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背景:随着微导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栓塞材料的改进,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颅颈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可脱球囊、弹簧圈、液体栓塞剂、覆膜支架。与其他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相比,覆膜支架有2个突出优点:有较高的完全闭塞率和较低的再通率。 目的:介绍国内主要应用的几种覆膜支架,以及覆膜支架治疗颅颈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覆膜支架,生物相容性,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网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覆膜支架治疗颅颈血管病变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现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覆膜支架,主要采用的是美国Abbott公司推出的Jostent覆膜支架和上海微创公司生产的Willis覆膜支架。Jostent覆膜支架优点是生物相容性和扩展性较好,其多微孔结构可减少细胞扩散,阻止血小板聚集、炎性细胞移动,从而降低了继发性血栓及血管狭窄的概率;其缺点是在颅内动脉中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动脉不能过于迂曲,弯曲角度不能过于锐利,病变附近不能有不可闭塞的穿支或分支。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传统理念,整个支架系统具有一定的柔顺性,有助于其通过颅内弯曲的血管系统,尤其是颈内动脉虹吸段,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为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对组织工程热点子领域识别及技术开发实力研究的意义:通过对组织工程热点子领域识别及技术开发实力研究,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三方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展示热点子领域的技术开发现状与趋势,揭示中国在各个热点子领域的技术实力水平,为组织工程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为技术开发提供新的视角。 背景:专利是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前期研究对组织工程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从专利数量与质量、专利申请人区域分布、专利受理国家/地区、专利申请人、发明人、技术领域等角度评价了该领域的技术开发实力。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组织工程子领域的专利分析,识别热点子领域并展示其技术开发实力,揭示中国在全球及中美竞争中的实力水平。 方法:基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性分析,识别组织工程热点子领域。并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三方专利申请3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专利数量与质量角度展示热点子领域技术开发的规模与增速。 结果与结论:①共识别出组织工程骨、皮肤、神经、角膜4个热点子领域,其发展各具特点,骨组织工程领域技术开发相对成规模;②皮肤、神经2个子领域技术开发规模有限;角膜组织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尚未成规模,但高质量、高市场价值技术成果产出比例高;③中国骨组织工程领域技术开发规模和增速均远超美国,已积累一定数量高质量技术成果;中国皮肤、神经2个子领域技术开发规模超过美国,且高质量技术成果是美国的2倍左右;中国角膜组织工程领域技术开发规模和高质量技术成果均远超美国;④中国在组织工程热点子领域的高市场价值成果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肝脏组织工程:肝脏组织工程基于组织工程概念,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利用分离的肝细胞复合特定的支架材料,制造出完整的、可植入、且具有更全面功能、可用于临床肝移植的器官。 专利分析:对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大量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 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巧使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 从而为技术、产品及服务开发中的决策提供参考。背景:中国是肝病高发国家,肝脏组织工程为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目前此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 目的:对肝脏组织工程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揭示全球技术竞争态势,为中国肝脏组织工程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对近20年肝脏组织工程领域的专利数量与发展趋势、技术发源地、目标市场、申请机构、发明人和技术分布等进行分析,全文检索关键词包括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组织修复或组织再生 (tissue regenerate/repair)和肝(hepatic/liver)等。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8日。结果与结论:①全球肝脏组织工程领域发展速度较快,近10年复合增长率8.64%,其中发明专利占84.93%。②中国是全球肝脏组织工程最主要的技术发源地。但三方专利数量远不及美国和日本。③中国和美国是肝脏组织工程领域的最受关注的两大目标市场,但申请人多集中于本国,国际授权数量较少。④在专利权人和发明人排名中,中国分别有8家机构和14位申请人跻身全球前20。⑤结果证实,从专利分析结果来看,中国肝脏组织工程技术发展迅猛,跻身国际前列,但缺乏核心技术,各研发主体还应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挖掘高价值技术,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ORCID: 0000-0002-8864-5449(王婷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0-01/2010-10。检索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供血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 结果:金属内支架进入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致血栓形成性、永久性存留体内、再狭窄仍较高、金属表面难以附载药物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近些年对支架材料、构形设计、制作工艺等均作了不少改进,更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覆膜支架的出现和生物学支架概念的提出,使血管内支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结论: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脑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过度灌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背景:新型血管内支架材料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材料学特征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 方法: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支架;支架材料;介入治疗”,检索时间范围在2003至2012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24篇。 结果与结论:①金属裸支架在血液中长期存放有腐蚀、金属离子溶出和凝血性等现象,为解决金属材料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金属支架表面改性来处理,提高金属材料的血液相溶性。②药物支架是将治疗药物涂于支架表面,使药物能够持续并高浓度的释放,防止支架置入后再狭窄。③覆膜血管内支架是在金属支架外表覆以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聚合物薄膜,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预防血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还可以改善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基因及细胞种植支架材料在防治脑血管介入后再狭窄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是血管内支架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镁合金支架是安全有效的,国内对于镁合金支架降解性能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情况及降解过程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在28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植入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植入的30,60,90,120 d进行X射线检查及支架植入段血管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植入后30 d,支架完全扩张,结构完整;植入后60 d,支架变形,部分支架断裂,失去支撑作用;植入后90 d,只有少量支架支杆残留,大部分支架已降解;植入后120 d,血管中无支架支杆残留,支架已完全降解;(2)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后6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 d(P<0.05),植入后9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60 d(P<0.05),植入后12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60,90 d(P<0.05);剩余支杆数和天数呈负相关,支架完全降解天数为植入后124.8 d。