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腿内侧皮瓣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血供来源、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观测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来源、浅出点、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面积。结果:小腿内侧皮肤上1/3的血供主要来自隐动脉,并与膝下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中1/3的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并与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的肌间隙支吻合;下1/3主要来自胫前动脉的内踝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上支。成人小腿内侧皮肤的血供来源丰富,它们相互真性吻合成明显的血管链,并与隐神经伴行,可以看似为一条完整的动脉。成人内踝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3.5±0.5)cm(28~37cm),大多数皮支分布在距内踝尖20cm范围内,占总数的80%,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皮支数目越少,则皮支的平均管径越粗。结论:以隐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截取筋膜蒂皮瓣,旋转点可设计在内踝后缘与胫骨内髁的连线上任意一点,用于膝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小腿下1/3段大块骨外露缺损创面,往往需要远位皮瓣或交腿皮瓣多次移位才能修复。我们复习有关解剖资料及截肢标本,通过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临床应用,设计了不牺牲胫后主要动脉干,用其皮支血管为蒂的逆行小腿内侧皮肤筋膜岛状瓣,Ⅰ期转位修复小腿下1/3段,踝前、足跟垫等部位缺损。自1988年4月始,应用4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应用解剖小腿上部皮肤血供,主要由股动脉下端从收肌裂孔上方发出的膝降动脉,而后分出的隐枝和关节枝,隐动脉枝穿过内收肌腱板,随隐神经下行,在缝匠肌与股薄肌肌间浅露皮下分布于小腿上部,可形成隐动脉皮瓣的供区。中下部由胫后动脉干  相似文献   

3.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跟骨内侧和上腿内侧下1/3筋膜血管来源与分布情况,其中分布到跟骨内侧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足底外侧动脉与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别发出3~9支和2~5支外径0.6±0.4mm的骨支。小腿内侧下1/3筋膜的血供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隙筋膜皮动脉,有1~3支,外径0.8±0.5mm。踝管区的骨皮支与肌间隙动脉的下行支相吻合。根据供区解剖学规律,充分利用筋膜血管明显纵向分布的特点,设计带筋膜蒂跟骨瓣,转位修复内踝骨折、骨不连。  相似文献   

4.
小腿内侧皮瓣血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定位小腿内侧皮瓣蒂血管.方法:9例拟局部转位小腿内侧皮辩,术前应用CDUS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的数量、起点、内径、距离体表深度,并做体表定位,与手术对照.结果:超声显像共探及46条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内径0.5 mm~1.0 mm,距离体表深度0.5 cm~1.6 cm,57%分布于小腿内侧中段.手术验证超声定位血管符合率100%.结论:CDUS可准确定位小腿内侧皮瓣蒂血管,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相似文献   

5.
小腿内侧皮瓣血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US)定位小腿内侧皮瓣蒂血管。方法 :9例拟局部转位小腿内侧皮瓣 ,术前应用 CDU S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的数量、起点、内径、距离体表深度 ,并做体表定位 ,与手术对照。结果 :超声显像共探及 4 6条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 ,内径 0 .5 mm~ 1.0 mm,距离体表深度 0 .5 cm~ 1.6 cm ,5 7%分布于小腿内侧中段。手术验证超声定位血管符合率 10 0 %。结论 :CDUS可准确定位小腿内侧皮瓣蒂血管 ,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的应用解剖。方法:成人下肢标本10侧,用乳胶进行腘动脉灌注,解剖观察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穿支的数量和走行,并以内外踝尖的连线标志定位穿支血管,绘制穿支血管分布图。结果:腓动脉沿途发出(5.3±0.8)支穿支血管,主要从外侧肌群、外侧肌间隔以及后外侧肌群穿出,集中在距外踝5~10cm及21~27cm这2个区段内。胫后动脉发出(5.6±0.3)支穿支血管,主要从内侧肌群、内侧肌间隔以及后内侧肌群穿出,多集中在距内踝6~8cm、13~18cm以及23~27cm这3个区段内。小腿深部源动脉的穿支血管均参与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的形成。结论:提供了小腿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数据,为临床设计应用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剖尸体标本观察隐动脉及大隐静脉的位置,及其与胫骨及小腿内侧皮肤之间的关系,测量相关血管的外径。可以看到,隐动脉与大隐静脉伴行,在小腿内侧上部与胫前返动脉及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隔皮支形成广泛的吻合,除了分布于小腿的内侧皮肤外,还有骨膜支分布于胫骨骨膜,因此可以切取带血供的胫骨皮瓣。该组织瓣包含隐动脉,大隐静脉及较宽的筋膜皮蒂供血系统,血供丰富。当腓骨皮瓣、髂骨皮瓣或肩胛骨皮瓣不能应用时,可以用于修复对侧胫骨及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采用带血管蒂的岛状(肌桥)皮瓣交叉修复小腿以下创面13例,无坏死。应用隐动脉膝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2例,胫后动脉进行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1例,修复小腿下段坏死缺损2例,腓肠肌内侧头“肌桥”轴型皮瓣修复足底1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游离皮瓣的新供区,以适应于皮瓣游离移植术的需要,我们在皮肤血管的研究中发现从胫前动脉干发出一些皮支,穿过小腿前群肌间隙分布于小腿前外侧部皮肤。从所涉及的文献看,只对胭动脉分支、胫后动脉和腓动脉  相似文献   

