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血液中唾液酸的提取及结晶纯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液中唾液酸的提取及结晶纯化高剑峰,冯万祥(华东理工大学生化研究所,上海200237)ISOLATIONANDCRYSTALLIZATIONOFSIALICACIDFROMPIGBLOOD¥GAOJian-Feng;FENGWan-Xiang(Eas...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L—天门冬酰胺酶的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蔗糖溶液提取菌体细胞周质中的天门冬酰胺酶,所获得的粗酶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柱层析和羟甲基纤维素柱层析纯化,获得了比活为220IU/mg,SDS-PAGE显示一条带的L-天门冬酰胺酶。  相似文献   

3.
脑肿瘤患者脑脊液中唾液酸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萍  刘丁 《重庆医药》1992,21(5):272-273
  相似文献   

4.
新型离子交换柱分离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的优化蛋白质类药物的纯化工艺,对溶菌酶、细胞色素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种药物在新型离子交换柱Resource S上的色谱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盐类型及流速对蛋白质保留体积和分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pH值的升高使蛋白质保留体积减少;洗脱速度的提高使蛋白质的分离度降低;盐的类型对蛋白质分离度影响没有规律。  相似文献   

5.
李越希  唐家琪 《江苏医药》1994,20(3):154-154
位/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M-CSF)是最早发现的造血生长因子之一。美国FDA已批准重组人GM-CSF进入临床及市场,用于治疗艾滋病、肿瘤及白细胞减少等疾病。要获得大量均一的天然GM-CSF比较困难。1985年Wong及Lee分别克隆了人GM-CSF的CDNA,并在COS细胞内表达成功。19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中莽草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提醇沉、大孔吸附树脂脱色、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等方法从马尾松中分离和纯化莽草酸.所得莽草酸含量≥96%,收率为0.78%.  相似文献   

7.
猪血中唾液酸的分离纯化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猪血浆于80℃经酸水解后,用阳离子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减压浓缩和冷冻干燥所得唾液酸成品,经薄层层析、紫外、红外光谱及质谱等确证,含量达88.8%。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rhBSP)进行纯化和活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SP功能活性,揭示相关病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pPICZαA-hbsp工程菌能高效分泌表达rhB-SP,采用Ni-NTA介质以亲和色谱法纯化rhBSP。通过羟基磷灰石(HA)晶体生长抑制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鸡胚尿囊绒膜实验分析rhBSP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纯化的rhBSP达到电泳纯,并能抑制HA晶体生长,可介导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促进血管生成。结论纯化的rhBSP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进一步研究BSP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离子交换树脂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离子交换树脂在天然产物如氨基酸、抗生素、生物碱、天然有机酸、多肽及蛋白质(酶)、核苷酸及核酸、糖类化合物等提取分离与纯化工艺中的广泛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透明质酸的离子交换层析纯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强酸型阳离子树脂为交换剂的离子交换柱,和经组氨酸基团修饰的强碱型阴离子树脂为交换剂的离子交换层析柱串联,以氯化钠溶液为洗脱剂,对透明质酸粗品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的透明质酸精品的蛋白质含量低于0.075%,平均分子量大于9.41×105,纯化收率为58%~61%.并对洗脱剂的流速、浓度、pH等条件进行比较,确定了最佳洗脱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大肠杆菌与大肠菌群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宝霞 《中国药事》2004,18(3):170-172
阐明大肠杆菌与大肠菌群的关系.中药中大肠杆菌与大肠菌群检出的对比实验和生化实验表明药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高于大肠杆菌,含生药原粉的中药制剂检出大肠菌群几率高,中药提取制剂和西药制剂检出机会少.大肠菌群包括大部分的大肠杆菌,不发酵乳糖的大肠杆菌,不属于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检验无法替代大肠杆菌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药物敏感特点,为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选择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病例作药敏及临床分析.结果:40例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达100%,对头孢西丁敏感率达75.0%,对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为87.5%,对新生儿较少应用的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为62.5%~93.8%.对较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均不敏感,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有逐步上升趋势,晚发型高于早发型,但晚发型治疗效果较早发型好.结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但可伴严重的并发症,部分大肠埃希菌为产ESBLs菌株,耐药性强,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故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粘附素血清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方涛  李宝艳 《天津医药》1999,27(4):198-200
目的:研究致肾盂炎大肠杆菌P菌毛粘附素血清型,为该菌的临床鉴定奠定基础。方法:利用6个带有致肾炎大肠杆菌不同血清型P菌毛粘附基因群的克隆株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抗血清,经吸收后仅保留对各血清型粘附基因群的特异性。采用单价和多价抗血清建立了全菌ELISA方法,用于95株尿源性大肠杆菌的研究,并与血凝试验进行比较。结果:95株和株中,MRHA阳性蓖株中37.3%全菌ELISA阳性,其中MRH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5株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中整合子的分类、结构及其在介导AmpC酶基因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20种抗生素对试验菌株的敏感性。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intI)及其定位,对其阳性菌株可变区(Int)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这25株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20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80%);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绝大多数为aadA5和dfr17;未发现携带AmpC基因盒的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地存在于产AmpC酶的大肠杆菌中;耐药基因盒是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药物及氯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但对介导AmpC酶基因转移,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大肠埃希菌肺炎的抗生素治疗结果进行研究.方法:取住院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明确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7%(55/1167),感染病例以1岁以下小婴儿为主.大肠埃希菌与...  相似文献   

17.
唾液酸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杰  徐文方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10):643-647,655
对结构基于唾液酸类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康宁  王永明  陈锦英  李晓霞 《天津医药》2000,28(10):607-609
目的:对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p菌毛的结构基因papA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PCR方法扩增papA基因,并将554bp扩增产物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质粒pCT37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结果:全菌ELISA测定显示疫苗接种组小鼠血清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750和1:4000(P〈0.01)。尿液和肾脏菌落计数在接种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儿科病房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药敏采用合肥恒星科技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和配套鉴定药敏卡C板,MIC参照CLSI 2009和2010版标准.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进行药敏质控.结果:筛选出的66株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0.61%~27.27%(其中氨苄西林最低,10.6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均为98.48%;氯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为59.09%~74.2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95.45%;亚胺培南为100%.结论:儿科病房中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20.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08—2009年从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产ESBLs菌株。结果 2008年分离的764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有312株,占40.8%;35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有133株,占37.4%。2009年分离得到的49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有246株,占49.3%;29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有107株,占35.9%。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2009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三代、四代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08年(P〈0.05),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低于2008年(P〈0.05)。2009年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2008年上升了15.9%(P〈0.05)。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必须加强耐药监测,防止产ESBLs菌株的增长、扩散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