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作者在一具日本男性72岁尸体上发现脾动脉起始异常。解剖所见如下: 腹主动脉行程正常,在膈肌裂孔处自腹主动脉右侧发出右膈下动脉,其下前发出胃肝动脉千,再下5mm自前面发出脾肠系膜动脉干。胃肝动脉干起始部外经4mm,其上5 mm处发出左膈下动脉(外经8 mm),再15mm处发出胃左动脉(外经8 mm)及肝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解剖过程中发现一男性成年人的腹腔动脉分支异常,出现食管、肝、胆、胰迷走动脉。一、腹腔动脉于第十二胸椎体下1/3的前方由腹主动脉发出后,于其上壁先发出一长0.2cm的膈下动脉短干,然后发出胃左动脉,最后分为脾动脉和肝总动脉二终末支.膈下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左、右膈下动脉向外上布于膈肌。二、食管迷走动脉:肝固有动脉由肝总动脉发出后分为肝右动脉、肝食管动脉、幽门动脉和胃右动脉。肝食管动脉先后分出肝中和肝左动脉后向左至食管腹段分支特称其为食管迷走动脉。三、胰横迷走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于幽门下方分出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后不久,即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横迷走动脉。后者绕胰颈下缘至胰背面穿胰腺实质与胰大、胰尾动脉相吻合,分支供应胰腺血液。四、肝迷走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后壁发出,在门静脉合成处与下腔静脉之间先向右,然后于胆总管左侧向上,走在肝总管后方与其交叉后进入Calot三角,分出胆囊动脉后继续向上,全长7.0cm,在门静脉右支右侧经肝门入肝右叶。五、胆囊迷走动脉:在Calot三角内由肝右迷走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右长1.3cm,于胆囊颈上方达胆囊体左缘,分三支布于胆囊前后面及其左缘。  相似文献   

3.
膈下动脉在教科书中一般记述它起始于腹主动脉及其前壁,或起始于腹腔动脉,或以共同干起始于腹主动脉或腹腔动脉。膈下动脉有时一支发自腹主动脉,另一支发自肾动脉,也可以起始于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国外主要文献中报道结果是:认为起  相似文献   

4.
我们发现2例变异的腹腔动脉均为胃左动脉与脾动脉共干,肝动咏异常,现报告如下:例1,12岁,男尸。腹腔动脉仅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的合干,发自腹主动脉,干长0.7cm,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分出后无异常。此干下方0.8cm 处腹主动脉又发一肠系膜上动脉与肝动脉的合干,干长2.5cm,分为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肝动脉经门静脉后方返向上达肝门。沿途分出胃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胆囊动脉由肝右支发出,其他无异常。例2,约30岁,男尸,腹腔动脉也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的合干,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干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我们在尸解时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共干发自腹主动脉,腹腔干分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外,还分出左右膈下动脉,这种变异并不多见,对临床动脉造影、外科手术有参考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军 《华夏医学》2003,16(3):416-416
笔者在解剖一具约 14岁女尸时 ,发现结肠上区血管明显变异 ,详见图 1。 1腹腔干只发出两大分支 :脾动脉 ,沿胰背侧面上缘左行至脾门。胃左动脉在本干达到胃小弯前尚发出 3~4支细小的异常肝左动脉 ,经肝的脏面左纵沟前方进入肝左叶。 2肝总动脉缺如 ,在距腹腔干下方 5 6 mm处由腹主动脉直接发出异常胃右动脉 ,外径 2 .8m m,经追踪其尚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 3变异肝右动脉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其距胃右动脉根部 75 mm ) ,且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走行异常 ,肝门静脉居左前方 ,胆总管居右前方 ,其在二者后方走行 ,追踪至肝门 ,除发…  相似文献   