10.
通过3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小腿主干动脉间的交通、吻合及胫后动脉的皮支分布。结果发现在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损伤的情况下,只要将皮瓣的旋转轴点上移至内踝上6.5±0.6cm以上,小腿内侧皮瓣仍可被逆行转移用于修复足部缺损。逆行的皮瓣靠吻合交通支供血,拓展丁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范围。我们以此为依据,成功地应用4例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25侧,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腘窝中间皮动脉,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腘窝外侧皮动脉,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形成血管链,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2.
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转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临床治疗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方法 :3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 ,观测了比目鱼肌内侧半的形态及血供特点。结果 :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分支节段性供应 ,平均每侧 6支 ,其中最下 2支距内踝突出点上距离分别为 (5 .45± 2 .0 8)cm、(9.70± 2 .43)cm ,管径分别为 (1.31± 0 .2 8)mm、(1.42± 0 .33)mm。从而设计出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转位的新术式。结论 :该术式可用于修复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 ,手术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3.
刘镇  刘立明  曹燕庆 《河北医学》2009,15(2):153-154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外伤所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或因慢性骨髓炎伴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术加游离植皮术修复。结果:19例肌瓣全部成活,植皮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易存活,实用性强,是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7种类型的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39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2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5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5例。结果 除l例皮瓣边缘坏死,经短期换药伤口愈合外,其余38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2010,31(5):415-417,F0003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ffeSUnt6 Objectif matte etude a pour but d'analySer la wiecutarimtion du nam sons-cutals et del'atwvrase des jamal. met~ APrgs l'iaiection du latex coIOrd, Ies ~brag infdrieurs de 4 dsvresfrais out did diwind sons la louds aden d'thentifier l'origine, Ie trajet et to distribution des wit~us mngUinsallent du Plan sons-a~vrotique jusqu'd la cpu. ac lambou adipoa~vrotique ddcOlld de toute la face interne d'une iamhe et ie lambou aMvrotique Obtenu de l'autre jamal contenaient ies deux Premier…  相似文献   

17.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种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内踝上皮瓣、外踝上皮瓣、足底内侧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带旋髂深血管髂骨游离皮瓣、游离的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55例皮瓣中完全成活48例,部分坏死7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带蒂皮瓣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游离皮瓣一般外形臃肿,恢复保护性感觉差。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两端胫后血管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保留两端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岛状皮瓣前侧平移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15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1例因骨折不连接、骨髓炎及神经损害截肢。结论该皮瓣动脉功能良好,操作简单,保留主干血管,是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9.
陈煜  陈伟高  李剑琴 《重庆医学》2012,41(24):2489-2490,2569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58例病例,按照缺损部位、面积大小、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等进行比较。其中小腿内侧皮瓣植皮23例,游离植皮35例。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全部患者进行了6个月至5年的随访,平均随访29个月。小腿内侧皮瓣植皮23例中,存活21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成活率91.3%,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创面无复发。游离植皮35例,存活17例,坏死8例,部分坏死10例,成活率48.6%,肢体功能较差,创面复发2例,后均行截肢手术。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游离植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内侧皮瓣是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