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适用的最佳溶栓途径。方法:22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急性脑梗死病人,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动脉组116例与静脉组110例,分别采用经颈内动脉及静满尿激酶10万U,每日1次,共7天;其它辅助治疗两组相同,14天为一疗程。结果:动脉组基本治愈45例,显著进步37例,进步19例,总有效率87.07%。其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络出血1.72%,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经颈内动脉滴注尿激酶溶栓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中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咯地尔针剂(赛莱乐),剂量2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14天为1疗程;并对另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天为对照,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比研究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47例(58.8%),显著进步24例(30%),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71例(88.8%);对照组基本痊愈14例(17.5%),显著进步12例(15%),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26例(32.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改变,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显著改善(P<0.01),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亦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76例入选者分为三级,动脉组18例,将30万单位尿激酶由病灶侧颈动脉注入;静脉组38例,将75~100万单位尿激酶稀释后静滴;对照组20例给予基础治疗。结果:三组病人治愈率与显效率为50.0%与72.2%;47.3%与68.4%;40.0%与65.0%。结论:动脉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动脉组略优于静脉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76例人选者为三组;动脉组18例,将30万单位尿激酶由地侧颈动脉注入;静脉组38例,将75~100万单位尿激酶稀释后静滴,对照组20例给予基础治疗。结果:三组病人治愈率与显效率为50.0%与72.2%.47.3%与68.4%;40.0%与65.0%。结论:动脉与静脉溶检离梗死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动脉组略优于静脉组。  相似文献   

5.
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塞患者42例,并与脉络宁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中基本痊愈25例(59.5%),显著进步12例(28.5%),进步5例(12%),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37例(88%)。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安全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T)的临床疗效,治疗时机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分析55例ACI患者的溶栓疗效。结果:55例ACI患者分为发病0-6小时(A组)和6-12小时(B超)。两组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差分别为:18.07+6.13、19.12+5.13。溶栓前后积分相比及两组溶栓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总基本痊愈42例(76.3%)显著进步4例(7.6%),进步3例(5.5%),总有效率89%,血管再通率83.6%。2例合并颅内出血死亡。2例大面积梗死死亡,1例出现皮肤淤癍。结论:大剂量尿激酶(UK)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肯定,超早期疗效更好,12小时内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4d)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组总有效率91.4%,显效率82.9%,其中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无死亡。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显效率60%,其中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死亡3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 ̄20万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 导管组临床有效率93.3%,影像学有效率80%,静脉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9.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样本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4例和对照组300例。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原则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0、20天的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95例(30.76%),显著进步326例(51.42%),进步90例(14.20%),无变化22例(3.74%),恶化1例(0.15%),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基本痊愈48例(16.00%),显著进步80例(26.67%),进步95例(31.67%),无变化76例(25.33%),恶化1例(0.33%),总有效率74.3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明显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20万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导管组临床有效率93.33%,影像学有效率80%,静脉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UK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在72小时内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等容血液稀释治疗伴高粘血症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46例观察疗效。方法:对照组用低右+复方丹参外20ml+川芎嗪针32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组除给经上药物外,每5~7天由肘正中静脉放血300~500ml,同时经对侧静脉等速输入等量低分子706代血浆(糖尿病者以盐酸培他啶代替)。结果表明:治疗组基本痊愈108例,显著进步24例,显效率90.0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等容血液稀释对血粘度高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有效。  相似文献   

12.
金钠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金钠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发病6~72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金钠多治疗组40例各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为对照组40例,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比研究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24例(60%),显著进步12例(30%),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36例(90%),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12.5%),显著进步6例(15%),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13.
去纤酶治疗脑梗塞患者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去纤酶治疗35例脑梗塞患者,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照。结果基本痊愈3例(18.57%),显著进步24例(8.57%),进步5例(14.3%),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27例(77%)。认为应用去纤酶治疗时疗程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核-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患临床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和血浆粘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影响抑郁症疗效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6年1月~11月期间住院大于2周的抑郁症患者(符合CCMD-2-R诊断标准)148例,按疗效分为两组:近期疗效好(痊愈及显著进步)者100例(67.6%),差(进步及无效)者48例,占32.4%,均曾经至少一种抗抑郁剂系统治疗,以17项Ha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同肌弃挛(HFS)的病因及改进药物注射(MI)治疗HFS的疗效。方法:分析206例HFS患者,总有效率97.57%,平均治愈时间17.82天,优于其它疗法。其中治疗组(改良组)疗效更佳,169例,治愈率94.08%,平均治愈时间17.75天;对照组37例,治愈率62。16%,平均治愈时间24.96天。两组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同为MI,在同一条件下,其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采木病经颅多普勒检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28例阿尔采木病和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发现脑血液流速均显著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P〈0.05)。此两患者组无明显差异(P〉0.05)。AD组TCD异常率为78.6%,其中颅内段血管狭窄为28.6%,颅外段血管狭窄为42.9%,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为7.1%,提示两患者组的脑动脉病理改变基本相仿,对临床有关因素有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的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静脉高压的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锋  刘树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3):152-154,T009
本文报告5组不同原因所致的静脉高压共19例,包括:(1)主要脊膜动脉瘘向脊髓表面引流6例;(2)髓周小动静脉瘘,伴有缓慢和迂曲的静脉扩张1例;(3)硬脑膜动脉瘘向脊髓静脉引流5例;(4)Cobb's综合征伴有椎旁静脉直接引流,引起脊髓静脉流出道的间接高压6例;(5)硬脊膜外血管瘤向脊髓表面静脉引流1例,本文详述了机制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早期脑梗塞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发病6h内脑梗塞患者93例,随机分为动脉组(32例)和静脉组(61例)。除一般治疗外,静脉组予以尿激酶25万U/d静脉滴注,连续7d。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将多孔微导管插入血栓,按1万U/min注入尿激酶,每使用25万U即测凝血指标并行血管造影,血管开通后,再注入25万U以溶解迁徙性血栓。结果两组3个月后疗效显示,动脉组有效率为87.5%,优于静脉组的60.65%(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动脉组亦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