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肠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并观察 6 4例大肠癌p5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中 p53阳性率为 57.8% ;p53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大肠癌中PCNA阳性率为 85.9% ;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结论 :p53和PCNA过表达在大肠癌浸润转移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 p53和PCNA对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S -P法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53 在 5 3例大肠癌及 3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5 3例大肠癌标本中 ,P53 表达阳性率为 6 2 .2 6 % ,正常大肠粘膜呈阴性表达。癌组中P53 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大肠癌DukesB、C期的P53 表达显著高于A期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P53 阳性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认为P53 异常表达是大肠癌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m2 3基因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nm2 3多克隆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86例涎腺良性、恶性无转移、恶性有转移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nm2 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nm2 3基因在良性涎腺肿瘤中表达最高 (80 % ) ,随着涎腺肿瘤恶性程度增高 ,阳性表达率进一步下降(无转移组表达率为 5 6 % ,转移组表达率为 35 % ) ,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nm2 3基因可能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其表达水平与涎腺肿瘤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nm2 3在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 (89例 )和不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 (12 7例 )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并同时测定各组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面积。结果 ,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中nm2 3高表达数量 (4 3/ 89)比不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 (118/ 12 7)明显减低 (P <0 .0 1) ;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微血管密度为 5 0 .8± 2 1.8、微血管面积为 2 382 8.0± 9817.3;不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微血管密度为 34 .1± 19.3,微血管面积为 10 0 5 2 .9± 6 0 38.7,二组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1)。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i NOSase)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e NOSase)表达的相关性和促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4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VEGF、i NOSase和 e NOSase的表达。结果 :1 34例胃癌患者中 ,31例 ( 91 .2 % )表达 VEGF,2 5例 ( 73.5 % )表达 i NOSase,2 8例( 82 .4% )表达 e NOSase。 2 VEGF与 i NOSase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 r=0 .5 1 8,P<0 .0 1 ) ,VEGF与 e NOSase的表达无明显相关。3 VEGF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 ( r=0 .42 1 ,P<0 .0 5 )和肿瘤浸润深度 ( r=0 .372 ,P<0 .0 5 )呈正相关 ,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i NOSase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 r=0 .367,P<0 .0 5 ) ,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e NOSase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 :VEGF与 i NOSase的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性 ,说明 i NOSase在 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 ,胃癌浸润深度与 i NOSase表达呈正相关 ,与 e NOSase无关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骞爱荣  赵俊生  商澎  赵建业  陈建  陈志南 《医学争鸣》2003,24(12):1100-110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0 2例人胃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VEGF和MVD及其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VEGF阳性表达率为4 9.1%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 (P <0 .0 5 ) ,VEGF表达和MV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VEGF表达还与胃癌浸润深度和生长方式密切相关 (P <0 .0 5 ) ;VEGF表达阳性或MVD≥ 5 0的胃癌患者 5a生存率较低 (P <0 .0 5 ) .结论 :VE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探讨肺癌细胞上皮钙粘附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病理生物行为的关系。方法 :常用免疫组化法回顾性研究了 5 8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E -cd和EGFR的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5 8例肺癌标本中E -cd强阳性表达 18例 (32 .76 % ) ;EGFR强阳性表达 2 7例 (46 .5 5 % ) ,弱阳性表达 19例 (32 .76 % ) ;E -cd和EGFR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均无关 ;E -c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 ;E -cd和EGFR的表达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E -cd与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r=- 0 .35 5 5 ,P =0 .0 0 6 2 )。结论 :E -cd与EGF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分化、淋巴转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 ,EGFR的高表达可能是E -cd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126例大肠癌标本及3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进行Caveolin-1和EGFR蛋白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6%(38/126)和85.71%(30/35),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77/126)和8.57%(3/3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的表达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 ),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27,P<0.05). 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aveolin-1和EGFR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钢  李海  陈凯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4):196-19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穿孔素 (PFP)表达情况。 方法 将 4 2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 (观察组 )和 2 0例食管息肉或食管平滑肌瘤标本 (对照组 )常规HE染色 ,光镜观察 ,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TIL中PFP的表达。 结果  4 2例食管癌中 ,32例PFP表达阳性 ,阳性率76 .2 % ;对照组中有 2例发现PFP阳性表达的TIL ,阳性率 10 .0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χ2 =2 3.96 7,P <0 .0 1)。 4 2例食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 (14例 )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2 8例 )的PFP阳性率分别为 5 0 .0 %和89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92 2 ,P <0 .0 5 )。 结论 大部分食管癌组织中存在有杀伤功能的T细胞。PFP在食管癌细胞局部转移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m2 3 H1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 (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nm2 3 H1在 2 7例胃癌及相应的胃正常粘膜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nm2 3 H1mRNA及蛋白在胃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nm2 3 H1mRNA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 .0 1) ;nm2 3 H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 2 6 .8% ,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阳性率83 % (P <0 .0 5 )。nm2 3 H1mRNA及蛋白在有浆膜浸润 (T3、T4 )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浆膜浸润 (T1、T2 )的胃癌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EGFR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病例取材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①42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表达百分率为4.8%,EGFR(-)或(±)表达百分率为95.2%.②EGFR的表达与患者是否绝经、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和组织学分级Ⅱ与Ⅲ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织学分级Ⅰ与Ⅱ,淋巴结转移<4枚与淋巴结≥4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GFR的表达与ER、PR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R(-)、PR(-)的患者中,EGFR的表达阳性率低;患者的HER2(-)与HER2(+)、HER2(+)与HER2(+++)、HER2(++)与HER2(+++)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与 HER2(++)、HER2(+++),HER2(+)与HER2(++)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明确关联性.