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其眼科的论述散见于各篇,其丰富的内容反映出二千多年前祖国医学的认识水平.现将其对眼的生理方面的论述收集整理,分条论述于次.一、眼的解剖名词及各部分分属五脏《内经》首次从解剖的角度提出了目、眼、匡、目内眦、目锐眦、约束、瞳子、黑睛、白睛、络、赤脉、目系等名词.这些名词至今仍用于中医眼科.《内经》还指出了眼的各部分与五脏的关系,用以指导临床辨证,为后世创立五轮学说打下了基础.《灵枢·大惑论篇》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这概括地指出了眼局部各部位的组织性质,为后世将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五个部分,分别与五脏相应,奠定了理论基础.二、眼的生理功能与衰老《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这是对眼的生理功能的扼要概括.  相似文献   

2.
中医古典医籍中无高血压病名,中医临床多以患者的主诉,结合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内经》中有较多的描述。《灵枢.海论》曰:"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素问.奇病论》:"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厥病》:"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厥心痛,  相似文献   

3.
对《内经》五脏藏神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顼祺  李秉英 《山西中医》1995,11(1):42-45
《黄帝内经》强调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有着内在的联系,确立了五脏藏神的理论,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诸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神由五脏精气生成;神由五脏所主;神的病变与五脏相关;望神志可诊五脏病变;调神可治五脏疾病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内经》是中医药院校的理论提高课程,藏象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内经》课堂讲解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内经》各篇章论述切入的不同角度展开讲解;联系《内经》相关篇章,对藏象内容的梳理比较;关注《内经》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和中医理论形成的意义;关注《内经》藏象理论的临床指导,结合实践运用进行讲解等,对《内经》藏象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文章结合《说文解字》的注解,总结《内经》相关理论,探讨中医“形神合一”理念下“神、魂、魄”的含义、生理病理特点及该理论在中医脑病中的应用。“神”无形无质,变化莫测,依托于有形实体而存在,安静、内守、节制,主宰、调控生命活动。“神”又主导魂与魄,“魂”为阳神,辅助神调控人的思维、情绪、意识;“魄”属阴,与有形实体的关系更为紧密。三者以先天之精和后天脾胃化生之气血为物质基础,起到沟通人体生理与心理的作用,可作为辨治中医脑病及心身疾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从梦与疾病的关系论述了中医对梦的认识,认为梦的发生与治疗失当、邪气侵入、脏腑虚实、阴阳盛衰以及寄生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并提出了合五诊以辨证和泻实补虚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道"是道家哲学的重要范畴,《黄帝内经》中大量使用了"道"的概念。虽然《内经》中的"道"都不带有世界本原的意义,但在阐述阴阳之道和其它各种具体规律时,显露的却是道家哲学的思维观念和方式。《内经》引用道家的"道"范畴来规范说明医学的规律、道理、理论和方法,清楚表明了道家哲学和中医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11.
在《内经》中“至阴”一词共出现 2 4次[1] ,其中具有概念意义的有 2 1个 ,可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不同的意思。但有些“至阴”词仍未得到满意的解释 ,在此笔者提出新的见解 ,恳求同道斧正。《内经》中“至阴”的一般解释遵循当今研究者的观点 ,《内经》中的“至阴”一词主要有以下七种含义。1 脾 在五脏的阴阳分类中 ,脾为阴中之至阴 ,如《金匮真言论》 :“腹为阴 ,阴中之至阴 ,脾也。”在《九针十二原》、《阴阳系日月》等篇中所论之意同上。也有直接指脾的 ,如《评热病论》 :“腹者至阴之所居”。《六节藏象论》则有“脾、胃、大肠、小肠…  相似文献   

12.
也说《内经》中“气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刚  刘书坤 《针刺研究》2005,30(4):246-248
本文总结了《内经》对气至的认识,提出气至即是气调,在《内经》中可分三种情况。气至可通过医者感觉和患者感觉体现出来。《内经》把气至作为针刺取效的关键,故明确气至的实质,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4.
《内经》与医学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天道,《大学》的“格物致知”也是要通过“格物”来掌握天道,所以养生也可以通过“格物”来明白天道、掌握天道,从而用道来指导养生实践。“四书”的修身行为强调道德修养,此有助于体会到“恬惔虚元”的精神境界,有助于调理身心。而修身的行为本身也是养生实践。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内经》对痛证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医学理论,脏腑、营卫、气血、精神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统一受到干扰或破坏,使身体内外产生一种让人难于忍受的苦楚,即谓之痛.  相似文献   

17.
马月香 《国医论坛》2009,24(3):42-43
《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内容基本上概括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程,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基础。但因其篇幅浩大,内容繁多,且文字古朴,义理深奥,更因其去世久远,辗转传抄,以致讹误脱简,文注纷错,因此,给《内经》的教与学带来了一定困难。特别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内经》痿证理论临床运用举隅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内经》有关痿证的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 ,腰椎结核性脓肿,颈椎病,脊髓空洞症,腰骶神经根损伤疾病引起的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例,并述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内经》"治半夏""秫米"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民间故事的分析,本文提出<内经>"治半夏"当作"冶半夏",其实质即今天的生半夏,而多数学者认为是黄黏米的"秫米"应是黏高粱米.这一结论对临床运用半夏汤治疗不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夏鑫华 《国医论坛》2003,18(2):41-42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五千余言 ,相传为春秋末年老聃所作。现在学者认为《老子》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非一人一时之作 ,但基本上反映了老聃的思想 [1]。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被誉为“百家的元祖” (郭沫若语 )。故《老子》一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 1 9世纪俄国著名汉学家 C·海奥基也夫斯基所云 :“古代哲学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 ,所有其他中国哲学家的体系 ,都是在《道德经》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 ]《老子》具有独特的本体论、宇宙论、辩证论、人生论和政治论 ,内容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