7.
正常情况下,由腹主动脉平第12胸椎或第1腰椎发出一短干为腹腔干。腹腔干发出3个分支,分别是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其中的肝总动脉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后,主干延续为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发出一支胃右动脉后,走行到肝门附近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进入了肝脏。但肝动脉起源形态多变,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1例特殊起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腹腔动脉缺如之例,在国内外文献中报导很少,笔者在指导局解实习中发现一例中国成人 (约七十岁) 男性,其腹腔动脉缺如,脾动脉、胃左动脉各直接由腹主动脉发出,肝总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现将本例报告如下: 脾动脉:长135毫米,口径5.7毫米。在肠系膜上动脉的上方2毫米处直接起自腹主动脉,沿胰腺后方向左行,于脾门处分数支入脾。脾动脉在走行中分支如下: (1) 左膈下动脉:离脾动脉起始处26毫米处由脾动脉发出,向左上行,布于膈的左半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后是否存在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方法解剖2具新鲜尸体,在腹主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的远端结扎腹主动脉并插管,在膈肌上方结扎胸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结肠中动脉的远端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单纯结扎第1具尸体标本的肝总动脉,将第2具尸体标本中腹腔干发出的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自起始部一一结扎。在腹主动脉插管中注入乳胶。结果 2具尸体的肝固有动脉均显示充盈。结论从尸体解剖角度看,由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见腹腔动脉变异.脾动脉起至腹主动脉.无肝总动脉,肝左动脉直接起于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则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自肝左动脉远侧段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则由脾动脉分支,并发出肝中动脉.查阅文献见这种变异较少见[1],本文详细描述腹腔动脉分支及其次级分支的来源、行程,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各动脉长度和外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解剖中发现1例营养肝的动脉变异,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2cm,50 ̄60岁。该例来源于肝总动脉的肝固有动脉(直径0.55cm)管径比正常小(正常管径0.583cm±0.166cm)[1],并出现了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较粗的支配肝右叶的变异肝动脉,在此暂且将它称为副肝右动脉(见附图)。附图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左动脉示意图肝固有动脉在行程过程中先后发出胃右动脉(直径0.25cm)和另外3个分支右支(直径0.20cm)、中支(直径0.25cm)、左支(直径0.40cm),经肝门左侧份入肝。其中左支还发出食管支。肠系膜上动脉于腹腔干下方0.50cm处起自的腹主动脉前壁,副肝…  相似文献   

12.
在 1例男性成体尸解中 ,发现左膈下动脉发出胰背动脉的变异 ,未见有类似报道 ,现报告如下。下膈下动脉起自腹腔干根部左侧 ,外径 2 .4mm ,发出后在 7mm处即分为两支。上支同一般正常左膈下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下支外径1 .4mm ,发出后 ,经腹主动脉前面 ,向右下方斜行 ,进入胰腺背面 ,在走行途中 ,分细至近胰头的胰体部分 ,在钩突处与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吻合。该支行走的直线距离达 5.5cm。检查胰腺及周围邻近结构均未见异常 ,腹主动脉其他分支亦未见异常左膈下动脉发出胰背动脉1例@胡圣望$咸宁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湖北咸宁437100…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85例腹腔动脉的 X 线解剖进行了分析.发现腹腔动脉开口于腹主动脉的左、正前壁者占88.1%;起始高度在第十二胸椎下份至第一腰椎上份之间者占76.8%;腹腔动脉主干直接分为胃左、脾、肝总动脉三大分支者占80.0%;发现39条肝迷走动脉,并有91条腹腔动脉主要分支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7岁,因吞咽不适1月余于2015年12月24日入院,体格检查:体质指数24.61 kg/m2,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提示:胃底及贲门口下方可见一不规则溃疡,范围约2.5 cm ×1.5 cm,溃疡表面充血、水肿、糜烂。活检病理:(胃底)中分化腺癌。腹部CT提示:贲门胃底壁局部增厚,考虑恶性肿瘤可能,胃小弯侧多发稍大淋巴结,性质待定。术中所见:肝、胆、胰腺、脾、小肠、大肠未见异常,腹腔、盆壁未见转移结节及腹腔积液,胃底近贲门处稍僵硬,周围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结合腹部CTA及术中清扫发现:胃左动脉和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二条胃左动脉发出约1 cm后汇合成一主干;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向右走行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并由肝固有动脉发出胃右动脉;腹腔干缺如;胃左静脉有两支,一支直接汇入门静脉,另外一支汇入脾静脉。手术时间3.5 h,过程顺利,术中失血约50 mL,未输血及血浆,术后安返病房,恢复良好出院,无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12 d。  相似文献   