植入90 d的血管内膜面积大于植入后30,60,120 d(P<0.05),血管管腔面积小于小于植入后30,60,120 d(P<0.05);后3个时间点的血管内膜面积与血管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表明,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大白兔腹主动脉内完全降解时间为124.8 d,在支架植入90 d时血管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最明显,90 d后血管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从支架本身、涂层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血管再狭窄"为中文关键词;以"Drug-eluting stent,Bare metal stent,Restenosi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8-10相关文章。纳入与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比较研究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7篇文献为主重点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均存在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未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方向是研发适合小血管、分叉部位的支架和扩展PCI适应证;寻求新的涂层、生物材料支架;研发支架药物的选择和洗脱技术,以及在维持DES作用、改善安全性的同时,寻找促进支架植入部位血管内膜愈合的方法。结论:改良支架平台及研发新型支架仍将是热点,注重远期疗效成为药物洗脱支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国外研究已经证实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3]。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颅内支架技术的发展,使得颅内大多数动脉瘤都能够通过神经介入技术而得到治疗。目前在国内有4种颅内支架应用于临床:①the Neuroform stent;②the LEO stent;③the Enterprise stent;④the SolitareAB stent[4]。SolitareAB stent是进入国内最晚的专用支架。我  相似文献   

9.
背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内膜的增生而不影响血管内皮愈合的药物涂层是研制新型药物洗脱支架和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新策略。 目的:综述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1998-01/2011-10。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药物涂层支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细胞迁移。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相关文献25篇,中文15篇,英文10篇。 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的涂层药物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研究表明,雷帕霉素支架表面携带的雷帕霉素和紫杉醇支架表面携带的紫杉醇均能有效地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临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仅为小样本、单中心、非随机对照试验,其更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更长期的随访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0.
背景: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病因之一,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 500万例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治疗,但是大约10%发生急性或亚急性冠脉阻塞,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0%~50%,再狭窄已成为制约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临床效果。 方法:作者以“药物洗脱支架,阻塞,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5篇文献,从支架置入治疗进展,不同材料及类型支架对开通率、开通时间的影响,以及预防支架狭窄等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与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运用先进的支架载药及药物控制释放技术,在支架机械支撑病变血管的同时,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药物从支架表面缓慢释放,作用于与支架接触的血管壁,解决了血管弹性回缩、重塑以及内膜的过度增生问题。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设备的改进和创新,药物涂层支架技术也在不断地成熟和发展。目前新出现的药物涂层支架设计理念是建立在药物筛选和可控释放系统基础上的。相信未来的药物涂层支架将能够应用于更多的血管复杂病变(尤其是静脉和多血管损伤)以及其他脏器疾病。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出现为第四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革命带来新的曙光,不仅可以解决术后血管急性闭塞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后完全吸收。 目的:综述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现状。 方法:通过PubMed,CBM,embase等检索数据库搜索近年来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相关研究内容。 结果与结论:可降解聚合物支架、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及可降解铁合金支架为目前主要研究的3大生物可降解支架系统。大量临床试验已证明生物全降解支架的长期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久的将来必将取代现有的药物涂层支架,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生物全降解支架仍有其局限性,体现在支架的机械性能和降解速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暂时未进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试验。血管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6-12个月,支架在12-24个月之内降解可以认为是合理的。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是聚 乳 酸 与聚 羟 基 乙 酸共聚形成的聚 (乙交脂/丙交脂)二元共聚物作为支架的骨架,通过调节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的比例可以在支架力学性能和降解速率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较为合适的平衡。让这种支架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又能在血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以后完全生物降解。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当所支撑的狭窄段血管恢复畅通、内膜修复完成后即可降解消失,克服了支架自身的血栓原性及异物性,避免了支架引起的远期并发症。本文综述了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血管内支架的选材、制备、设计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Research on patented technology plays a real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patented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biodegradable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 vascular stents. METHODS: We searched the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biodegradable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 stents in China, and analyzed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pplication trend, authorization trend, applican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of applicant types, sub-sector patented technology, and patented technology of major applicants. Afterwards, recommendations for patent application in this field could be give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China, Chinese