②EGFR的表达与ER、PR表达状况无关联性.EGFR在HER2强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存在关联性.③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累及情况无关,但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DPC4(Smad4)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胃癌及20例癌周粘膜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胃癌DPC4(Smad4)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5%(30/40),20例癌周粘膜内DPC4(Smad4)蛋白均呈强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PC4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生部位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肿物大小有关性(P〈0.01)。结论:DPC4(Smad4)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9例大肠癌组织中EGFR、VEGF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99例大肠癌中,EGFR、VEGF和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57.6%(57/99)、66.7%(66/99)和59.6%(59/99);EGFR、VEGF和HER-2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及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 HER-2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VEGF和 HER-2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判定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Grb2/p-mTOR/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结直肠癌组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 (Gr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含有185例结直肠癌标本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GFR、Grb2、p-mTOR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不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下(如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各自的表达情况,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EGFR、Grb2、p-mTOR和VEGF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呈少量表达或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1.1%、44.9%、42.2%和5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患者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下EGFR、Grb2、p-mTOR和VEGF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下EGFR的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下p-mTOR、VEGF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EGFR/Grb2/p-mTOR/VEGF蛋白两两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245~0.567,P<0.05)。结论:EGFR、Grb2、p-mTOR和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作为结直肠癌肿瘤靶向治疗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易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50-1052
目的:探讨并研究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成分SUZ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5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结直肠癌病理标本,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同时另取距离癌组织边缘1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内的SUZ12蛋白含量,根据细胞核阳性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价SUZ12阳性表达分数及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左半结肠癌组、横结肠癌组、右半结肠及乙状结肠癌组、直肠癌组与其相应的对照组多梳蛋白SUZ12的阳性标记分数均增加(P<0.05~P<0.01)。大肠癌TNM Ⅲ~Ⅳ期的SUZ12的阳性标记分数均高于Ⅰ~Ⅱ期,中分化及高分化癌组织的分数均高于和低分化及未分化(P<0.01),有淋巴结转移比无淋巴结转移的分数高(P<0.01)。SUZ12的阳性标记分数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和肿瘤浸润深度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Z12蛋白可作为评价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对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改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李文婷  赵峰 《新疆医学》2012,42(5):17-20
目的:探讨EGFR和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EGFR和HER-2在99例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6%(57/99)和59.6%(59/99);2.EG-FR和HER-2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及肿瘤部位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EGFR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ER-2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和HER-2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CK5/6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病理取材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CK5/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175例乳腺癌组织中CK5/6(+)表达为17.7%,CK5/6(-)表达为82.3%.②CK5/6的表达与患者是否绝经、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4枚与淋巴结≥4枚的患者间比较,CK5/6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K5/6的表达与ER、PR结果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ER( -)、PR(-)的患者中,CK5/6的表达阳性率高;患者的HER2(-)与HER2(+)、HER2(++)以及HER2(+)与HER2(++)、HER2(+++)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与HER2(+++),HER2(++)与HER2(+++)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K5/6在26例ER、PR和HER2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率为65.2%,在13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率为11.2%,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CK5/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明确关联性.②CK5/6在ER、PR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增高.CK5/6在HER2强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存在关联性.③CK5/6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累及情况无关,但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④CK5/6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可以较准确地进行分子分型,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加深对胃癌发生分子基础的了解。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分析探讨两者在52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变化。结果:EGF、EGFR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21/52)和481%(25/52),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率为365%(19/52);EGF在中、晚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胃癌,低分化胃癌中的免疫阳性反应率为476%(20/42);531%(17/32);523%(18/34),分别高于其在早期(10%,1/10)、淋巴结阴性(20%,4/20)、高分化胃癌(167%,3/8)中的表达,P<005;EGFR表达与临床进展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其在淋巴结转移(594%,19/32)、低分化胃癌(618%,21/34)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其在淋巴结阴性(30%,6/20)、高分化胃癌(222%,3/18)中的表达,P<005。结论:EGF、EGFR在胃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可能是胃癌恶性程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抑癌基因DPC4在胃癌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PC4(SMAD4)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胃癌及20例癌周粘膜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胃癌DPC4(SMAD4)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5%(30/40),20例癌周粘膜内DPC4(SMAD4)蛋白均呈强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PC4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生部位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肿物大小有关性(P<0.01)。结论:DPC4(SMAD4)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4V6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新鲜标本43例(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13例)及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组织中的CD44V6作定量表达。结果:(1)正常口腔黏膜、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中均可以检测到CD44V6的表达;(2)CD44V6的定量分析在头颈部良、恶性肿溜之间,恶性肿瘤与正常口腔黏膜之间,转移与未转移的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能否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