血糖,甘精胰岛素组无低血糖发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目标血糖4.4~6.1 mmol/L时常规胰岛素组有8例(15.7%)患者并发了低血糖,甘精胰岛素组1例(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危重患者预后影响与常规胰岛素相仿,但甘精胰岛素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苏萍  陈蓓  韦巧珍 《新医学》2009,40(11):724-726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时停用胰岛素治疗的最佳血糖终点值,研究胰岛素使用的安全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07例应激性高血糖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34例)和C组(35例)3组。A、B组患儿将短效胰岛素3U加入0.9%生理氯化钠15ml/L中,用注射泵按0.1U/(kg·h)泵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减少葡萄糖输入量,补糖速度为1—2mg/(kg·min),测血糖1次/小时,使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3—5mmol/(L·h),当A组血糖降至10.0—11.1mmol/L,B组血糖降至5.6~8.4mmol/L时停用胰岛素,上调输糖速度至2~4mg/(kg·min),继续测血糖1次/小时,血糖稳定后改每4~6h测血糖,3次测量值正常后停止监测。C组采用限糖方法,输糖速度为1~2mg/(kg·min)。观察各组治疗6h后血糖下降情况、有否血糖反跳现象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患儿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A组无发生血糖反跳现象或低血糖;B组6例出现低血糖,A、B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仅限糖治疗效果不明显,加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下降。结论:胰岛素治疗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效果肯定,但需定时监测血糖,当血糖下降至10.0~11.1mmol/L时,及时停用胰岛素,可避免发生低血糖所造成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低血糖症误诊为急性脑卒中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1-09~2007-06共收治低血糖症误诊为脑卒中19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1例,年龄36~78(平均60.4)岁。其中15例的诊断符合WHO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尿病史5个月~20 a以上,以上所有病例在发生低血糖反应前均在使用降糖药,其中11例口服降糖药,4例使用胰岛素。另外4例否认有糖尿病病史,其中1例在过量饮酒后出现,2例冠心病患者在应用极化液时出现,还有1例服用二甲双胍减肥时出现。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7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者6例,有脑梗死病史者1例。发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者3例,肺感染者2…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经常静滴加有胰岛素的液体 ,由于操作不当 ,导致添加胰岛素剂量不准确 ,造成多次发生低血糖反应事件的发生 ,本文对 6例低血糖反应的病人进行了分析 ,并制订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 0 0 4年 5~ 8月 ,我科住院病人输注极化液 2 5例 ,发生低血糖反应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4 0~ 78岁 ,平均年龄 5 2岁。病毒性心肌炎 2例 ,心肌梗死 3例 ,脑梗死合并冠心病 1例。2 .加药方法。本组病例中有 1例用 2ml注射器加胰岛素 ,其余 5例均用 1ml注射器 5号针头直接抽取胰岛素加入输液瓶内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血糖酷似胰岛β细胞瘤临床表现的机制,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服用降糖药导致低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2例均为老年患者,例1入院前2h于睡眠中突发意识恍惚,不能回答问话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例2因突发胡言乱语半小时就诊,急诊行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急诊查指尖血糖1.2 mmol/L 、2.5 mmol/L,予葡萄糖静脉推注后仍处于持续低血糖状态并伴高胰岛素血症,考虑为胰岛β细胞瘤,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并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入院前均自认为有糖尿病而服用降糖药物,药物致低血糖诊断明确,后复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正常.结论 老年患者服用格列本脲后可出现严重低血糖伴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表现酷似胰岛β细胞瘤,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低血糖症38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敏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896-897
低血糖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不可逆的弥漫性脑损害[1]。该病起病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多数有糖尿病史,查血糖<2·5 mmol/L,予补充50%葡萄糖后症状迅速缓解,可以确诊。但如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时,易误诊误治。我院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低血糖脑病38例,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1岁,平均(68·6±8·5)岁。发病时间从0·5小时~7天,平均(10±5·1)小时。1·2基础疾病与诱发因素本组36例有糖尿病史(占94·7%)…  相似文献   

17.
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低血糖症是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0 mmol/L,而导致脑细胞处于低糖状态的临床综合征[1],严重时可引起明显的脑部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可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首先考虑到脑血管病。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低血糖昏迷75例,其中15例误诊为脑梗死,误诊率20%,现就15例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62~78岁。有糖尿病史12例(应用低精蛋白胰岛素3例,服用格列齐特5例,消渴丸4列),酗酒者2例,误服降糖药1例。1·2神经系统表现浅昏迷12例,表现为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出现无意识的自主动作,腱反射、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并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脑病的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5例发生低血糖脑病的AD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平均年龄75.3岁,均有长期的AD及糖尿病病史,以意识障碍、言语不清、精神异常、癫痫、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发病。发病早期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11例,癫痫发作2例,抗精神病药物过量、感染性休克各1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无缓解,行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排除初始诊断,并测血糖0.8~2.5 mmol/L,综合分析确诊为低血糖脑病,经静脉补充葡萄糖等治疗,14例症状缓解,1例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AD并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病时症状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快速血糖检测应作为以神经精神症状就诊的AD并糖尿病患者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对4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20例;40~76岁,平均58岁。均应用胰岛素。空腹血糖7.8~18.6mmol/L,尿糖(+~+++),糖化血红蛋白8%~14%,果糖胺3.2~4.7mmol/L,蛋白尿(+~+++);肌酐清除率<15 m l/m in,血肌酐>452umol/L,血尿素氮>21.6mmol/L,血钾4.2~5.6mmol/L,白细胞(4~10)×109/L,血红蛋白45~95g/L。2护理2.1术前护理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解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合作。当病情发展到尿毒症期,应尽量不要用头静脉输高渗性、刺激性的液体,以…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患者含糖透析治疗中低血糖反应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降解减弱、充分透析后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无糖透析中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尚未见应用含糖透析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报道。我中心应用浓度为10mmol/L的含糖透析液,近期有2例糖尿病患者3次出现透析中、后低血糖,引起我们的重视,现报道如下。例1,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