15.
左侧睾丸动脉变异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动脉多数由腹主动脉发出,或由肾动脉及分支、肾上腺中动脉、肾上下极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处发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时,在上述几种常见分支处均未发现左睾丸动脉,而是起自左髂内动脉.此类变异罕见.  相似文献   

16.
根据100具尸体观察结果,将腹腔动脉分为6个型:(1)胃肝脾动脉干型93例(93.0±2.55%);(2)肝脾动脉干型4例(4.0±1.96%);(3)胃脾动脉干型1例(1.0±0.99%);(4)胃肝动脉干型1例(1.0±0.99%);(5)腹腔动脉与其它动脉共干型1例(1.0±0.99%);(6)腹腔动脉缺如型,未发现。腹腔动脉起始部位高度以第十二胸椎中部至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椎间盘水平者最多。腹腔动脉发自腹主动脉的左前壁和前壁者最多见。腹腔动脉的长度:男性为19.00±1.08mm,女性为17.56±1.39mm。腹腔动脉起始处管径:男性为7.76±0.32mm,女性为7.72±0.46mm。二者性差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膈下动脉起始类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27具尸体上,膈下动脉的起始动脉共分四型。第Ⅰ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占50.00±3.14%。第Ⅱ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占40.55±3.08%。第Ⅲ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肾动脉,占7.09±1.61%。第Ⅳ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胃左动脉,占2.36±0.96%。若合并观察左、右两膈下动脉的起始时,计有三个主型,十二个亚型。第Ⅰ型是左右两侧的膈下动脉对称地分别起于同一个动脉,共占33.86±4.20%,其中以起于腹腔动脉者最多(21.26%)。第Ⅱ型是左右两侧的膈下动脉共一总干起始,共占22.83±3.72%,其中以起于腹主动脉者校多(12.6%),起于腹腔动脉者居次(9.45%)。第Ⅲ型是左右侧的膈下动脉的起始动脉不同,共占43.31±4.40%。其中以右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左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或胃左动脉者最多(22.05%);左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右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或右肾动脉者次之(11.81%);左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右膈下动脉起于右肾动脉或胃左动脉者居第三位(8.66%)。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人体肾动脉为1支,平第1~2腰椎间盘高度起自腹主动脉侧面,于肾静脉后上方横行向外,经肾门入肾。腹腔干为短而粗的动脉干,在膈的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迅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及脾动脉,并在走行过程中发出细小分支于腹部脏器,起到营养和血供作用;输尿管左、右各一,起自于肾盂,下端终于膀胱[1]。我们在进行教学标本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动脉的变异,有关文献虽陆续报导,但来源各异。笔者在尸解中发现一例,左右肾上腺动脉均直接来自肾动脉,腹主动脉未发出膈下动脉和肾上腺中动脉,为给临床手术积累资料,特报道如下: 男性成年尸体,发育良好,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位置正常。左肾动脉在平第二腰椎处发自腹主动脉,横向左,长3.2cm,直径0.7cm,主干经肾门入左肾,在距腹主动脉0.19cm处,由左肾动脉发出一分支向左上去行,管径0.20cm,在该支0.27cm处发出一分支,长1.10cm,立即分出二支从肾上腺中部和下部入肾上腺被膜内,即相当于肾上腺中动脉和肾上腺下动脉。由左肾动脉发出的分支继续向上走行,在1.20cm处发出二小支,一支经肾上腺上部入肾被膜内,该支相当于肾上腺上动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调查48例成人尸体中,发现有5例(10.4±0.4%)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始于腹主动脉,其共干起始的状态都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在5例共干变异中,有2例起始于第十二胸椎的下缘,2例起始于第十二胸椎与第一腰椎之间,另1例位于第一腰椎的中部。共干的起始部距膈肌主动脉裂孔的距离平均为0.96 0.32(0.7~1.5)cm,共干起始部分的长度在0.5cm~1.4cm之间,平均长为0.84±0.40cm。共干部分均以锐角自腹主动脉发出,其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平均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