applicants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biodegradable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 stents, and hot technologies in various sub-sectors are highlighted. Unfortunately, more patented technologies have not achieved a real breakthrough in th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Interest in metallic degradable biomaterials research has been growing in the last decade. Both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patent databases record a high increase in publications in this area. Biomedical implants with temporary function, such as coronary stents, are the targeted applications for this novel class of biomaterials. It is expected that stents made of degradable biomaterials, named biodegradable stents, will provide a temporary opening into a narrowed arterial vessel until the vessel remodels and will progressively disappear thereafter. Biodegradable stents made of metal have recently been progressed into preclinical tests in humans after their first introduction in early 2000s. By referring to patents and journal publica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s in biodegradable stents, with emphasis on those made of metals,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design ideas to validation testing.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堵塞的支架中再次置入金属或塑料支架可解决支架的堵塞问题,然而关于支架间如何搭配组合将使患者受益更大却一直存在着争论。 目的:对比恶性胆道梗阻金属支架堵塞后再次在其内置入不同种类支架之间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的,且在原支架堵塞后再次在其内置入另一支架的中、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83例,并根据原支架与再次置入支架的不同搭配组合形式,将以上患者分为3组,即覆膜金属支架组、无覆膜金属支架组和塑料支架组。 结果与结论:在原金属支架堵塞后,再次置入覆膜金属支架的通畅时间显著长于塑料支架(P < 0.05);覆膜金属支架组的支架累计通畅时间显著长于无覆膜金属支架组(P < 0.05-0.01)。提示经内镜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中、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时,在原金属支架和支架堵塞后再次置入金属支架时,使用≥1根覆膜支架的累计通畅时间显著长于先后2次置入无覆膜金属支架者。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着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血管支架材料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中。 目的:综述这几种支架材料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从建库到2014年3月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关键词为“脑血管病,支架,生物相容性”,英文检索关键词为“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ents,biocompatibility”。 结果与结论:按释放方式可将脑血管支架分为球囊扩张式支架与自膨式支架。最初应用的支架材料主要为裸金属材料,由记忆合金、医用不锈钢、钽、钴、镍钛合金等制成。由于金属支架置入后会释放金属离子,易致血栓形成,再狭窄率高,后来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出现了涂层支架与覆膜支架。支架置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过度灌注综合征、急性血栓形成、血管破裂和远端血管栓塞、血管痉挛和穿刺相关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主要是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问题。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支架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将更加安全有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背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等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关注。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与人体相容性的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1980/2011-08)、MEDLINE(1966/2011-08)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08)、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收集发表的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文献,对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总结。 结果与结论:当血管内皮化完成之后,生物可降解支架如期降解,从而克服了支架本身作为异物的血栓源性,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效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生物可降解支架还可作为药物局部投放的载体,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冠脉血管支架和外周血管支架置入技术的成熟,如今自膨胀式支架正成为国内外医疗器械厂商致力于开发的重点和热点产品,由于脑血管相当迂曲和细小,以及置入风险比其他部位血管高很多,因此自膨胀式支架的开发要难度很大。首要任务就是选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如何提高脑血管病支架材料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是该项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目的:分析不同自膨胀式支架材料在脑血管介入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比较自膨胀式支架置入与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的优势,以及安全性和相关并发症等问题。 方法:收集不同自膨胀式支架治疗不同脑血管病的相关文献,就临床开始使用以及正在研究开发的各类自膨胀式支架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结果与结论:关于血管内治疗的方案,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各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要大规模、前瞻性、随即对照试验予以证实。随着自膨胀式支架材料的更新与发展,自膨胀式支架的应用可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虽然支架置入技术的发展为脑血管疾病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目的:阐述脑血管支架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分析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管理方法。 方法:以 “脑血管病,支架,生物相容性,并发症”和“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ents,biocompatibility,complication” 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1) 与脑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相关的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重点对18 篇文章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与结论:脑血管支架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颅内支架,由于血管的管径限制支架的直径,不同病变对支架直径的要求不同。支架置入并发症主要有腹膜后血肿,颈动脉窦反应,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在各种脑血管支架中,金属支架生物相容性较差,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和药物支架生物相容性均好于金属支架,能有效的预防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治疗过程中进行充足的置入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严格遵循适应证,支架置入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置入后良好的监测和管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